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来源:化拓教育网
合肥一六八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

语文试题

合肥一六八中学命题中心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之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这是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视角进行高度概括的,然而传统的思想和写法究竟是怎么打破的?遗憾的是鲁迅先生并没有细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这个问题苦苦地探寻。

我们知道,小说故事的元素是人物、情节、线索等,但如何组合,也就是结构方式,这才是创造,才能显示作家的天才。曹雪芹正是在《红楼梦》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这一点,打破了传统。

传统叙事的经典作品《三国演义》和《水浒》,其时空表现形态虽各自不同,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的叙事原则:故事时间和文本时间是一致的,文本形成的以主要的人物和主要的事件为枢纽来挽结和创建整体的时空结构,就是故事的时空结构。所以人们习惯分析叙事的结构方式时常常集中在时间链条上,提炼出叙事的主线和副线,形成传统线性的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

《红楼梦》追求时间艺术的空间化,打破了传统线性单一的结构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历史、现实和梦幻混合、交织、重组,小说人物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来往往。“现在”不是折射过去的记忆,便是投影未来的图象,有时分不清哪些是现实,哪些是幻想,并在物理时间、心理时间、梦幻时间和神话时间里进进出出。“传统”在被打破,也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的分离,创造了小说时间艺术的空间形式。这是我们过去认识不到的层面,也正是《红楼梦》叙事“新变”的内涵。

(摘编自郑铁生《<红楼梦>的故事是怎样讲的》

材料二: 《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做,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色彩,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一般地说,写实的作品易于厚重,梦幻的作品易于轻灵,或反过来说,写实的小说易失之于拙,梦幻的小说易失之于巧。能不能把两者结合一下呢?厚重中显出轻灵,执着中显出超脱,命运的铁的法则中显出恍恍惚惚的朦胧。这是真小说家的境界,这是人生真味的体验。

荒诞、幻化也是人的精神主体的一种要求,当科学性、必然性、可知性不能完全满足人的主体要求(包括观赏、享受的要求)的时候,荒诞性与梦幻性就应运而生了。荒诞、幻化也是一种美,是一种突破了现实的硬壳、摆脱了大地芜杂的美,就像梦的美,痴的美。荒诞化、幻化是把小说与人生间离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一开篇,作者就强调“将真事隐去”“假

高一期中考试 第 1 页 共 8 页

语村言”“经历过一番梦幻”“说来虽近荒唐,细说颇有趣味”,一方面强调不失其真,未敢失其真,一方面又强调不可当真。这就给创作主体留下了极大的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也为读者留下了阅读与欣赏的即进行二度创作的自由。

小说毕竟只是小说,至少首先是小说,虽然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却因失去了这种针对性而获得了更普遍更长远的意义。

(摘编自王蒙《红楼启示录》

材料三:

东晋一朝和明清两代,江南文化颇具特色,为《红楼梦》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第三十七回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其中有这样几句: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若蒙棹雪而来,娣则扫花以待。

这里引用前朝四个典故,如慧远组织莲社、谢安东山雅会、王子猷雪夜访戴、杜甫迎客扫花,除唐代杜甫外,其余三个均出自东晋,一个发生在东晋的庐山,两个则发生在东晋的江南,因其知名度甚高,所以在探春发出的帖子中,成了大观园中的人文化追求的效仿或竞争的一种标杆。

当然,从女性角度说,东晋时期江南谢道韫少儿时代咏絮显露的才情也自然会影响红楼女性人物的形象塑造。这不但在“金陵十二钗”判词中,直接用“堪怜咏絮才”来暗示林黛玉的才情,而且,元妃省亲时让宝玉写诗,宝玉反应迟钝,还是林黛玉帮宝玉代写了一首《杏帘在望》,得到元妃赞赏,也让人想起谢道韫在发现小叔子王献之与客人议论时理屈词穷,就隔着帷幕代王献之重新论辩,终于扭转局势,所谓“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而后来,林黛玉与史湘云联句时的那种自信,林黛玉和薛宝钗同咏柳絮词的夺人眼球,似乎把围绕着的谢道韫女性才情,进一步发扬光大了。

再看明清,就群体论,明清时代的诗社,特别是女性诗社的出现,是不同于晋代的一个江南文化重要特色,如清代康熙年间在江南杭州成立的“蕉园诗社”和乾隆年间苏州成立的“清溪吟社”等,给《红楼梦》描写女性创作群体提供了基本的现实依托,而《红楼梦》的这种创作又反过来激励启发了后续的江南女性创作,大大挑战了传统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条。

