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配套K12】(新课标)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规范练: 第二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考点规范练4

【配套K12】(新课标)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规范练: 第二单元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考点规范练4

来源:化拓教育网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考点规范练4 离子反应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电解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的电离方式是一样的 B.弱电解质溶液可能比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C.HCl是强电解质,它只能在水溶液里才能电离 D.电解质溶液导电过程中必然伴随化学变化

2.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如下导电性实验,小灯泡的亮度比反应前明显减弱的是( ) 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B.向银溶液中通入少量氯化氢 C.向氢碘酸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氧气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3.七瓶分别含有Cu、Fe、Al、Mg、Fe、N试剂是( ) A.KMnO4溶液 C.NaOH溶液

B.KSCN溶液 D.NH3·H2O溶液

2+

3+

3+

2+

2+

、Na等离子的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该

+

4.(2017广东湛江“四校”联考)下列各组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大量共存,在酸性条件下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Fe、N

2+

2+

、Cl

-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B.K、Mg、HC

2-+

+

+2+

、S

-

C.S、Na、K、Cl D.Ba、Na、I、N

2+

+

-

( )

5.25 ℃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Al、N

+

3+

、Cl、S

-13

-1

2+

2+

-2-

B.由水电离得到的c(H)=1×10 mol·L的溶液中:Mg、Cu、SC.0.1 mol·L NH4HCO3溶液中:K、Na、AlD.中性溶液中:Fe、K、Cl、S

3+

+

--1

+

+

、N

、Cl

-

6.(2017黑龙江七台河二模)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且与对应实验相符合的是( )

选目的 项 2+-比较Fe和BrA 还原性强弱 比较C、Si非B 金属性强弱 C D 除去CO2中的SO2 操作 离子方程式 向FeBr2溶液中加少量--2Br+Cl2Br2+2Cl 氯水 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Si+CO2+H2OH2SiO3↓+C量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盛有饱和碳C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SO2 S+CO2 实验室制取氯向MnO2固体中加入浓盐MnO2+4HCl(浓)气 酸并加热

Mn+Cl+Cl2↑+2H2O 2+-7.(2017山东临沂一模)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硫酸铜溶液吸收H2S:Cu+S

2+

2-

CuS↓

+

B.磁性氧化铁溶于氢碘酸:Fe3O4+8HFe+2Fe+4H2O +CO2+H2O

3+

2+3+

C.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C2HC +2Ba+4OH

2+

-

D.向KAl(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Al+2S2BaSO4↓+Al+2H2O

8.下列各组中微粒能大量共存,且当加入试剂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选项 微粒组 A B C Fe、I、Cl K、NH3·H2O、CH、Fe、S+2++3+-- 加入试剂 NaOH 溶液 通入少 量CO2 Ba(NO3)2 溶液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Fe+3OH Fe(OH)3↓ 2OH+CO2S+Ba2+-C+H2O BaSO4↓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少量澄清 石灰水

9.(2016四川理综)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

2+

2+

++

-

D Na、Al、Cl

+3+-

Al+3OH Al(OH)3↓

3+-

+

、Si

C.Fe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H2O2+2HD.稀硫酸与Ba(OH)2溶液的反应:H+S

+

2+

2Fe+2H2O

-

3+

+Ba+OHBaSO4↓+H2O

2+

3+

3+

2+

+

+

10.(2017福建厦门一模)某酸性废水中可能含有Fe、Fe、Al、Mg、Na、K、C、S中的

两种或多种离子。取废水样品分别进行如下图所示①~④四个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废水中含有Na,不含K B.废水中含有S

3++

+

和C

2+

C.废水中不含Fe,可能含Fe D.废水中一定含有Na、Al、S

+

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11.(10分)Ⅰ.现有Al、N

3+

、C、HC等离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强酸性条件下能够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2)在强碱性条件下能够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3)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条件下都不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 Ⅱ.由Na、N

+

、Ba、Cu、OH、Fe、S

-

2+2+-3+

、Cl八种离子中的六种两两组成的A、B、C三种化

-

合物(它们不含有相同离子,已知N与OH反应有碱性气体生成)。

①A、B、C均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

②将A、B、C三种物质的溶液相互作用时,发现A与B混合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B与C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则:

