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教育评价的价值观
论述教育评价的价值观
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的教育家与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教育评价主张,教育价值包括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评价应以教育活动满足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为价值判断的准则,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增值。
科学的评价能对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在我们西北民族大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评价而教,为评价而学”的文化氛围十分浓厚,评价什么以及怎样评价,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现行的评价制度造成的不良的现状,导致教育评价的价值观的偏离,过分关注学习的结果,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发展变化的评价。转变课堂产生的效能,将即时利益发展为长远利益,坚持以学生为本,展开多元化评价。科学的评价能对教学的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在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这必将促使教师关注教学对学生情意领域发展的影响,井积极主动去寻找有效的策赂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情意的发展。由此可见,评价内容的变革,对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变强制动力为内化动力,这无疑要求我们的教育改变评价的价值观,真正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动力,让教育芳香水存。在高层次上, 教育评价应反映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一元性价值取向;在具体层次上,教育评价应反映评价主体的多元性的价值取向,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发展性教育评价既要注重人的发展的需要, 即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人格发展,又要注重社会发展的需要,即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1. 在评价方向上,面向未来发展,注重长远需要和可持续性发展
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在评价方向上, 是一种面向过去的评价制度。发展性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评价制度。制定教育发展目标,不仅要从历史背景、现实条件、当前需求出发,而且要以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要充分考虑评价对象发展的需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把个体发展当前的需求与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长远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个体发展目标符合学校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使教育工作不断地持续地向前发展。一切为了未来发展,注重长远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这是教育评价“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辩证统一论”在发展性教育评价中的具体体现。2. 在评价目标上, 注重个性发展, 强调“ 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 只重视“ 共性”,忽视“个性”,是一种价值取向“一元性”的教育评价制度。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注重评价客体的个别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价值取向“一元性与多元性”统一的评价制度,它根据评价对象不同的思想、文化、身心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内容和标准,因材施评。
发展性教育评价强调全体性并不排斥个性发展,个性发展是在统一要求基础上更高层次的飞跃。发展性教育评价允许各人发展的速度有快慢,水平质量有高低,时间有先后,潜力有大小等区别。在共同性中体现差异性,在个别差异中体现共同性。发展性教育评价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其评价功能。发展性评价的这种重要特征,也是教育评价的“内在价值观与外在价值观”的辩证统一论在发展性教育评价中的体现。
3. 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全员性和整体性
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制度在评价内容上,是一种片面性的评价制度。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把评价对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全员性和整体性。首先要求评价对象做到全员评价,要求对包括领导在内的全体人员进行评价,做到“ 人人是被评者,人人又是评价者”,这是多元价值观在评价中的体现。其次要求评价内容具有全面性。如评价学生:主要从德、智、体、美、劳、心、个性特长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质量评
价,看这七个方面的素质的发展与提高;评价教师主要从教师的基本素质、工作职责、工作绩效方面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评价;评价学校主要从办学方向、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和办学质量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而不是只看升学率。
4. 在评价主客体的关系上,注重自评,强调合作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 在评价主客体关系上是裁判与被裁判的关系。
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一种合作式和自主式的评价制度,倡导主评与被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注重发挥被评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强调以自评为主, 强调自我意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评价对象在发展性评价中不断积淀,优化自我素质结构,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者与评价对象是完全建立在互相信任、密切合作的基础上的平等合作关系,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始终。因此,发展性评价能调动评价对象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多元价值观在发展性教育评价中的具体表现。
5. 在评价标准上,注重绝对评价
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注重以筛选为主要目的的相对评价。发展性教育评价注重绝对评价。绝对评价是以团体外部的教育目标为标准来评价成员达到目标的程度,它能激励学生向着预定的教育目标努力进取,能促使更多的学生朝更高的要求发展,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评价的鼓励和发展的机遇。绝对评价不主张筛选,而主张帮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逐步达到教育目标,个人以自己的昨天与自己的今天相比较,不与别人比高低,这样在学生之间可保持平等和谐的关系。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正在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果我们能注重绝对评价,推行目标达到度评价,那么,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会是十分有利的。目前,小学取消了“100 分制”而采取“等级+评语”的做法,就是注重绝对标准评价。6. 在评价过程上,注重形成性评价
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只注重评价结果,不注重评价过程。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反馈的时间太长,反馈的信息太多,故不能及时
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进缺点,也不利于及时强化学生的优点。而发展性教育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因为形成性评价能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把教育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
7. 在评价方法与手段上,注重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只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而发展性教育评价注重定量与定性评价的有机结合。因为教育现象比较复杂,有些现象不能量化,如思想品德、情感、性格、社会态度等等, 只能作定性描述。发展性教育评价要求评价结果用“ 分数+等级+评语”,要求评价结果能反映被评者是进步、保持,还是退步的发展趋势。
8. 在评价结果处理上,不与奖惩直接挂钩,重在发展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以奖惩为目的。
这种评价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把人看成是“经济的人”,把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放在第一位,把金钱看成是激励积极性的唯一动力。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是一种非奖惩性评价制度,它的评价结果不直接与解聘、降级、晋级、加薪、增加奖金挂钩,这样可使被评者襟怀坦白,没有顾忌,积极参与评价。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基础是把人看成是“社会的人”,他们绝大多数不是单纯地追求物质利益和金钱收入的,他们还会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有共同的事业和理想的追求,从社会心理方面去激励人不断进取。但发展性教育评价不排斥奖惩,凡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发展的评价对象,都应该鼓励和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 有重大责任事故的或违法犯罪的,按照国家法规,该奖者要奖,该惩者要惩。但这同发展性教育评价的非奖惩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的观点是奖惩需要评价,但评价不是为了奖惩, 以奖惩为目的和手段的评价,一定是功利主义的评价。
9. 在评价信息反馈上,注重“评价面谈” 和“ 评价手册”,强调交往与沟通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制度在评价信息反馈上,是一种缺乏交往与沟通的评价制度,评价者对被评对象的评价是一种“缺席的审判”,一般不让评价对象参加评价自己的现场。发展性教育
评价是一种主评和被评共同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主评和被评完全建立在互相信任友好合作的基础上,交往、合作、沟通、互感贯穿整个评价过程的评价。“评价面谈”、“评价手册”是评价信息反馈的两种有效方式:一种是口头的反馈,一种是书面的反馈。“评价面谈”和“评价手册”要求做到主评和被评双方是平等的、坦诚的、毫无顾忌的、口服心服的交流、交往与沟通。要注入师情、充满激励,肯定优点与成绩,克服缺点,保护学生的自尊,使被评发自内心地、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改进缺点、发扬优点,实现发展目标。这是价值取向“多元性”在发展性教育评价中的具体表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