就个人言,《红楼梦》多次提及明四家唐寅、仇英等人的绘画。特别是苏州才子唐寅,在小说中,如草蛇灰线般若隐若现,对小说不同人物的个性塑造、言行刻画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不少学者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而唐寅在生活中也有哭花、葬花之举动。

总之,一种由晋代开启的江南性情文化传统,在明代得到大大发挥,并在清代《红楼梦》中体现出集大成的意义。

(摘编自詹丹《一部<红楼梦>,是江南性情文化传统之大成》,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指出,曹雪芹的《红楼梦》在叙事结构的组合方式方面有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B. 《红楼梦》不仅长于写实,也具有浪漫色彩,既给创作主体留下了二度创作的自由,也给读者留下了艺术创造力纵横驰骋的余地。

C. 《红楼梦》体现出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其中的人物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构成的立体时间体系中来往,任意穿行在时间的隧道中。

D. 苏州才子唐寅对《红楼梦》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者一致认为林黛玉的《葬花吟》和唐寅的《花下酌酒歌》有明显继承关系。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开篇强调故事不失其真,从东晋谢道韫的才情影响了《红楼梦》女性人物塑造上来看,这一点可以得到印证。

B. 写实的作品穿插了神话的、魔幻的故事,便具有了浪漫的色彩,这说明浪漫主义作品比

高一期中考试 第 2 页 共 8 页

现实主义作品更具有文学性。

C. 《红楼梦》长于写实,虽不如起诉书或辩护词那样具有明确针对性,但正是因为失去这一点而获得了更普遍长远的意义。

D. 《红楼梦》写探春发帖倡议在大观园办诗社,这有现实的影子,而《红楼梦》的这种创作又影响了后来的江南女性创作。

3. 下列说法中,与材料一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三国演义》以三足鼎立的形成、发展和衰亡,直至三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为主线,文本结构的基本框架与历史相去不远。

B. 《水浒》的叙事方式采用的是单元结构的组合方式,展示了一条“个人反抗——聚众造反——逼上梁山”的叙事主线。

C. 《红楼梦》中“宝玉挨打”证明了叛逆与卫道的矛盾冲突,这正是全书的情节主线,并以此融入了书中众多的人物和事件。

D. 有红学家认为,我们读《红楼梦》时,会因其结构的周密、时空的繁杂,有种仿佛置身大海,前后左右波浪澎湃的感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汉卿(节选)

田汉

元至元十九年(1282)三月末的大都狱中。 狱卒 提关汉卿!

禁子①下,不一时,闻铁链镣铐相击声。关汉卿上。 禁子 跪下!

关汉卿昂然不跪,禁子拿棒要敲他的腿。

狱吏 (制止)别难为他。(向关汉卿)关汉卿,你坐下吧。(向狱卒)给他一条小凳。

狱卒给凳,关汉卿坐下。

狱卒 怎么样?这些日子还好吗?

关汉卿 唔,日月照肝胆,霜雪添须眉,可还死不了。

狱吏 是啊,真是不愿你死啊,你的文章我不懂,可是你的医道真高明,我娘吃了你的药好多了。她是多年的风湿,真没有想到好得那么快,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走道儿了。

关汉卿 走走有好处,老年人可也不能太累。

狱吏 是是,真是谢谢你。可是,关汉卿,你的案情越扯越大了。说老实的,恐怕很难救你,怎么办呢?

关汉卿 (诧异)“越扯越大”了?

狱吏 对。大得够瞧的了。你有一位老朋友叫叶和甫的吗? 关汉卿 唔,有那么一个人,不是什么老朋友。 狱吏 他要来跟你谈谈。

关汉卿 我跟他没有什么可谈的。

狱吏 谈谈吧,对你许有些好处。(向内)叶先生,请吧! 叶和甫从里面走出来,对关汉卿很关切的口气。

叶和甫 哎呀,老朋友,真想不到在这样的地方跟你见面。当初你不听我的话,我害怕总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我说,《窦娥冤》最好别写,要写必定是祸多福少。现在怎么样?不幸而言中了吧。

关汉卿 (鄙夷地)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

叶和甫 瞧你,还这么急性子,不是应该熬炼得火气小一点儿吗?

