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文具的家》(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文具的家》(第1课时)人教部编版

来源:化拓教育网
15、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等十三个生字,会写“文、次、找、平、办、让、包”等七个生字。认识“斤字旁”。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推断信息。通过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对话。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1、观察图画,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2、识记生字,掌握“办”“包”字的笔顺书写。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捡到的学习用品。(教师)

2.自学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提前在“学乐云”教学平台布置预习作业,

课前检查预习作业

完成情况,让学生交流检查同学读书、识字作业的感受和收获(谁识记生字方法更好,谁课文读得更流利、有感情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出示实物,激情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伙伴,一起叫他们的名字。(出示捡到的文具——铅笔、尺子、转笔刀、橡皮等实物

)

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字卡),指导读记词语:文具文具能帮我们做许多事情,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你们知道我手上的文具从哪里来的?就是被咱们班的同学丢了,

其他同学捡到交到我

这儿来的。这么好的文具,怎么就被丢掉了呢?文具们可伤心了!你愿意帮助它们找个家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文具的

家》

1.出示课题,跟老师一起读课题,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展示平时学生不注意丢弃的文具,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平时的浪费,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初读课文)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文具、一次、丢失、哪里、找到、新年、每天、平时、她们、办法、这些、仔细、检查、所以、书包A点名认读。(一人一排)重点指导:

a、哪里的读音。(强调鼻音)

b、认识:新,认识新偏旁“斤字旁”,出示《新华字典》,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重新。

B去掉拼音开火车认读词语C、齐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语境中学字。并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生活识字。通过轮流读、开火车等方式,反复认读,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2、检查读书,学生评价

现在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你还会读吗?(请大家把书翻到面,听清要求。课件出示:

82

“新”扩词练习:新书、清新、崭新、新旧、

同桌互读,读书要求:

(1)把字音读正确,不加字、不掉字,(2) 声音洪亮,把课文读通顺,

(3)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读完后用坐姿告诉大家。好,开始。汇报检查结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同时,同伴互查、互助,能倾听同学的朗读,并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三、细读课文(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一)品读1、2自然段,重在朗读,引导推断信息相机多方面指导朗读:预设:

A一次、一回中“一”的变调。朗读时强调一次、一回,能让人感觉这文具丢得好可惜。

B强调了哪里、找不着,读出了贝贝找不到文具的着急。C总结:朗读时候强调的地方不同,给人感觉就不同。推断信息:贝贝丢过铅笔,丢过橡皮,猜猜看,还会丢过什么

丢了文具该怎么办呢?继续猜。妈会怎样?(会生气、会奇怪)

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猜的对不对

设计意图: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独句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有节奏感。指导学生朗读时候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在多次朗读中引起学生共鸣。

(齐读)

(向妈妈要新的文具)再猜,妈

(二)品读3、4、5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1、谁愿意为大家读第3自然段?要继续仔细听哦。师评价读、组织教学

2、之前,我们猜贝贝丢了文具会向妈妈要新的文具,

猜对了没?

把答案读出来: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3、我们还猜贝贝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妈妈(会生气、会奇怪)

猜的对不对呢?你从哪里看出妈妈生气了?

预设:

A(妈妈问贝贝:你怎么天天丢文具呢?这个问话看出来妈妈生气了。你真是火眼金睛,会关注标点。谁还会读?

B你还从哪里看出妈妈生气了?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尝试带着表情读课文。

C、师生合作读好对话,现在老师来当妈妈,谁想当贝贝?预设1(表情:眨着眼睛)带着表情读

2(看看插图中的贝贝,你能不能配上动作读?)带上动作读3现在全班一起当贝贝,准备啦

总结:原来呀,带着表情和动作会把课文读得更好呢。设计意图:借助插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关注标点,读好问话,带上表情、动作读好对话,进行扎实有效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第四自然段:

贝贝天天丢文具,让妈妈又吃惊又生气,妈妈还说了什么呢?谁愿意读第4段?

重点指导理解:平平安安

读音:平是后鼻音,跟我读一遍,再读

意思:妈妈话里说的“平平安安地回家”,是怎样回家?(跟家长在门口顺利碰头了,没有错过,没摔跤,没有车祸……没有危险、没有意外,很安全的回到家。

人、物迁移,体会情感:

每天放学,我们都平平安安地回到家。学习有困难,爸爸妈妈会帮助,饿了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饭菜,全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有时候还一起玩游戏,……)有爸爸妈妈的爱,我们在家里多么幸福,多么快乐!

