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教学改革背景,打造分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并加以优化实践路径,对于提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高校分组讨论式教学模式依然面临较大困境,使得整体教学水平较低。因此,本文基于分组讨论式教学方式内容及流程,提出该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高校分组式讨论教学模式探索提供些许建议。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成为提升学生成绩的重要举措。一般来说,新型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合作与探究等形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其在收获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开发自身潜能。其中,在分组式讨论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充满创意的想象,与其他同学进行充足时间的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弥补学生个体差异。现阶段,许多学者对现有教学情况进行调研,研究发现许多学生喜欢围绕在一起讨论问题,当他们遇到不清楚的问题时,就会及时指出,从而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因此,学校及教师应充分考虑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随着慕课这种全新教学方式在许多学校引入,学生学习的工具和搜索资料来源有了全新发展。从技术层面来看,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搜索相关内容,可以为分组式讨论方式提供更多便利条件。从教学内容来看,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可以让学生讨论内容更充分,再加上学生不同角度看问题,最终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
二、分组讨论式教学方式内容及流程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是学生之间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的一个过程。因此,分组讨论教学方法在体现学生自主性的同时,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分组讨论教学法,应该让学生更具有成就感,从不同角度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让这些学生能够更好的进步。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坚信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很少积极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然而,分组讨论式教学所带来的积极意义,需要充分让学生了解清楚。在此
之后,学生明确该教学方法可以给自身带来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能够充分了解详细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不了解清楚具体的教学方式,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进行分组讨论教学法之前,教师应该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
在具体分组时,教师需要将学习思维能力强弱的学生进行搭配,动手能力强弱及表达能力强弱的学生也需要进一步搭配。一般来说,每组学生只需要5-6人即可,人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组内问题的讨论。同时,教师还需要选定一个全权负责的组长,由其负责具体工作内容的分配和资料的整理。在策划讨论内容时,教师需要把控不同学科学生讨论时间,及内容的针对性。部分课程内容比较浅显,学生独立思考即可,无需进行小组讨论。部分课程内容需要学生合作完成,当教师具体分析内容后,学生单独无法完成任务时,需要组队进行合作讨论,从而形成具体方法。在具体的讨论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进行组队讨论时,可以循环解决各种困难,从而完成各项工作。最后,由教师牵头负责整体的学习进度。
三、分组讨论式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一)分组不够科学,竞争效果较差一般来说,学生组队应该呈现一种层次性,并且达到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的目的。现阶段学校教学过程中,由于分组活动并不规范,再加上学生对此并不了解,使得组队整体水平处于参差不齐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组队学习的竞争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个性存在差异。在小组分配时,部分学生
个性沉默,而有学生比较擅长表达,那么在实际分配的时候,这些同学会走进性格相近的团队,这种团队不利于整体效果的体现。另一方面,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教学情况不同,使得整体教学团队组建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分组式讨论由于团队教学存在问题,使得团队组合存在问题,从而导致团队之间的竞争效果较差。
(二)准备工作不充足,讨论效果出现较大偏差
分组讨论教学工作主要是一种“自学、对学、群学”的过程。在此之前,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提纲。然而,许多高校在开展分组讨论式教学的时候,很少有一个充足的准备。部分学生在缺乏了解提纲的前提下,就进入学习阶段,而部分学生只能停留问题的表面,很少进一步深入。因此,这种情况下讨论效果会出现较大偏差,从而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同时,部分问题过于简单,没有讨论价值。但很多情况下会出现这种情况,进一步限制学生思维能力。此外,讨论形式过于单一,使得学生团队讨论并没有实际的效果。结论,单一问题锻炼,并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体讨论效果较差。因此,教师需要布置针对性任务,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更有效果。
(三)课堂评价并不规范,教学效果水平较低
高校在进行分组讨论式教学时,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评价系统,导致最终效果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一个完整的分组讨论式教学,应该包含评价系统,这个系统是对学生小组讨论的一个测试。在这种测试下,能够检测学生能否真正进行讨论活动,讨论是否具有
(下转第32页)
30
2020年第 1 期中
帮助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通过本次比赛,会使参与者明白创业的注意事项及基本常识,也可为观看者树立创业信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性思维的重要性。
(三)加强创业基地的建设,扶持大学生创业
