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导入
《莫高窟》教学设计
――四年语文
教者:郝炜昕
设计思路:
1.小学生读一篇课文,要进入情境,感悟语言符号所代表的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就需要体验或发现学习,然而,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有限,人生阅历不深,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讲解,需要接受学习,因此,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莫高窟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课文。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活学习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研究者。 2.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我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理解“威风凛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2、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自主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理解课文。 3、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4、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一、激情导入
1、导语: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读题)莫高窟。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读题)莫高窟。现在我们大家先看一段莫高窟的录像。
2、看完录像:千年的石窟沉睡在苍茫大漠上,高远而深遂,宁静而亲切。它就像一面镜子,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中国的百年沧桑;透过它,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演进的艰辛与辉煌。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自豪的心情走近敦煌,走近莫高窟这
颗璀璨的明珠。请一起打开课本,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研读,并找出你喜欢它的原因。
二、自读探究,研读感悟 (一)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想课文为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哪几方面?(生答:彩塑、壁画、藏经洞) (二)欣赏彩塑
师: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结晶,其造诣之精深、想象这丰富十分令人惊奇,我们先来欣赏第二自然段的彩塑。
1.自由读这段话,你觉得彩塑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2.交流。(彩塑的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能找出一些句子读一读吗?
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读“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神态安详”这几个词时,语气是不一样的?再来一遍好吗?你们听出来了吗?说说看!
生:“慈眉善目”读起来很温柔!
师:我们在电视里看到菩萨大多是端庄温情,含笑自如的。 生:“威风凛凛”、“强壮勇猛”听起来力量很大似的,很威风! 师:你不但会倾听,还会思考!真不错!
生:卧佛闭目养神,我们应该轻声读,不去打扰他! 师:你体会得真好,也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师:这尊卧佛长达16米,你知道有多长吗?大概有我们的两个教室那么长呢! 3.看图(师:想不想亲眼看看这些彩塑?)
4.看到这一尊尊彩塑,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精妙绝伦)
5.来到这些精妙绝伦的彩塑面前,你会怎样赞叹呢?如果你是外国游人,你又会怎样赞叹?
外国人:Oh,how wonderful!(哦,太棒了!)
China is great! The Chinese are great!(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 中国人:彩塑,你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为你感到自豪! 这真是世界上难得一见的奇迹,我真是不虚此行呀! 这些彩塑太逼真了,古代劳动人民真了不起! 这么长的卧佛要多少人、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呀! 太神奇了,我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 古代艺术匠师的技艺真高超!我好佩服他们!
6.指名读(师:当看到游客们惊诧兴奋的神情,当听到他们发自肺腑的赞叹,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谁能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一自然段。)齐读! (三)欣赏壁画
师:(出示第一句话)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这句话在文中还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的,这是个过渡句,这句话不仅概括了本自然段的意思,还把前后两个自然段很自然地连了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多好的写作方法啊,你记在心里了吗?
2.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你是从哪儿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的? 3.“宏伟”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交流: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作者用具体的数字告诉我们,我们的操场大概六千平方米,这壁画大概有我们几个操场那么大?谁来做做这道数学题?(七个多)想说什么?
4.师:壁画除了宏伟,还很(——瑰丽)引读:这些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还很丰富多彩呢!有记录„„的,有描绘„„的,有反映„„的,有描摹„„的。真是一本敦煌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啊!
5.师:在这些壁画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飞天是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那飞天的姿态各异你又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
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翩翩起舞”
指名读,齐读。(老师可以为你配上音乐,谁愿意向大家展示?善于抓住机会表现自己的人容易取得成功!)能告诉我,在读(听)这段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真好,你们把这穿越千年的飞天表现得绚丽多彩,栩栩如生。 老师仿佛也看到了风姿绰约的飞天。 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美丽迷人、婀娜多姿的飞天在云海中轻歌曼舞
我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是呀,作者写得可真好,把壁画上的飞天写得栩栩如生,想不想把这些瑰丽的飞天图久久地留在我们记忆的画册里?那就让我们把这句话试着背下来,好吗?试试看!
6.“„„”省略号说明了什么?是的,成千上百的飞天各有各的姿势,各有各的美,多得都写不过来了,你能想象出壁画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飞天吗? (有的头戴宝冠,身穿长裙,绸带缠绕着身子; 有的随着乐曲,载歌载舞;
有的一只手拿着香炉,脚下踩着莲朵,飘飘悠悠地飞着; 有的纷纷扬扬地洒着花瓣; 有的像一只轻捷的燕子俯冲而下; 有的成群结队,一起飞向远方; 有的忽前忽后,好像在追逐嬉戏;)
是啊,走进如此宏伟瑰丽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四)藏经洞:
师: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壁画,我们一起走进面积不大的藏经洞。
1.引读:面积不大的藏经洞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一共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师:一支支驮队拉着一箱箱文物出发了,目的地是遥远的异国他乡,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三、观看影像并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想做的是什么?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我们现在就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饱览这座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观看介绍) 看了影像你想说些什么? 四、出示名言,升华主题
莫高窟,这个沙漠深处的陡坡,神秘而又安详,令人神往不已。现在就让我们以著名作家余秋雨的几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的地方,就在于它是异千多年的层层累聚。
不管怎么说,这块土地上应该重新徽剧那场人马喧腾、载歌载舞的游行。 我们,是飞天的后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