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患者的临终护理
来源:化拓教育网
3.4做好饮食指导,避免进食过早也是预防反跳很重要 的一方面,因为有机磷农药经过肝脏代谢后,可以变成毒性更 护理,关心、安慰、开导患者,保持其情绪稳定,配合治疗,避免 精神刺激,帮助患者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总之,为了防止反跳的发生,需要抓住治疗和护理的各个 环节,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确保了患 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强的物质,过早进食,毒物又可经胆管排人肠道,引起毒物再吸 收。一般禁饮食24 h~48 h,首次可进流质饮食,并观察病情有 无变化、胆碱酯酶活力有无下降,逐渐增加进食量,以高热量、 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为主 】。 3.5避免过早下床活动,严重中毒恢复期不可过早下床 【1]李白英.急性有机磷中毒并呼吸骤停的护理体会IJ1_实用新医学杂 志,2000,2(2):156. 活动,要做好心电监护,以防发生心律失常导致死亡,病情稳定 后,再逐渐增加活动量。 (2]张延彩.急性有机磷中毒反跳的原因分析及护理IJI_威海医药, 2000。5(1):76. 3.6心理护理服毒患者多由于心理因素、经济因素造 成情绪低落而产生轻生念头,一旦意识清醒,情绪波动对疾病 恢复会产生不良影响。积极主动与其交流,了解服毒原因,耐心 劝导,帮助其建立生活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向患者家属 说明药物治疗的同时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使其配合。对极度烦 [3]张寿林-农药中毒[MI.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89l一909. I4]李宗浩.现代急救医学f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87-389. [5]赵德禄,王汉斌,王玉琛,等.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所致外周性呼吸 肌麻痹的急救治疗建议案『J1.军事毒理学通讯,1997,3(1):1-4. (收稿日期:2009—09—22) 躁不配合者可用镇静药,使其处于安静状态。做好患者的心理 卵巢癌患者的临终护理 贺永兰 (吕梁市职业中专,山西吕梁033000) 临终护理即临终关怀,是指针对各种疾病末期、癌症晚期 呕吐的患者,饭前可予止吐剂。不能进食的患者可行静脉高价 营养。 的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与护理照顾,其宗旨是满足临终患者 身心的需要,使其能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最后的时 刻。对于临终患者,人们已经从过去以治疗为主的观点,转向以 预防压疮:护士应按时协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进 血液循环,保持床单干燥、平整。交接班时应注意查看患者的皮 肤情况。 3心理护理 照顾为主的观点,提供姑息性治疗,解除疼痛,给患者提供心理 社会支持:从单纯延长生命的观点,强调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 及权利;注重对其家属提供心理支持I”。临终关怀把医学对人类 所承担的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得更加圆满。卵巢癌患者的临终护 理包括以下几点: 1疼痛的护理 晚期卵巢癌会引起慢性疼痛。患者往往对疼痛的恐惧超过 对死亡的恐惧,而由于患者的这种恐惧以及随之而来的抑郁, 会使痛阈值下降,患者会对轻微的疼痛表现出难以忍受,从而 影响患者的情绪,加重病情。护士可遵照医嘱给药,另外,还应 卵巢癌患者临终时的心理过程是很复杂的。美国学者 Kubler Ross在《死 和濒死》一书中,把患癌症的患者临终时 的心理变化分为五个阶段,即否认、愤怒、协议要求、抑郁和接 受死亡。恐惧和孤独始终贯穿整个临终过程。 ①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是做好 心理护理的基础。仔细观察患者思想变化,应认真倾听患者的 诉说,一些患者在内心极度痛苦时,希望向人倾诉,有的护士嫌 患者哕嗦,借口工作忙而离开,或粗暴地打断患者的倾诉。其实 教会患者使用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疼痛,如:放松精神、分散注意 力、热敷、冷敷、按摩等。 2生活护理 听似哕嗦的话语经常会暴露出患者的心理状态,是我们护士做 好心理护理的依据。对于那些不爱说话的患者,护士应主动关 心,主动与她们沟通,从她们感兴趣的话题如家务事、喜爱的电 舒适护理:护士应协助患者料理生活,及时更换衣服、床 单,把皮肤上的血迹、胶布痕迹擦干净,把床头桌上的物品摆放 整齐等,护士应千方百计地为患者着想,把患者的痛苦和不适 降到最低限度。 补充营养: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口腔溃疡的患者进食 视剧、小说等谈起,逐步诱导她们说出心理感受,护士再结合自 己的观察,力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②注重交流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不仅是 语言的交流,而且也是非语言交流。因此,一名护士,特别是从 事临终护理的护士一定要注意培养语言交流的技巧,与患者说 话时措词要恰当,态度要诚恳,甚至说话的语气、语调速度也要 注意。另一方面要有同情和蔼可亲的态度、娴熟的操作技术、轻 柔的动作、渊博的知识,这些非语言的交流都有助于护患之问 261 前进行口腔护理,并应用局麻药,以免因疼痛影响进食。恶心、 作者简介:贺永兰,女,39岁,本科学历,毕业于长治医学院,主管 护师。 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第14卷3月中旬刊 一汐四日墒回 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有时关注的眼神、轻轻的抚摸胜过千 言万语。 4家属的心理护理 卵巢癌临终患者的家属处于即将失去亲人的悲哀中,他们 同样需要同情和安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主动说明 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有关知识,可以避免因家人的不安而加重患 ③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对死亡 的神秘感,死亡似乎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禁区,这就使它变得 神秘,使人们不能辩证地认知生与死这一自然现象。