(1)A、B、C的化学式分别为 、 、 。 (2)B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12.(15分)已知某溶液X可能由K、Mg、Cu、Ag、Ba、Al、Fe、AlSi

、Mn

+2+2++2+3+2+

、C、S、I、

-

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下列实验确定了其组成。

(1)根据下列实验步骤和现象,推断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观察溶液:无色透明 ①原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Ⅱ.取适量该溶液,加入过量的硝②原溶液中一定不含的离子是 ,一定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溶液 含有的离子是 Ⅲ.在Ⅱ所得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的③原溶液中还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生成沉淀碳酸氢铵溶液,有气体生成,同时析A的离子方程式为 出白色沉淀A Ⅳ.在Ⅲ所得溶液中再逐滴加入氢④白色沉淀B中一定含有 ,可能含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加热也有气体有 生成,同时析出白色沉淀B

(2)上述实验步骤Ⅳ中开始阶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一定有 。

(3)该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进一步确定B的成分,取一定量经洗涤后的B与Y溶液反应,白色固体的物质的量与Y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Y可能为 。B的组成为

13.(15分)某无色溶液中含有K、Cl、OH、S

+

--

、S,为检验溶液中所含的各种阴离子,限用的

-

试剂有:盐酸、、银溶液、钡溶液、溴水和酚酞溶液。检验其中OH的实验方法略,检验其他阴离子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1)图中试剂①~⑤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① ;② ;③ ; ④ ;⑤ 。

(2)图中现象a、b、c表明检验出的离子分别是 a ,b ,c 。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3)白色沉淀A加试剂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是 。

(4)无色溶液C加试剂③的主要目的是 。 (5)白色沉淀A若加试剂③而不加试剂②,对实验的影响是

(6)气体E通入试剂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4.(10分)某工业废水中主要含有Cr,同时还含有少量的Fe、Fe、Al、Ca和Mg等,且酸性较强。为回收利用,通常采用如下流程处理:

3+

2+

3+

3+

2+

2+

注:常温下,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所需的pH,如下表:

氢氧化物 pH Fe(OH)3 3.7 Fe(OH)2 9.6 Mg(OH)2 11.1

(1)氧化过程中可代替H2O2加入的试剂是 。(填序号,下同) A.Na2O2 C.FeCl3

n+

Al(OH)3 8 Cr(OH)3 9 B.HNO3 D.KMnO4

MRn+nNa,此步操作被交换除去的杂质离子是 。

+

(2)加入NaOH溶液调整溶液pH=8时,除去的离子是 (填选项编号,下同);已知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原理:M+nNaRA.Fe C.Ca

2+3+

B.Al D.Mg

转移4.8 mol e,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3+

(3)还原过程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每消耗0.8 mol Cr2

考点规范练4 离子反应

1.A 强电解质如NaHSO4中H与O形成的共价键在水溶液里可断开,但在熔融状态时不会断开,故A项错误;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取决于溶液中阴阳离子的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数,与电解质的强弱无必然的联系,故B项正确;HCl是共价化合物,只有溶于水后才能电离,故C项正确;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中离子发生定向移动,在电极表面一定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正确。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2.C 首先依据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Na2SO3+Cl2+H2O4HI+O2

2H2O+2I2、2NaOH+Cl2

Na2SO4+2HCl、AgNO3+HCl

AgCl↓+HNO3、

NaClO+NaCl+H2O,分析各反应发生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变化情

况,由此可知导电性明显减弱的是C项实验。

3.C 含Cu的溶液呈蓝色,含Fe的溶液呈黄色,含Fe的溶液呈绿色。KMnO4溶液只与七种离子中的Fe反应,溶液紫色变浅,不能鉴别Al、Mg、NFe反应,溶液呈红色,不能鉴别Al、Mg、N

2+

3+

3+

3+

2+

2+

3+

2+

2+

3+

2+

、Na,A项错误;KSCN溶液只与七种离子中的

+

+

、Na,B项错误;分别向七种溶液中逐渐加入NaOH

3+

溶液,含Cu的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含Fe的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含Al的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含Mg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白色沉淀不溶解,含Fe的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含N

