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人际吸引:从第一印象到亲密关系
一、什么导致人际吸引
1、接近性原则:喜欢我们周围的人
Festinger等人发现,41%的人和隔壁邻居成为了亲密朋友,22%的人和隔壁两三家成为
朋友,而只有10% 的人是和宿舍另一端的住户成为好朋友。 功能距离
2、熟悉度:重复接触
“熟悉引起喜欢”--曝光效应
实验:心理学家扎荣克在60年代末期的研究:
研究素材:无意义音节和中文字、照片 自变量:词汇出现的次数1-25 因变量:要被试猜测其含义
结果:被试对呈现次数多的词更有好感。 实验:Moreland & Beach,1992的研究
大学教室里安插女性同谋者来验证曝光效应
这些女生不会和教授和其他的学生交流,只是走进教室并安静地坐在第一排,让每个学生
都能看到他们。每个女生出现的次数从0-15次之间
学期末,研究者播放这些女生的幻灯片让学生评价其女性的吸引力。 结果:曝光对好感有显著影响,学生更喜欢那些出现次数更多的女生。
3、相似性原则
实验证据:
数十个研究表明,当一个的观点与自己的越相似,则这个人喜欢你的程度越高。(byrne &
Nelson, 1965)
在新学年开始时,将大学男生随机分配到某一宿舍。结果,男生与那些有相似地域背景、
以及有相似态度和价值的人成为了朋友。相似的人格特征也会增加好感和吸引力。 (Newcomb,1961)
另一研究发现,朋友之间常有着相近水平的沟通技巧。与你的人际沟通风格的相异的人交
很有挫折感,且较少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Burleson,1994;Duck & Pittman,1994) 为什么相似性在人际吸引中如此重要
那些与自己相似的人可能会喜欢我们,所以有可能会主动建立人际关系 相似的人们确证我们的信念和特点,带给我们一种我们是正确的感觉
对于重要问题上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我们会作出一些负性的推论,导致关系的破裂。 4、互补性原则
当双方的需要以及对对方的期望正好成为互补性关系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5、个人品质:人际交往中你最重视对方什么? 能力
竞争能力:我们喜欢那些社交能力强,聪明和富有竞争力的个体。 犯错误效应:当某人过于完美时,小错误会增加其吸引力。
外貌
美貌的价值:
1 晕轮效应:认为外貌有吸引力的个体也会具有其他优秀品质。
2 辐射效应:人们认为与一个外貌有吸引力的人在一起可以提升自己的社会形象。 3 审美需求:看着漂亮的人,比较顺眼,心情愉悦。
1
性格
1,与信任有关的一些特质,包括真诚,诚实,忠实,可靠等。 2,热情。言语积极,微笑、专注地观看、情感表达。
3,“当关系向更加亲密的方向发展时,真诚变得更为重要”
最受喜欢的个性品质
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
6、互惠式的好感
仅仅知道某个人喜欢我们就足以提升我们被对方吸引的程度。 人际间的好感甚至可以弥补相似性缺乏的问题。
(curtis&Miller, 1986)大学生以结对的方式参加实验,之前互不相识,结对小组的一方随
机挑选出来接受特定的信息:让一部分学生认为对方对他有好感,另一些认为对方不喜欢他们。然后,再次让双方见面,结果,那些认为对方喜欢自己的学生表现得更讨人喜欢,更多的自我表露,对讨论的问题表现更少的异议,总体上表现更热情,更愉悦的交际方式。 二、人际吸引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与公平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blau,19;homans,1961;helley & thibaut,
1978):其基本概念是收益、成本、结果和比较水平。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知觉到一段人际关系正性或负性的程度取决于:
1、自己在关系中所得到的收益; 2、自己在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
3、对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和能够与他们建立一个更好关系的可能程度。
此外,对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还取决于其他的变量:
比较水平: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结果的期望和它实际的成本与收益情况。
替代性比较水平:更好的关系替换既有关系的可能性。换一个体是否会给你一段比现在
收益更多而成本更代的人际关系?