可是,(出示教室失物图片)看看这里,看看这些被丢掉的文具,她们就是一个个没有家的孩子,夜深人静的时候,有的呆在黑暗的角落里,有的躺在了潮湿的地面上,有的孤单单的趴在抽屉里……她们会说什么?(想回家,好害怕呀,好孤独啊……回不了加的文具好可怜啦!

指导朗读对话:

A正是因为知道这样,妈妈才教育贝贝说,读(这是一个会教育

孩子的聪明的好妈妈!)

B看看插图妈妈的表情,谁再读(这是一个满脸微笑的亲切的妈

妈。)

C我们都来当当这个又聪明又亲切的妈妈,一起读)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情境,了解词语平平安安的意思,人、物迁移,体会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具的爱惜之情、读好妈妈语重心长的话语。

贝贝想到办法,让文具有自己的家了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四)品读第六自然段:贝贝明白了文具盒就是文具的家,她会怎么做呢?我们一起做个接读游戏,我停你读,我问你答,看谁反应快。

师生接读:师:是啊,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生:仔细检查。(强调读音,“仔”是平舍,“查”翘舌,再读一遍)

师:仔细干嘛?生:仔细检查。师:怎样检查?生:仔细检查。师:怎样做才是仔细检查?

生:(A认真、细致、细心……B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一个不漏下))是啊,认真、细致的,让所有的小伙伴都回家才是仔细检查呢。板书:仔细

师:我们还要仔细做哪些事?

(写作业、认字、读书等)评价(仔

细写作业,才会全部正确,仔细读书,就可以读准字音,不会加、掉字,仔细认字,才记得牢固,仔细做清洁,就不会留下小纸屑……)只有仔细做才能做好每件事呢!

师:我们再来接读,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

生:仔细检查,

师: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生:是不是都已经回家了。

(现在,贝贝是这样爱惜自己文具的,板书:爱惜)

设计意图:在接读游戏中,结合生活情境,指导学生理解“仔细”,怎样才能做到“仔细”。初步培养学生爱惜文具的习惯。

四、指导书写:

1、“办”的笔顺指导,与“为”对比。

包:仔细观察“包”字的笔顺视频,书空。要想把“包”字写

的漂亮,还要注意什么?(最后一笔竖弯钩的小尾巴要甩出来哦)

2、书写练习:“办”和“包”先描红再书写。(写字姿势的指导)拍照片,“学乐云”随堂反馈况。

3、检查学生文具归位情况:

都写完了吗?(一写完字,**的文具及时回家了;**也是一个爱惜文具的好孩子;真好,大家的文具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了)

设计意图:抓住写字的指导重点,有的放矢,分步指导学生把生字书写得正确、美观,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引导学生评价同学们的写字情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喜欢贝贝吗?喜欢贝贝的什么?(爱惜

文具、知错就改、仔细认真),拿起书,读出你对贝贝的喜欢。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再次认读生字:

现在,老师要出难题啦,我把这一课的生字编成了一段话,会读吗?课件出示:

贝贝平时不细心,不知道文具丢哪里去了,每次要妈妈买新的,所以妈妈让她想办法找到文具的家。后来,贝贝做到了仔细检查,让所有的文具回到书包的文具盒里,养成了爱惜文具的好习惯。设计意图:创设新的语境,再现生字,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认读,巩固识字。

指板书总结:我们只有像贝贝一样仔细,才能养成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还要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的比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板书设计:

15、文具的家

仔细

爱惜

教学反思:《文具的家》是部编教材一下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内容也很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他们年纪小,自理能力较差,总是丢三落四,丢了也不懂得去找。

全文共6个自然段,第1、2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独句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有节奏感。第

3、4、5自然段运

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第6自然段写贝贝逐渐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

课文叙事完整,结

构清晰,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浅显的故事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也正是部编教材的特点,而且本单元课文都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都是为了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生活态度。所以本课教学意在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开展有效学习。在教学中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妈妈的神态,结合课文的具体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人物的情感,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教学环节及效果:

一、课堂伊始,展示平时学生不注意丢弃的文具实物,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自己平时的随意和浪费,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

二、在检查识记生字、初读课文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语境识字、生活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在同伴互查互助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课文环节,各部分内容侧重点不同。品读1、2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独句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有节奏感。重在指导朗读,引起学生共鸣,并引导推断信息。品读

3、4、5自然段,侧重

在借助插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关注标点,带上表情、动作读好对话,进行扎实有效的朗读训练,在读中体悟语言、体会情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词语“平平安安”,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品读6自然段,重在理解词语

“仔细”,促进学生养成爱惜文具的好习惯。

四、识字写字方面:抓住重点生字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写分开,目标落实到位。最后创设新的语境,再现生字,让学生在朗读中再次认读,巩固识字。让语文学习不花哨,更平实、更扎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