在涉及死 亡的谈话中,护士应采取谨慎态度,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受 者的情绪反应,并鼓励他们配合护理工作。但需注意不可过分 依赖家属,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I21。 5体会 教育程度及对病情的了解程度等因素,选择谈话的时机与内 容,并应取得家属的配合。 ④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可允许家属陪伴,并配有经验的护 卵巢癌患者的临终护理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它体现 了人道主义精神,需要护士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 士做特护。护士应通过自己的工作使患者相信,在与卵巢癌斗 感和同情心、良好的修养和素质、熟练的技术。我国尚未普及临 争的过程中,她不是孤军作战,医护人员将始终陪伴她。帮助患 终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边学习边实践,积累经验,力争 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把卵巢癌临终护理做得更好。 ⑤尊重卵巢癌临终患者的权利和人格。在临终护理过程 参考文献 中,护士要重视患者的权利,尊重患者的人格,无论患者清醒还 【1]丁言雯.护理学基础【M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45—249. 是昏迷状态,护理工作都应一丝不苟。对于患者的愿望,哪怕是 [2]赵红.卵巢恶性肿瘤的护理fJ】.实用护理杂志,1995,(4):9—10. 很微小的愿望,也应该尽可能地去满足。 (收稿日期:2009—09—16) 护理干预对面神经麻痹的影响 王艳红 董福梅赵翠花金艳霞 刘喜梅 (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总医院,山西长治046031)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面神经麻痹的影响。方法 1.1对象90例病例选自我院中医科2006年5月一 对9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针灸、理疗治疗的同 2008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例,符合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其 时,辅以心理护理、眼睛护理、局部护理、饮食护理、自我按摩等 中男60例,女30例,年龄18岁~69岁,平均年龄44岁。病程 护理干预。结果 通过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面神经麻痹的治愈 最短15 d,最长3个月,平均1个月。 率,缩短了病程。结论针灸及药物治疗是治疗面神经麻痹的 1.2方法 有效手段,而针对患者的个性特点进行积极的护理干预,可明 1.2.1 心理护理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 显提高治愈率,并缩短病程,充分体现了护理干预对面神经麻 焦虑、恐惧的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 痹康复的重要性。 不好而留下后遗症,内心充满苦恼。应根据患者不良的心理特 【关键词】护理干预 面神经麻痹 针灸 药物治疗 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丁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患者情 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中医学认为:良好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瘫痪l】1,中医称之为口眼歪斜。面神 的心理状态能提高针刺的疗效,在针刺治疗时观察患者的精神 经属于12对脑神经中的一对,分布在脑部、额、眼睑、嘴、舌等 状态,使患者保持镇定的情绪,以提高治疗效果。 周围肌肉里,面瘫后患者常出现脸部肌肉无力,嘴角歪斜,流口 1.2.2护眼 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 水,无法咀嚼等症状。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 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易导致眼内感染,损害角膜,因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症状的出现通常是暂时性的,但在初发作 此眼睛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 的急性期几天症状较严重,所以患者精神压力较大,特别是年 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 轻患者易情绪急躁,怕面瘫后影响美观,给正常生活带来不便。 纱布块保护。 针对患者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采取在药物及针灸治疗的同时 1.2.3局部护理热敷祛风。以生姜末敷于面瘫侧,每日 及时给予以心理护理为主,饮食护理、教会患者自我按摩等为 半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Et 2-3次。注意不能用冷水洗 辅的护理干预,充分发挥护理干预的优势,极大地提高了疗效, 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缩短了疗程。现将面神经麻痹的护理干预体会报告如下。 1.2.4 自我按摩在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教会患者自己 1资料与方法 用手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次5rain一10rain,每日3-5次,可促进 作者简介:王艳红,女,3g岁,本科学历,毕业于长治医学院,主管 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健侧对瘫痪肌的过度牵引。 护师。 患者面肌稍能活动,应尽早开始功能训练和康复治疗。对 基层医学论坛2010年第14卷3月中旬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