高一期中考试 第 3 页 共 8 页

关汉卿 (不耐)有话快说吧!

叶和甫 (低声)好,汉卿,先告诉你一个极可怕的消息,你那位朋友王著跟妖僧同谋,上个月初十晚上,在上都,把阿合马老大人和郝祯大人都给刺了!

关汉卿 唔,真的? 叶和甫 千真万确的,现在大元朝上上下下都为这事件发抖。你看这是国家多么大的不幸!

关汉卿 你还想告诉我什么呢?

叶和甫 我就是想告诉你,你不听我的劝告,闯出了多么大的乱子!逆臣王著就因为看过你的戏才起意要杀阿合马老大人的。

关汉卿 (怒)怎见得呢?

叶和甫 许多人听见他在玉仙楼看《实娥冤》的时候,喊过“为万民除害”,后来他在上都伏法的时候又喊“我王著为万民除害”,而且你的戏里居然还有“把滥官污吏都杀坏”的词儿——

关汉卿 (按捺住怒火)你觉得“滥官污吏”应不应该杀呢?我们写戏的离不开褒贬两个字。拿前朝的人说,我们褒岳飞,贬秦桧。看戏的人万一在什么时候激于义愤杀了像秦桧那样的人,能说是写戏的人教唆的吗?

叶和甫 汉卿,你这话何尝没有一些道理,可是于今正在风头上,皇上和大臣们怎么会听你的?再说,我今晚来看你,倒也不是为了跟你争辩《窦娥冤》的后果如何,(又低声)我是奉了忽辛大人的面谕来跟你商量一件大事的。你的案情虽说是十分严重,可是只要你答应这件事,还是可以减等甚至释放你的。

关汉卿 我跟忽辛没有什么好商量的!

叶和甫 别这么火气大,老朋友,这事你也吃不了什么亏。反正王著已经死了,没有对证。只要你在大臣问你的时候,供出王著刺杀阿合马大人是想除掉捍卫大元朝的忠臣,联合各地愚民图谋不轨。只要你肯这样招供,不只你的案子可以减轻,忽辛大人为了酬劳你,还预备送你中统钞一百万。

关汉卿 (怒火难遏)你还有什么说的? 叶和甫 你答应了吗?(过去)

关汉卿 我答应了。(他重重的一记耳光,竟把叶和甫在地下) 叶和甫 汉卿,我好好跟你商量,你怎么动起粗来了?

关汉卿 狗东西,你是有眼无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铛铛的铜豌豆。你想替忽辛那赃官来收买我?我们中间竟然出了你这样无耻的禽兽,我恨不能吃你的肉!

叶和甫 (狰狞无耻的面目毕露)你不答应,好,那你等着死吧。 关汉卿 死也不跟这无耻的禽兽说话了!狱官,让我回号子去。 狱吏 那么,(对叶和甫)叶先生,您回去吧! 叶和甫溜下。

狱吏 关汉卿,你若真照他说的招供了,我们的人又该倒霉了。姓叶的回去,必然报告忽辛,忽辛必然追你的案子……

(有删改) 【注】①旧时称在牢狱中看守罪犯的人。也叫禁卒。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被关在大牢里,而狱吏对他的态度很恭敬,是因为狱吏母亲的风湿在关汉卿的治

疗下好了很多。

B.关汉卿写的《窦娥冤》中有“为万民除害”,被诬陷和王著刺杀阿合马等有关,因而被

捕。

C.“又低声”这一舞台说明提示说话语气更进一步地“低声”,说明所说内容是秘密的、

高一期中考试 第 4 页 共 8 页

不可告人的。

D.叶和甫来到牢中想要劝说关汉卿和忽辛大人合作,但被关汉卿拒绝和痛骂,最后狼狈而

逃。

5.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狱吏在选文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狱卒、禁子不同,他对关汉卿礼貌客气,既推动

了情节的发展,又凸显了关汉卿的形象。 B.关汉卿回复叶和甫的语言大都简洁干脆,如“你要跟我谈什么,快说吧”“有话快说吧”,

鲜明地体现了他的立场和态度。

C.叶和甫对关汉卿之前温和耐心,后来凶狠狰狞,态度截然不同,这不仅使戏剧矛盾冲突

加剧,也充分暴露了他“无耻的禽兽”的丑恶嘴脸。

D.《窦娥冤》是否教唆王著“为万民除害”这个问题是选文的主要线索,也是叶和甫与关

汉卿矛盾斗争的核心内容。

6.“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节选文段中有哪些矛盾冲突?(6分)

