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用心

来源:化拓教育网
浅谈用心

用心做事,不是努力地去做事,而是用自己的真心、诚心、良心去做事。如果我们只是努力的去做事,而不用“心”去做事,那么我们可能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而偏离了方向。

何为用心做事,普遍意义上来说,要求处事侵注各种情感,动用所有可调动的因素来实现目标。

真心,顾名思义,要有真实的感情,纯粹的排除一切功利性因素地对人或事。

美国汽车推销之王乔.吉拉德曾有过深刻体验。一次,某位名人来向他买车,他推荐了一款很好的车型,当时那人很满意并掏出现钞,眼看就要成交了,对方突然变卦了。乔为此懊恼了一整天,终于在晚上拨通了客户的电话询问原因。“您能告诉我不买车的原因吗?它使我很苦恼,我一直都想不明白。”“真的吗?”顾客反问。乔很是委屈地说:“肺腑之言。”“很好,你在用心听我说话吗?”“非常用心。”“可是今天在店里你根本没用用心听我说话,在签字之前,我提到犬子吉米即将进入哈佛大学念医科,我还提到他的成绩、运动能力以及他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你却毫无反应。”

乔不记得对方说过这些事,因为他当时认为生意已经谈妥,不但无心听对方的话,而且还与其他同事聊天。乔失败的原因,是他没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没有用心去听。悉心待人是一种对他人尊重的表现,在交际圈中,对待任何人都应当是一视同仁的,这是做人的技巧,也是一种品德。现实中往往有很蹊跷的事,就偏偏考验人们一刹那的作为。如果不能抓住机会,它所引发的后果小之是一笔可观的生意,扩大则可能影响到一个人的前程。

诚心,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承诺,同样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与规范。

宋濂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从小喜爱读书,但家里很穷,上不起学,也没钱买书,只好向别人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

都半夜了,这么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着急要。”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书,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又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从古到今这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在中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得到了不断的洗礼和升华,诚信已在神州大地上扎下深厚的根基,具有悠长的历史渊源,并影响后世甚远。诚信也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要求,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一个民族如果是一个不讲信用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只能是一个可怜的生物群落。

良心,是潜在的道德规范标准,像一只无形的手左右着人的行动与思维。

七世纪的德国军队里面有一个王子对他的下属亲同手足,受到士兵和各级军官的深深爱戴。一次攻打某国家失败而归的路上,正值冬天的深夜。严寒、饥饿折磨着他以及一些部下,在极度寒冷和饥肠辘辘的状态下,王子慢慢的进入梦乡。睡梦中王子梦见阳光格外的灿烂与温暖,他醒来了,发现自己身上被许多件大衣覆盖,生命得以延续。而他向四周看时,却发现部下把大衣都覆盖在自己的身上,早已经全部冻死了。是王子的用心待人救了他,在危难之间这种力量便流露地更加深沉。

人们经常讲“做人要讲良心”,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心声。不管是从人性还是道德方面讲,良心都可以算是不折不扣的衡量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标尺。一种道德信仰的确立,代表着一个道德价值体系的形成,又是对道德意识的整合,从而将人们的各种关于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价值观念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高低有序的道德价值观系统,成为规范一个人全部人生活动和行为选择的基本框架。

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指引而做出各种反应,心灵的召唤尤为重要。学习、工作、生活处处用心。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境界在你的轨迹上展开。达到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实现:从本我,一个真实的原来的我做起,实现价值能够做本真的自我,最后达到超脱境界,做超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