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王钧兵山水画研究

王钧兵山水画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美术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Art and Art

王钧兵山水画研究

邓西冰

(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上,王钧兵秉持“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观。坚持写生,通过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实地了解,创作出一幅幅符合特色的,有着福特艺术风格的、时代精神的作品。王钧兵写生创作的素材遍布整个。无论是雪山、沙漠戈壁、胡杨还是草原上的马儿,都是他写生的范围。王钧兵先生非常善于把观察到的表现对象直接画于纸上,有的作为写生线稿,回去后再进行大作品的创作,他的写生作品,每一张都随着表现对象的变化而各具特色。他在写生中非常注重根据画面需要对自然景物做出取舍。王钧兵先生曾经教导我们:写生是学习山水画的必修课,任何学习山水画的人都必须过写生这一关,不认真写生、不经过实地观察是画不出好作品的。要学会取舍,不能见什么画什么,不要画得太面面俱到,该实的要实,该虚的一定要虚。一直以来,王钧兵都是以别具风情的地貌和人文特色为表现素材,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笔墨精神。不仅重视“形似”,更注重“神似”,将历史、自然、生活融为一体,形成具有源自传统,而又不同于传统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一条新的中国画表现之路。

关键词:山水画;冰雪山水;传统;生活

出生于中国西北小城临洮的王钧兵,是扎根在天山脚下的著名国画家,也是笔者的研究生导师,曾任大学出版社的高级编辑,二级美术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术家协会理事、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秘书长,在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和插画等方面均有较深的造诣。

一、王钧兵先生与结缘

王先生扎根将近五十年了,是给了他丰富的创作源泉和能够创新的天然素材。对于艺术,他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艺术表现语言。他以大西北粗犷、荒凉而又不失灵动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为描绘对象,他的笔下,所到之处,具有浓浓的味道。慢慢品味他的作品,能感受到王先生对于这里深厚的而又难以割舍的情怀。也能体会到这里给他带来的充足的创作补给和精神动力。在,甚至在全国,王钧兵先生是最早用传统的笔墨表现的冰川和雪山的画家。为冰雪山水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王钧兵先生的冰雪山水特点

冰雪山水扩大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表现类型,丰富了表现手法。王先生在创作中大胆尝试,运用了矾和水的结合,使画面产生丰富的质感,冰的晶莹剔透和雪的纯净在他的笔下表现得栩栩如生。这个时候,笔墨技法的绝妙之处得以充分显现。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独特自然风貌的了解,对于笔墨技法的创新,体现出画家很高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冰雪山水画作品不是简单的冰雪的图解和说明,它要传达的是画家对冰雪的一种重新认知和情感。艺术创作是对生活的升华,它源于生活,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画家所表现的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融入他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进而升华出的艺术品。因此,王钧兵在写生、创作时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几笔,与实景不甚相同,但又有些神韵,做到了形神兼备。用较为夸张的表现方式增强了

名山大川的独特气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最能体现出这种夸张的艺术表现。故而,画家在进行表现时对于冰雪的美、奇、雅、韵,通过夸张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强化了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曾这样说:“见钧兵之画,雪峰耸伟,银装裹翠,丝道迹古,驼铃声远,伟伟然,浩浩然,皆江南秀雅之美难以替代者……黄山之慨亦觉慰平。”

祖国西北那不同于中原,更不同于江南的独特地貌在王钧兵的作品里尤为突显。总结起来十二字:气韵生动、笔墨淋漓、气势雄伟。多用长直线,墨线有力、墨色浑厚。在色彩方面,矿物类颜色诸如、石青、石绿和赭石等居多。主要代表作品有《通途新貌》《家在冰山雪岭上》。

三、“长安画派”对王钧兵先生的影响

通过本人与王先生的交谈以及观察作画,笔者深深感受到“长安画派”对他的影响。在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他就大量临摹学习过石鲁、赵望云等画家的画作。王先生说:他的艺术创作之路始于研究长安画派,研究石鲁和赵望云。20世纪90年代。王钧兵先生曾在陕西,连续多天观看石鲁先生的展览,近距离感受到了大师笔墨语言和视觉震撼。在学习中,自己从他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中收获颇多,从而为自己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位于祖国大西北,甘肃和青海两省之间的祁连山脉,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地貌特征与的天山都极为相似——巍峨雄奇的山脉、直插云霄的顶峰、顶峰上晶莹透亮的冰雪、茂盛而独特的雪松。祁连山北坡植物繁茂,而祁连山的南坡草木稀少。王先生是甘肃人,出于一种家乡情怀,王钧兵曾经多次在祁连山进行写生和艺术创作。在他看来,用赵望云祁连山写生的笔墨语言去表现,表现天山是再合适不过了的,特别是赵望云画作中的松树,对于表现天山上的雪松