的溶液加热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含Na的溶液无明显现

2+

3+

+

2+

2+

象,C项正确;NH3·H2O溶液加入含Mg或Al的溶液中,均产生白色沉淀,且沉淀不溶解,无法鉴别Mg和Al,NH3·H2O溶液加入含N误。

4.D OH能与Cu、Fe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故不能大量共存,A不选;OH与Mg反应生成Mg(OH)2沉淀,也能与HC

反应生成水和C

+

2--2+

2+

-2+

2+

3+

或Na的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N

+

和Na,D项错

+

,故不能大量共存,B不选;C项,碱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不反应,

能大量共存,在酸性条件下H、S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S气体, C不选;D项,碱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I、N

3+

2--

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符合题意,选D。

5.B Al、S之间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项错误;由水电离得到的

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Mg2+、Cu2+、S

在酸性溶液中都不与氢离子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B项正确;Al应,HC

和Al

与N

3+

、N之间不反应,

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

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C项错误;Fe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溶液显酸

性,不可能为中性,故D项错误。

6.B 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发生反应2Fe+Cl2少量二氧化碳,发生Si

+CO2+H2O

H2SiO3↓+C

2+

2Fe+2Cl,A错误;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

3+-

,可比较C、Si非金属性强弱,B正确;将气体+SO2

HS

+CO2,C错误;向MnO2固体中加入

通入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发生反应HC浓盐酸并加热,发生反应MnO2+4H+2Cl

+

-2+

Mn+Cl2↑+2H2O,D错误。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7.D 硫酸铜溶液吸收H2S,硫化氢是难电离物质,应保留分子式,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u+H2S

-2+

CuS↓+2H,A错误;磁性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

+

2I+Fe3O4+8H

+

3Fe+4H2O+I2,B错误;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正确的离子方+H2O+CO2

3+

2+

程式为2Na+C2NaHCO3↓,C错误;向KAl(SO4)2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反应的

2+

-

离子方程式为Al+2S

3+

-

+2Ba+4OH2BaSO4↓+Al

+

+2H2O,D正确。

能共存,加入少量CO2后反应的离子方程

8.D A项,Fe与I不能大量共存;B项,K、NH3·H2O、C式为2NH3·H2O+CO2有:N

+4H+3Fe

+

2+

2N

3+

+C+H2O;C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还应

3Fe+NO↑+2H2O。

不能大量存在,Mn

显紫色,错误。B项,pH=2的溶液显酸性

2+

9.C A项,无色溶液中Mn2H+Si

2+

+

H2SiO3↓,Si

3+

不能大量存在,错误。C项,Fe具有还原性,H2O2具有氧化性,酸性条件

下H2O2将Fe氧化为Fe,自身被还原为H2O,正确。D项,H2SO4与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

+

+Ba+2OH

2+-

BaSO4↓+2H2O,错误。

+

10.D 由①可知废水中一定含Na;由②可知一定含S

3+

2+

3+

2+

;由③④可知,白色沉淀完全溶于NaOH溶

3+

液,则一定含Al,不含Fe、Fe、Mg;因溶液呈酸性且Al、C一定不含C

2+

+

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

+

3+

;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K。由上述分析可知,酸性废水中一定含有Na、Al、S

3+

2+

,

一定不含Fe、Fe、Mg、C11.答案 Ⅰ.(1)Al、N(2)C

(3)HC

3+

,可能含有K。故选D。

+

Ⅱ.(1)NaOH或NH4Cl (NH4)2SO4或Ba(OH)2 BaCl2或Na2SO4 (2)Ba+S

2+

BaSO4↓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解析 Ⅰ.Al、N

3+

、C、HC

3+

等离子中,不能在酸性条件下大量存在的是C

、HC

、HC;不能

在碱性条件下大量存在的是Al、N。Ⅱ.将A、B、C三种物质的溶液相互作用时,发现

A与B混合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气体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A、B中必存在N