随着大学生创业需求的提高,多数本科院校中,都会有创业基地的设置。创业基地是通过学校与政策扶持,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的场所。很多高校的创业基地并没有被有效使用,大多门面房被闲置,高校应重视创业基地的发展,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平台 例如,高校可在创业基地中开展创业宣讲活动,在活动前期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尽量使宣传范围覆盖到校内每个角落。校方可与企业合作方共同提供宣讲人员,使宣讲内容更加全面丰富。宣讲的主要内容,要包括创业基地的入驻流程,如收集材料,现场招标,宣布结果等。以及入驻创业基地的好处,如可享受在校期间的房租补贴,对于创业项目进行顺利的小组,发放创业奖状及证明。在宣讲中也应为学生的创业指明方向,
如创业初期应该注意的具体事项,以及创业团队的任务分工等。
在宣讲内容结束之后,在校内征集入驻申请书,并对项目进行合理评定。在学生入驻之后,校企双方应安排专业人员,为学生的创业前期提供帮助。对于不当经营导致创业项目失败者,校方可为其提供补救措施,帮助其减轻损失。通过创业基地的扶持,可以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经济基础,让学生不必承担太大的创业压力,提高学生的创业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结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学,对学生、高校和企业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和校外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通过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建立创新创业基地等措施,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学习环境。
基金项目:
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科研项目
《成都市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CJF16023,项目负责人:时钰鹏;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大学生文化志愿者助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的研究》 ,项目编号:18SB0330,项目负责人:时钰鹏
作者简介:
孟琳琳(1987.03—),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高等教育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时钰鹏(1984.03—),男,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四川传媒学院管理学硕士。讲师,从事文化产业管理、传播学、媒体融合研究。
(通联:
孟琳琳,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时钰鹏,四川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邝文胜)
(上接30页)
效果。现阶段,很多高校在开展分组讨论式教学时,很少通过教学评价系统优化现有的方案。由此,许多学生虽然进行分组讨论,但学习效果并不好。同时,目前分组讨论式课堂评价系统,并没有打造出一个书面体系,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无法对学生讨论组进行有效评价,依然采用传统方式进行评价。由此,分组讨论式教学效果并不好。
四、分组讨论式教学方式的优化路径分析(一)确定讨论主题方向
从传统经验来看,确定明确的主题方向,可以激发组队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一个恰当的主题除了要紧扣教学内容外,还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特征。首先,真实性。学生小组讨论内容必须真实,需要具备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这种真实、全面、可观,可以有效反应问题本质,从而提高可信度。其次,针对性。在具体开展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案时,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诉求及现实关注点,提出针对性的观点和方向。同时,教师还可以追踪时事热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后,典型性。讨论主题应具有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这样所形成的讨论主题,可以解
决实际问题,也能让学生举一反三。
(二)优化分组方案及任务分配恰当的分组能够激发学生潜能,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需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确定讨论组和每组人员。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判断讨论组及人员分配方案,人数或组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太合适。在具体分配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或缩减组数或人数。另一方面,确定分组方式。当前分组方式主要包括学生自由分配、教师安排、学生自由组合并由教师辅助调配。在这三种做法中,第三种方式比较周全,且符合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具体分配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并给出按比例分配组合的方案。
(三)打造课堂内容讨论及评价系统课堂讨论内容主要包括模式选择、成果展示及评价系统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模式选择方面,教师根据讨论主题难度、人员构成情况,适当选取辩论式、情景模拟式,或者演讲式等。在成果展示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讨论组代表意见,以及组别之间的成果进行展示。在这一情况
(通联:辽宁大连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邝文胜)
析。
作者简介:
孙雪莲(1972.12—)女,吉林白城人,博士,研究方向:复杂系统,数据分中,可以将同一主题进行优化,在不同组别中进行展示。同时,借鉴相关经验,打造如“1次课、1学时、2个研究成果”展示等模式,从而优化评价系统。在评价系统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成果进行评价。在具体评价之前,需要确定评价主体与课题、评价标准及评价结果等。
五、结论
综上所述,分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已经有了初步发展,且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优化教学方案有着重要作用。但同时,这种全新教学方式依然面临较大困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因此,立足于分组讨论式教学方式在现实教学中面临的困境,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对于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2020年第 1 期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