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类型及对策

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类型及对策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8月第20卷第8期                      ・学校健康教育・

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类型及对策

TypesandCharacteriscticsofLearningAdaptabilityProbleminPupilsandRelevantStrategies

田 澜1,刘志东2,戴海英2

TIANLan,LIUZhi2dong,DAIHai2ying

【中图分类号】B844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9982(2004)08-0741-03【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教育对策

  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亦称学习适应不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不能根据学习条件的变化,积极主动进行身心调整,导致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达不到应有发展水平的学习干扰现象。众多调查资料[1,2]表明,我国有相当比例的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适应问题。教育实践表明,学习适应问题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消极影响。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制约学生的学习,导致学业不良,致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乃至辍学;另一方面,严重制约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目睹学生因学习适应不良而成绩下滑,有些教师束手无策;更多的教师则加班加点对学生进行补课,结果因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一步降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对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策略较少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兴起和深入,人们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的重要性。如何对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作出科学的评定,系统而深入地探讨学习适应问题的类型和特点,通过改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来提高其学习成绩,已成为当前小学“减负”和推进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类型和特点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习适应问题缺乏系统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国家级项

目(项目批准号:BBA010049)。

【作者单位】1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湖北 黄石 

435002;

2 黄石市花湖小学,湖北 黄石 435002

【作者简介】田 澜(1969-),男,湖北黄冈人,硕士,讲

师,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的分类。我国学者吴武典曾把学生在校学习不良行为分为外攻性行为问题、内攻性行为问题、学习适应问题、偏畸习惯、焦虑症状和精神病症候,并把学业适应问题细分为:考试作弊、不做作业、粗心大意、偷懒、偏科、不专心等[4]。很明显,这种心理治疗学意义上的分类,虽考虑到了中小学生特有的问题,较符合学生学校生活实际,却有简单罗列之嫌。我们认为,为使学习适应问题的划分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综合运用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依据学习适应问题的本质来进行分析,亦即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到底要根据哪些条件的变化而作出必要的身心调整性行为。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定的身心健康条件为基础,在一定的环境和气氛中,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凭借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完成一定任务的复杂心智活动。据此,学习适应性理当包含身心健康适应、环境适应、学习动力适应和学习方法适应四个基本方面。另一方法是临床推断分类法,也就是利用心理测验法、咨询访谈法和临床观察等方法来归纳和推断学生实际存在的学习适应问题的类型。我们曾借助《学习适应性测验》(简称AAT测验),在2002年对重庆朝阳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诊断。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适应”、“家庭环境适应”、“学习技术适应”和“听课方法适应”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性和毅力适应”、“学校环境适应”也存在较大的问题,仅有“学习态度适应”一项发展较好;五年级学生在“学校环境”、“学习计划”、“性”、“家庭环境”、毅力”、“学习技术”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适应问题,其“听课方法”和“学习热情”适应发展相对较好。而后两者同属

・741・

ChineseJournalofHealthEducation,August2004,Vol120,No18实。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教育实践中,人们对

的四五年级小学生除“学习态度适应”较好培养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仍存在外,“学习环境适应”(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如下两种错误认识。其一,认为学生学习适应“学习策略适应”(听课方法、学习技术和学习性的提高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根本就不用有计划)和“身心健康适应”(性、毅力、意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困难也能自行消除。身心健康)三个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通过与诚然,从理论上讲,随着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教师和家长的访谈,并总结学生所提出的问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其学习适应性也有一题,将小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归纳为下列几种个自然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但事实上,在现时主要类型。的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累积速度

(1)环境适应不良:即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远远超过其学习适应性自然提高的速度,学生学校环境中存在某些不太容易克服的消极因的学习适应问题越往后拖其情节会越严重。其素,或者他们不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二,认为学习适应性培养只需要在起始年级进在我们的调查中,四、五年级分别有2115%行,其他年级不用培养。教育实践表明,当年和2515%的学生对家庭环境适应不良,有幼的孩子刚刚步入学校,难免会表现出种种不3319%的四年级学生和3315%的五年级学生适应。在起始年级抓学习适应性培养当然很有对学校环境适应不良。不少学生反映他们与教必要。但是,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小学生的师、同学和家庭成员之间存在人际冲突。学习适应性有随年级升高而下降的趋势。因