和OH;B与C混合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B、C中必存在Ba和S

2+-2+

,Ba与S

2+

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Ba+S

2+

BaSO4↓。

2+

12.答案 (1)①Cu、Fe、Mn②I、Si③Al

+

-2+

+

2+

3+

、Mg、Ag、Ba、Al C

3+

、K Al+3HCAl(OH)3↓+3CO2↑

④BaCO3 BaSO4 (2)Ba+2OH+2HC(3)HCl(或HNO3)

2+

-

BaCO3↓+C+2H2O

BaSO4和BaCO3,且

、Fe、Cu不存在。Ⅱ.加入过量的,产生

反应的离子Mg、Ag、Ba、Al都不存在;

-2+

+

2+

3+

2+

2+

解析 (1)Ⅰ.溶液无色透明,说明有颜色的离子Mn气体并得到无色溶液,推知一定存在C由于I、Si

-

,则能与C

能与反应分别生成I2(使溶液呈黄色)、H2SiO3白色沉淀,所以I、Si也不存

在。Ⅲ.碳酸氢铵先与过量的反应产生CO2,然后与铝离子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铝,则可逆推原溶液中含有Al

,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原则知,溶液中只有一种阳离子K

+

存在。Ⅳ.在Ⅲ所得溶液中含有碳酸氢铵和铵,刚开始加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时,发生反应:2NH4HCO3+Ba(OH)2(少量)

BaCO3↓+(NH4)2CO3+2H2O。仅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判断硫酸根离子是否

-

存在,所以,白色沉淀B中一定含有碳酸钡,可能含有硫酸钡。(2)碳酸氢铵中铵根离子结合OH的能力比碳酸氢根离子的弱,所以,碳酸氢根离子优先与OH反应生成C

-

,C再结合Ba生成白色沉

2+

K12小学初中高中

小初高试卷教案类

淀。(3)从图像上看,部分白色固体溶于Y溶液,碳酸钡溶于盐酸或,则0.5 mol固体B中含0.2 mol BaSO4、0.3 mol BaCO3。

13.答案 (1)Ba(NO3)2 HCl HNO3 Br2 AgNO3 (2)S

S

+

Cl Ba+SO2↑+H2O

-2+

-

(3)BaSO3+2H

-

(4)中和OH,防止对Cl的检验产生干扰 (5)会氧化S(6)SO2+Br2+2H2O

生成S4H+S

+

,对S+2Br

-

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确定S和S是否存在

解析 加过量试剂①产生白色沉淀A,再加试剂②时产生气体E。试剂①应为Ba(NO3)2溶液,则A为BaSO4和BaSO3,试剂②为盐酸而不能为。气体E为SO2,则试剂④应为溴水。检验Cl时应用AgNO3和稀,所以试剂⑤为AgNO3溶液。 14.答案 (1)A (2)AB CD (3)3S2

+4Cr2

+26H

+

-

6S

3+

+8Cr+13H2O

3+

3+

2+

2+

3+

解析 某工业废水中主要含有Cr,同时还含有少量的Fe、Al、Ca和Mg等,加过氧化氢溶液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同时Cr被氧化为Cr2铁和氢氧化铝沉淀,过滤,滤液中主要含有Cr2Mg,然后加Na2S2O3把Cr2

2+

3+

3+

,加氢氧化钠调节pH=8,则Fe、Al转化为氢氧化、Ca和Mg等,通过钠离子交换树脂,除去Ca和

2+

2+

2+

3+3+

还原为Cr,再调节pH得到Cr(OH)(H2O)5SO4。

(1)加氧化剂的主要目的是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同时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所以可以用Na2O2代替H2O2。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pH=8时,Fe、Al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和氢氧化铝沉淀,则Fe、Al被除去;通过钠离子交换树脂,可除去Ca和Mg。 (3)每消耗0.8 mol Cr2被氧化为S

转移4.8 mol e,则1 mol Cr2

+4Cr2

+26H

-2+

2+

3+

3+

3+

3+

转移6 mol电子,所以生成Cr,S2

+

3+

,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26S+8Cr+13H2O。

3+

K12小学初中高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