7.《关汉卿》发表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向田汉道贺说:“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你。”为了塑造关汉卿这一人物形象,田汉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22分)

(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乙)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本文为古人读《烛之武退秦师》的读后感)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晋,何厌之有? 厌:满足。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

高一期中考试 第 5 页 共 8 页

D. 越国以鄙远 鄙:边邑。 .

9.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如“晋侯秦伯围郑”句中的晋侯、秦伯。 B.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孟子。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C.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国君、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D. 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解释《春秋》的《邹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11. 下列关于“甲段选文”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 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 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1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二)古诗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9分)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①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②,未解庄生天籁,刚道③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欹(qī)枕:谓卧着可以看望。②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③刚道:“硬是说”的意思。

13. 以下关于这首词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片描写令人感伤的江南春景,下片描写眼前所见实景,都表达了豁达自适的心境。

B. 这首词上片写景突出日落与山色,有孤寂之感,下片写人突出庄子胸怀,有自比之意。

高一期中考试 第 6 页 共 8 页

C. 这首词上片写静景,宁静中有孤独悲凉,下片写动景,动态中有奋发向上之心。 D. 这首词,展现了开阔明丽、动静互衬的情景,同时由景生情,表达了自由豁达情怀。 14.词中展现了词人怎样的性格特点?结合全词,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1分)

15.补写处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中沐浴临风,一路高歌的动人场景:“ , , ”。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 ”,以此来鼓励学生说出如果被人赏识,会怎么做。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括了秦国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5)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三、语言文字应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来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相声对民众而言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始终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社会生活 ,反映了群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相声远非会背几段贯口会讲几个笑话便能轻松驾取,“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方能称得上精品。例如《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漫话燕京》以别解的方式从历史知识中提取出许多 的笑料,使人一笑之余又有所启迪;……反观当下,对于传统相声与相声传统缺乏足够的辨析能力, 地将规矩、行话等当作不可或缺的相声传统,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相声传统的深层认知,从而使相声作品少了些相声本应有的精气神。今天的从业者要对传统相声之精华多一些钻研与领悟,并将其运用到新相声的创演中;要始终保持与时代精神 ,向生活要笑声。这样才能实现新的历史时期相声的可持续发展。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休戚相关 言近旨远 一厢情愿 同频共振 B. 息息相关 言近旨远 一意孤行 同声相应 C. 休戚相关 耐人寻味 一意孤行 同声相应 D. 息息相关 耐人寻味 一厢情愿 同频共振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

B. 《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

C. 《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

D. 《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

高一期中考试 第 7 页 共 8 页

18.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B. 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 C. “还没结婚吧?”“……”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起来。

D. 在饥肠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 19.下列选项中,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鸿门宴》语言精练、绘声绘色,人物形象鲜明生动。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

B.《烛之武退秦师》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兴起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劝退秦师埋下伏笔。

C.《庖丁解牛》这则寓言中,庄子采用夸张、对比、描摹、想象等多种手法,表现庖丁解牛技巧的纯熟,神态的悠然,动作的优美,节奏的和谐,身心的潇洒。

D.孟子用“以羊易牛”一例,肯定了齐宣王的“不忍”,认为齐宣王已具备“保民”的基础。同时也为下文论说齐宣王没有实行“王道”,是“不为”而非“不能”埋下了伏笔。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也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说..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很多人都认为多喝水对身体有好处,当遇到感冒这类常见疾病时,大家一般都会说“多喝点水”。其实,喝水也讲究适量,喝多了可能会引起水中毒。那么,在日常生活中,① ?首先,我们平时要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② 。其次,喝水要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每次以100~15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为半小时左右,每日饮水量最好保持在1500~1700毫升。小口喝水比大口灌水更加解渴,也有利于人体吸收。每天清晨起床后、上午10时左右、下午3~4时、晚上就寝前是③ _。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网)不入洿池(池塘),鱼鳖不可胜食(吃不完)也;斧斤以时(按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使民众养活生者、安葬死者都没有遗憾,这是王道的开始)。”

——节选自《孟子》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上面这段孟子的话,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套作。

高一期中考试 第 8 页 共 8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