下转第129页

作者简介:邓西冰,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127

设计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Design Art

开社交。从每日可见的父母、配偶或子女,到线上的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社交可以说无处不在。包括所有的网络交互都是社交,打开一个APP本身就是一种社交行为。社交总有着许多约定俗成的规则,如熟人见面会打招呼、寒暄,我们会先问候对方以及谈谈近况,之后的聊天内容就取决于彼此的意愿。如果只是泛泛之交,很可能就此结束,而更亲近的朋友之间大概会促膝长谈。对于如何互动彼此心中都有所预期,当大家都遵循着社交规则时,双方均感觉愉悦。一旦有人违反了预期,会立刻让对方感觉不舒服。如普通朋友却问及个人隐私,大多数人都会感觉到被对方侵扰,从而在心理上产生厌烦和想赶紧结束的想法。当社交从线下走到线上,人们拥有了更广泛的空间和自由,却并不代表因不用见面就可以忽视社交规则。

网络互动同样遵循现实中的社交规则,当登录某个APP,人们会对其反馈及互动有所预期,这样的预期大多都可以对应到现实中人际互动的预期。如APP没有反馈或加载时间太长,这就如同聊天的时候聊天对象三心二意、无视你。而如果程序过早要求填写私人信息,这就如同一个陌生人突然要求你像亲密的人一样毫无保留。如果程序不能保存好用户的信息,每次登陆都需要重新填写,这就如同现实生活中你的朋友却并不记得你一样让人尴尬和不愉快。对于产品设计时,应多考虑用户会如何与它互动,以及产品的交互是否符合人际交往规则。微信属于熟人社交APP,一开始就要求用户录上接第127页

有着非常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在王钧兵的工作室,无论是大幅作品还是小的写生草稿,都体现出“长安画派”影响。对于“长安画派”的学习,王钧兵是花了很大力气,很认真临摹过的。

四、王钧兵先生的艺术思想

除了在笔墨表现和艺术语言上所受到的影响外,王钧兵谨记“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思想。实地写生,在写生中经过观察和总结,画出具有特征,有独特人文风情和时代风貌的画作。王钧兵很刻苦,也很努力,他的足迹走遍。山、雪、冰、植物、沙漠、戈壁、胡杨、羊群以及喜气洋洋的人们,都会变成他的素材。王钧兵擅于运用笔墨把观察到的对象准确画在纸上,他的写生稿和画作没有一张是一样的,每一幅都各具特色,富有韵味。取舍是一种表现方法,更是一种艺术精神。写生是学习国画尤其是山水的必修课程,这一关是必须要过的,要踏踏实实,循序渐进,没有捷径可走。过了写生关,方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神奇的雪岭》极具北方特色,又极具特色,画面前景采用矾水加墨画出独特的质感,在雪峰后面用干而浓厚的墨色画出山石,映衬冰雪的玲珑剔透,雪峰直入云端,通过悠远的驼铃声,表现出出远门的人们不畏艰难险阻,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体现了一种别样的旋律,将人乐观、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与雪峰的美合二为一。

《古榆林中》也是王钧兵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篇幅较大,表现了一组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老榆树,榆树的树干

用浓墨表现,看起来用笔非常苍劲浑厚,有一种顿挫美,而树枝的表现上,穿插组合主次分明,有实有虚,对比恰当。浓墨黑却有层次,并不呆板,有韵味、透气。淡墨简洁而不简单,简洁中体现出厚重感。少许淡赭色使得画面非常雅致,不落俗套。古老的榆树,虽然历经时间的洗礼,树干出现断裂,树形有些扭曲,甚至有些狰狞。在一般人看来可能并不美。可是,在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王先生看来,这就是美,而且是不同寻常的美。通过观察和笔墨语言的运用,将老榆树的沧桑感表现得非常到位。这正是他在长期的观察、总结和写生中实现的,反映出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精神。

五、总结

这么多年,王钧兵先生一直扎根以独特的地貌特色和人文风貌为素材,继承和发扬传统绘画艺术的艺术思想。重“形”,更重“神”,把自己对于艺术的体会和感悟变成活灵活现的画作,将传统、自然、生活融为一体,开创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山水画的发展做出积极努力,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邓西冰.当代山水画发展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05):116-117.

[2]李建国.山水画的思考与展望[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04):84-86.

(责任编辑:董冉达)参考文献:

[1]钟雅慧.浅谈基于客户体验的App界面设计研究[J].大众󰀁󰀁󰀁󰀁

文艺,2019(19):66-67.2019(09):70-71.

大众文艺,2019(11):106-107.

(责任编辑:董冉达)

[2]于思航.移动应用界面的动效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3]范杰峰.我国年轻人对UI交互设计中的布局偏好研究[J].󰀁入个人信息,一方面便于精准搜索,另一方面熟人社交中用户对于个人信息的输入并不会存在过多的排斥。抖音却并不需要录入任何个人信息就可以浏览大量视频资源,当需要评论或上传视频时才要求录入个人信息,有了前期的铺垫用户对于APP不再是一个陌生人的感觉而更像熟人,这时录入个人信息自然不会反感。对于设计者而言,在设计中并不能因为只是一款程序而忽视使用者在人际交往中的各种规则,因为社交无处不在。

四、结语

UI设计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未来的UI设计也呈现出复合多元趋势。这既是艺术与实用技术结合的一大进步,也是对设计师的挑战。如何在方寸之间满足商业和用户需求,心理学的应用帮助为设计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新的视角。但无论是设计还是心理学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如何将二者更好地结合是设计师的一个研究课题。

1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