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人口、城市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采用自主式学习法观察地形图、气候图以及矿产资源分布图,能准确总结出各地理要素特点,并分析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2.通过探讨气候、交通等因素对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初步学会分析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 【学习重点】从地形和气候因素上分析澳大利亚农牧业地区差异的原因,进而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重要意义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设计 教学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环节 [多媒体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澳大利亚地形、气候分布略图。 [来源:学科网]学生观看澳大利亚的略图图片,回答问题。 复习导入与 相互交流 [教师提问]:回顾所学的澳大利亚地形和气候知识,你还能记住多少呢? 1.请说出澳大利亚的三部分地形。 A B C 2.请说出澳大利亚主要气候类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学生活动]学生相互交流与回答。(可提问多人) 温故而知新,注重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回顾地势特征和气候特征;为下一步的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作铺垫 [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在逛商店时看到一些羊毛衫上标有“100%澳毛”的字样,衔接就是说这些羊毛衫全部是用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羊毛织成的。澳大利亚发达的养羊与 业使其成为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过渡 背上”的国家。如果你是位澳大利亚牧场主,从地形、气候角度考虑,你会把牧场建在哪里呢? 引导学生从地形和气候来学习。 观察 与 发现 新授:(板书) 【合作探究】学生读“课本图8—4—4” 找出澳三、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大利亚的四大农牧业区。 (农牧业) 多媒体展示澳大利亚降水量图 学生讨论后作答:学生1澳大利亚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来。经过长期生 产经营,形成了四大农牧业区:东南部温带海洋 性气候、西南部的地中海式气候也同样适宜农耕 作业。 学生2:澳大利亚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 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 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 [学生作答]:农牧业特点:澳大利亚农牧业机械化 程度很高。 质疑 与 享誉世界的澳毛 演示 澳大利亚羊毛的产量占世界羊毛总产量 的29%。而对服装用的羊毛纤维而言, 澳毛的产量则高达80% 。澳大利亚羊毛 以优质美利努细毛羊为主,这种羊不仅出 毛率高,而且毛质细长匀称,柔韧光泽, [教师讲述]:澳大利亚是世界 “澳毛”以超群的品质享誉全球。 上农牧业高度发达的国家,也 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 出口国。其中,羊毛和产量和 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牛羊肉、学生阅读P78“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了解澳大利 小麦、蔗糖等的产量和出口量亚的美誉! 也居世界前列! 学生观看教师展示的澳大利亚养羊业图片 现在澳大利亚养羊1.8亿头,为总人口的10倍,即平均每人拥有10只羊,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来源:学+科+网Z+X+X+K] [诊断提问]:说说澳大利 亚的农牧业分布与气候、 地形、降水量的关系? [诊断提问]:澳大利亚地域辽阔,劳动力短缺,他们是如何经营农场的? 主要为学生们提供了“澳大利亚地形图”、“澳大利亚气候图”一段资料,让学生合作探究澳大利亚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进而延伸到整个的农牧业。重在培养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和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理解一个国家应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自主 认知 与 合作 探究 [诊断提问]: 澳大利亚为什么被称为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启发式讲述]:结论:澳大利亚主要农牧产品大量出口,除羊毛外,还是世界上牛肉和小麦等的重要出口国。 过渡 采用情境探究模式,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层层深入地探究,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思维。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后讨论作答: 同学们,澳大利亚不仅有发达的农牧业,而且矿产资源丰富,在发展采矿业方面具有很大的资源储量优势。 学生自主观察地图澳大利亚的矿产类型及分布。 这一部分因为难度不大,所以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读图得出结 论来即 [诊断提问]: 2、说说澳大利亚的煤炭和可。 铁矿分布特点,这对矿石出口有什么好 处? 学生回答:煤炭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铁矿主 则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这种分布有利于出口。 学生观看澳大利亚工矿业图片,感受“坐在矿 车上的国家”。 [来源:学+科+网Z+X+X+K]新授:(板书) 三、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 (工矿、服务业) 多媒体展示澳大利亚矿产分布 图!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比较 与 矿产居世界的位次 探究 品 铝土居世界首位 矿 煤、居世界前列 铁、锰 据统计, 澳大利亚铝土矿的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35%,居世界首位;铁矿、镍矿、锌矿和锰矿的储量居世界前5位;其它矿产也很丰富, 是世界主要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 比较 与 【提问】澳大利亚有哪些得天练习 独厚的旅游资源? [教师讲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80%以上。