(2)学习策略失调:某些学生在听讲、做此,除了在小学低年级应注意学习适应性的起作业、制订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应始培养之外,还要在高年级抓好学习适应性的考等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术方面总显得不是很“防滑”教育和中学学习适应性的“衔接”教高明。测量结果表明,四年级有3016%的学育。生不会听课,有3111%的学生学习技术不高;21教育干预应紧扣重点,突破难点 小五年级有3515%的学生不会制订学习计划,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复杂,教师应注重教育干预有1810%的学生听课方法有待改进,有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要紧扣重点,并在此基础2415%的学生的学习技术尚需提高。有较多学上突破难点。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干预的重点生就具体的学科学习技术问题提出辅导要求。和难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时还会出现重

(3)身心健康障碍:这类学生的身心健康叠,但有的干预重点并非难点。比如,家庭环水平较低,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学习时常境、听课方法和身心健康;有些问题严重且难常感到体力不支,头昏脑胀;性和毅力较于干预的既属重点又是难点,比如学校环境和差,有3912%的四年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学习技术;有的问题不严重但难于干预的,只不高;在五年级学生中,有3215%的学生缺属干预难点但非重点,如性和毅力;还有乏性,有3615%的学生毅力不够顽强,的问题不严重且容易培养的,就可以不列入专有2515%的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需要提高。门培养的计划,比如学习态度。当然,教师在

(4)学习动力不足:这类学生不明确学习确定具体的干预重点和难点时应结合学生的年目的,缺乏学习热情,有厌学情绪。在本次调级、性别、成绩差异等特点以及本地区、本校查中,有2115%四年级学生和2910%的五年和本班教学实际,通盘考虑。级学生存在学习动力不足问题。有些学生对某31多途径、多策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适些学科的学习兴趣不浓,严重者甚至有放弃学应性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状况千差万别,习的念头。学习适应性构成上的复合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适应问题的教育对策途径和方法的多样化,决定了教师必须多途径11教师应高度重视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多策略灵活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我们研究培养 从总体上看,我国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发现,以开设学习适应性专题辅导课为主、以平不高,已是被许多调查研究证实的不争事个别辅导和家庭间接辅导为辅,科学选择教育AAT测验的学习态度分测验。可见,被调查

・742・

中国健康教育2004年8月第20卷第8期                      ・学校健康教育・

内容,科学设计教育活动,实施科学高效的教育策略,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常规性和实效性的整合性教育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参考文献】

[1]戴育红1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1教育导刊,

1997,1:15-171

[2]杨雪梅,叶 峻1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J]1

四川心理科学,2001,1:36-371

[3]张大均1教育心理学[M]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1246-2471

[收稿日期]2004-01-06 [本文编辑]刘雁飞 刘建民

・基层园地・

孕期健康教育与降低早产发生的关系探讨RelationshipbetweenHealthEducationduringPregnancyandReductionofIncidenceofPrematureBirth曹珠凤CAOZhu2feng

【中图分类号】R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9982(2004)08-0743-01【关键词】 健康教育;早产;孕期

  余杭第一人民医院于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对在本院参加孕妇的孕妇进行孕期、分娩期相关健康教育,并对预防及降低早产的发生进行关系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来本院参加孕期分娩期健康教育的孕产妇850人为观察组,未参加的孕产妇700人为对照组。

21方法 每月一次定期由专人负责孕产期健康教育。内容主要为:①孕期所需营养、饮食搭配、工作、学习、生活的指导;②孕期自我监测,心理调节;③早产的征象以及如何避免或减少早产的发生;④妊娠合并症的表现以及自我护理;⑤分娩先兆以及产时保健;⑥产休室的环境以及产房的设施及联系方法。

结  果

11两组早产发生情况 孕妇使先兆早产、早产死胎、早产三项指标明显减低(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早产发生率比较(%)内容  先兆早产早产死胎早产

观察组012301000100

对照组118533018633810033

  注:33 P<0101

21对照组早产发生的原因 因妊娠合并症引起

的早产占48121%,早产性胎膜早破占28157%,妊娠期肠胃炎占10171%,其他原因占12151%。

讨  论

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各器官发育不够成熟。早产儿约有15%于新生儿死亡[1]。除去致死性畸形,75%以上围生儿死亡与早产有关,早产的确切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故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孕期健康教育,让孕妇了解孕产期保健知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早产的发生,从而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乐 杰1妇产科学[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1291

[收稿日期]2004-01-05 [本文编辑]王晓春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浙江 杭州 

311100

【作者简介】曹珠凤(1971-),女,浙江杭州人,大学专

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妇科护理工作。

・7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