公平理论(equity theory)
公平理论的支持者强调,人们并非简单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还要考虑关系中的公
闰性。既与人际关系中的同伴相比,两者贡献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是相同的。这种公平的关系是最快乐和稳定的关系。 三、亲密关系 1、爱的定义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对爱的定义需要涵盖好多内容,如浪漫式爱情所有的激情和令人眩晕
的感觉。以及长相守的伴侣、朋友和血亲之间深厚的长期的相互付出。通常对爱的定义时区分两种爱:
友谊式的爱(companionate love):当我们对某个人非常在乎时所感觉到的亲密和情感。
但当那个人在场时,我们并不感受到激情或生理唤起。
激情式的爱(passionate love):对某个人强烈的渴求,伴随着生理唤醒。当爱是相互
的时候,我们感觉到极大的满足和狂喜;当爱是单方面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痛苦和绝望。
2、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sternberg, 1986,1988,1997)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
亲密是与伴侣亲近和相联系的感觉
激情是双方关系中令人“热血沸腾”的部分---指向伴侣的生理唤醒,包括性吸引力
2
承诺包含两个决策过程:短期的是爱你的伴侣,长期的是保持这份爱并与伴侣持久相守。
“亲密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情感性投入;激情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
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动机性卷入;决定/忠守可以看作是大部分而非全部地来自关系中的认识性(认知性)的决定与忠守” (Sternberg,1986)。从某一种角度来看,亲密是“温暖”的,激情是“热烈”的,而决定/忠守是“冷却”的。
爱情成分
爱情类型 亲密 激情 决定/忠守
无爱(Nonlove) - - -
喜爱(Liking) + - -
痴迷的爱(Infatuated love) - + -
空洞的爱(Empty love) - - +
浪漫的爱(Romantic love) + + -
伴侣的爱(Companionate love) + - +
愚昧的爱(Fatuous love) - + +
完美的爱(Consummate love) + + +
不同的爱情可以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来描述,即三角形的面积表示爱情的多少,
三角形的形状表示爱情的三种成分之间的相对关系。
等边三角形表示平衡的爱情,因为代表各个成分的顶点到三角形重心的距离相等。不等边
三角形代表不平衡的爱情,哪个顶点到三角形重心的距离最长,就表明这是主导成分;哪个顶点到三角形重心的距离最短,就表明该成分的不足或缺少。这就是该理论的基本三角形原理。
3、真爱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共存(codependent)
这是热恋时期,情人不论何时何地总希望能腻在一起。
第二个阶段:反依赖(counter-dependent)
等到情感稳定后,至少会有一方想要有多一点自己的时间作自己想做的事,这时另一方就会感到被冷落。
第三个阶段:(independent)
这是第二个阶段的延续,要求更多自主的时间。 第四个阶段:共生(interdependent)
这时新的相处之道已经成形,你(你)的他(她)已经成为你最亲的人。你们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开创属于你们自己的人生。你们在一起不会互相牵绊,而会互相成长。 4、进化与爱情:配偶的选择
3
进化论心理学:根据自然选择原则,随着时间进化的基因来解释社会行为。人类的行为以
某种方式进化,以期最大程度地获得成功的繁殖。
进化心理学家强调,由于两性在养育后代中的角色不同,他们有了不同的择偶策略。
鉴于年龄和健康是繁殖成功的保证,男性更为重视女性的外表。
而女性将会重视男性的经济状况和职业成就,因为这些因素代表了她们和后代将会需要的
资源。
证据:感情不忠vs.肉体不忠
争议和批评:1、不可验证;2、过度简化;3、 如果考虑一个可能的性伴侣而非婚姻伴侣
时,两性对外表吸引力的重视程度是相同的;4、这种不同是否仅仅是因为历史上两性的不同地位造成的:全世界的女性都普遍具有更少的权利、地位和财富。在公平理论中,女性的美丽与男性的成就和经济实力是进行交换的筹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