其中,旅游、商务服务、通信等产业发展较快,已成为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 衔接【学生回答】澳大利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采矿业、冶金和机械制造业发展迅速,工矿业曾经一度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学生观看澳大利亚的风光图片 [来源学科网]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澳大利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并且我们也知道了澳大利亚与 是一个美丽的国度。假如你是一位人口学专家,试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影响澳大利亚过渡 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比较 与 讨论 [教师讲述]: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新授:(板书) 三、南半球经济发达的国家(主要城市) 学生看图片感受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通过情境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理解人口和城市分布与 环境、学生观看、讨论、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经济的 讨论: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原因? 友情提示:从气候、交通、移民早晚、农牧业和采矿业等方面考虑。 气候条件: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候影响,温暖湿润。 交通条件:东南沿海多良港,对外交通便利。 移民早晚:英国移民开发时间早,工农业发达。 总结关系。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对比,运用头脑分析用图示法来培 养学生学习地对比三图理的兴你能解释趣与能一下澳大力。 利亚的城 市和气候地形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后作答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古老而现代的国家——澳大利亚,它是南半球的发达国与 家,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人口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希望同学们将来有机会去澳大利亚过渡 旅游!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喜欢这个美丽的国家。 构建 与 梳理 [来源:学,科,网]回顾所学的《澳大利亚:南半球的发达国家》地理知识,构建、梳理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 梳理知 识体系: 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 骑在羊背上国家 、 蔗糖等的产量和出口位于前列 农牧业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澳大利亚 主要矿产: 、 、 、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矿产地区分布与矿产出口大国的关系 集中分布在 地区 人口和城市: 主要城市:首都 ,最大城市: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 I[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歌谣 学 地理 学生快速完成知识建构的补充。并留点时间记忆。 澳大利亚 一个一国家,名字叫澳大利亚; 特有动物大袋鼠,澳洲草原好溜达; 鸭嘴鸸鹋和考拉,远离慢进化; 气候环状多样化,咱是冬来他是夏; 地广人稀好牧羊,农牧生产机械化; 煤铁资源储量大,两个美名传天下; 人口集中东南部,暖湿气候宜安家; 港口悉尼墨尔本,首都是在堪培拉。 【课外延伸】比较澳大利亚与日本、俄罗斯在地形、气候、经济等方面的不同点。
【当堂达标】 1.(目标1)下列农牧业产品中,不是澳大利亚主要出口产品的是( ) A、羊毛 B、牛肉 C、小麦 D、棉花 2.(目标1)目前,澳大利亚最大的经济支柱是( )
A、服务业 B、农牧业 C、工矿业 D、旅游业 3.(目标2)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城市是 ( )
A、悉尼 B、达尔文 C、墨尔本 D、堪 培拉 4.(目标2)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内陆一带 B、中部平原地区 C、东南沿海一带 D、东北沿海一带 5.(目标2)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的国家是( )
A、中国 B、英国 C、印度尼西亚 D、澳大利亚 6. (目标1)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大量出口的农产品有( ) A. 棉花、牛肉、水稻 B. 小麦、水稻、花生
C. 羊毛、牛肉、小麦 D. 小麦、水稻、乳酪 7. (目标1、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即位于 半球,又位于 球。 (2)图中①②两城市中,建有悉尼大歌剧院的是( )(填
数字);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 B C
D E F
(4)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其中 、 等矿
产大量出口,因此被称为“ ” (5)澳大利亚因畜牧业发达,因此被称为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优点主要有:1.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教师重视了澳大利亚人文地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生成。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图文配合使学生的直观感受与理性思维相结合,使学生在认识气候、地形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和资源分布与矿产品的出口之间的关系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2.本节课教师重视引导,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思考能力。
本课的不足:1.在课堂上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还是较差,不能够通过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来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要分层次对学生进行指导,力争全面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关爱照顾最不会学习的学生。2.尽可能的理论联系实际。让教学贴近现实生活,用生活的知识来学习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