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初探 张怡春,彭芝兰,张子伟,孙平 (湖南省隆回县第一中学,422200) 摘要:“问题导学”模式,即先由学生认真反复阅读文本,提出 问题,再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 题。它的基本流程是“提出问题一筛选问题一查找资料一讨论、解 决问题一总结”。以辨析并修改病句、《雷雨》的教学为例,探讨“问 题导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问题导学基本流程应用案例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不断 深入,“预设一生成”理论越来越深人人心,受 到教师的普遍重视,并被他们自觉运用到课 堂教学当中。“预设一生成”的过程是一个动 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目前,该模 式已经初见成效。 一、“问题导学”模式的基本流程 “问题导学”模式的基本流程,简单地说, 态生成的过程,它打破了以往那种教师“满堂 灌”的弊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 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 培养。在郑逸农先生(2006)“非指示性教学” 就是“提出问题一筛选问题一查找资料一讨 论、解决问题一总结”。图1为“问题导学”模 式的流程示意图。 第一步是提出问题。问题由谁提出、怎 理念的启发下,我们着手尝试搭建“问题导 学”模式,即先由学生认真反复阅读文本,提 么提出、该提哪些问题等等,是应该首先解决 的问题。从“问题导学”模式所要达到的目标 出问题,再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之后教师引导 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培 出发,我们认为,问题最好由学生提出,顶多 加入教师的引导,最应避免的是教师提出问 2o14¥ ̄8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键,但也应参看别人的研究成果,判断其是否 合理,对自己是否有帮助。这样,查找资料就 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资料可以在图书馆 里找,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比如,笔者曾引 导学生充分利用我们的“名师工作室”平台, 并辅以别的网站。查找资料的过程,既是学 生获取资源的过程,也是将语文学习与现代 信息技术及资源深度融合的过程。 图1 第四步是讨论解决疑难、重要问题。教 题再硬塞给学生。为此,教师应先给学生讲 师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并充分利用查找到的 点学习方法尤其发现问题的方法,并引导他 资料,归纳、分析、综合,最终解决问题。教师 们养成爱思考的习惯,而在进入具体的文本 应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一般来说,70 的 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反复 问题学生完全可以自主解决,剩下的2O 9,6~ 阅读文本。在认真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生 30%的问题,只要教师引导得法,也完全可以 会发现自己不懂、难懂的地方,这不懂、难懂 由学生讨论解决。在这里,大胆放手与有效 的地方就是问题。要注意的是,有的学生学 引导是关键。现代的青少年学生知识面广、 习和质疑的能力比较弱,一时提不出问题,或 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只要教师引导得 者提出的问题比较“/bJL科”,这时教师应告 法,是很难有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的。在这 诉学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知识和 里,教师的最主要任务是传授方法,组织、引 能力是慢慢学到手的,训练得多了,质疑能力 导讨论,当然,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教师 自然也就提升了。这个步骤概括起来,也就 应及时出手、适时点拨。 是程翔先生(2014)所说的“深入文本一产生 最后一步,总结经验,不断进步。经验是 问题”的过程,程先生把它上升到“培养创新 积累起来的,学完之后及时总结,不仅增长了 型人才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教师应高度 知识,也增强了能力。 重视。 二、“问题导学”模式应用举例 第二步是筛选问题。因学生个体差异, 【例1】‘‘辨析并修改病句”的“问题导学” 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质量肯定有高有低。这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语文课淡化 时,教师就应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先解决那些 语法教学以来,语法就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 比较简单的问题,余下的难题筛选出来,交由 教师不教,学生不学,但各地高考中关于语病 全班来共同探讨解决。筛选问题的过程其实 辨析与修改的题目难度并不小,由于学生缺 就是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了,就已体现出了 乏必要的语法知识,语感又不强,因此该类题 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教师可以将学生分 每年得分都不高。以笔者所带的2014届学 成学习小组,先组内解决容易的,余下的难题 生为例,当他们开始学习“辨析并修改语病” 提交全班解决。 这个知识点时,笔者首先要求他们做各省历 第三步是查找资料。难题找到了,就有 年高考语法真题,并认真查看教材上的有关 了主攻的方向。要解决这些难题,当然要遵 章节,将自己的疑难问题记下来,先由小组筛 循“答案在文中”的原则,紧扣文本自然是关 选,再提交给全班。没想到小组筛选问题时,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4年第8期 许多小组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根本无法解决, 公馆客厅的布置看周朴园的虚伪性》、《从周 如什么叫名词、动词、形容词,什么是实词、虚 词,什么是句子成分,怎么就判断出了句子有 朴园对旧物旧事旧人的态度看其本性》、《试 拟侍萍“绝命书”》、《怎一个“钱”字了得》等。 最后,笔者告诉学生: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是 “一病……于是笔者引导他们打开湖南省基础教 育资源网,点出“张怡春名师工作室”,在“名 师课堂”栏里找到“跟张老师学语法”专题,要 求他们先自己看看再说。“跟张老师学语法” 专题里有知识解说,也有练习,练习分两个部 分,第一部分是基础题,第二部分是各省历年 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既 多元又有界,对作品的理解不必定于一尊,只 要是合乎文本,符合时代特点,合情合理就 行,这也是个性化阅读的要求。学生纷纷表 示通过补充阅读及深入的解读,他们对于这 高考真题,每部分都配有答案及详细解说。 一些问题基本上有了明确的认识,在此过程中, 他们既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阅读方法。 通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问题导学” 模式已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这种模式尚 在初创阶段,有许多问题仍需研究解决。我 们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必能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 段时间以后,学生再来筛选问题,这时问题 就少多了,主要集中在诸如多项定语以及状 语排序、怎么识别介词残缺、歧义句怎么辨析 修改等方面,这样笔者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手 中的教材,依次认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并一 再强调要做适量的练习,积累经验,培养手 感。这样,辨析并修改语病这个知识点就轻 松解决了。 【例2】《雷雨》的“问题导学”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 课题“区域教育信息化资源设计开发与有效 应用研究”之专项课题“教育信息化资源创新 《雷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 元里的文本,这个文本是话剧剧本,不少学生 爱看,但纷纷反映“看不太懂”,并提出了许多 问题。通过小组筛选,笔者发现问题集中在 以下几点: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研究 成果之一。 (1)周朴园对侍萍到底有无真情? (2)获得补偿是天经地义的事,侍萍为什 么不要周朴园的补偿? 参考文献: [13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一种教育 理念[J].语文建设,2006(1) (3)周公馆为什么要几十年不变地保持 那种布置? [21张怡春,彭芝兰.“非指示性”教学杂谈 [J1.语文建设,2006(7) (4)周萍跟蘩漪的感情应不应该发生? [-33郑逸农.再谈“非指示性”的实质是教育理 念——兼答余养健、张怡春、彭芝兰诸君[J1.语文 建设,2006(10) 是否真情?作者写这个要反映什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除了要求他们 认真反复阅读文本外,也要求他们查找一些 资料,并向他们推荐了笔者发表在《语文月 刊》上的论文《周朴园处事心理分析》,以及 “张怡春名师工作室”平台“文本细读”栏目里 [4]程翔.“问题导学式”教学浅谈——以《方 山子传》为例[J].语文建设,2014(5) [51杨甲寅.电子书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 用模式探索[J].语文月刊,2014(4) [51胡慧莉.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文学写作活动 初探[J1.语文月刊,2014(4) 的系列文章——《周萍为什么会乱伦》、《从周 2o14 ̄8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瞬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