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与墨
在完全现代化、科技化的都市环境中生长,小朋友每天所看见的「颜色」已经跟上一代的父母们大不相同。现代的都市处处都是商业性的招牌、广告看板,每天上学路过或生活中来来去去的视觉印象,都是花花绿绿,五花八门的顏色。这些广告的手法,目的都是要吸引人的目光,所以一定要用鲜艳的、强烈的顏色让人一眼就注意到,才能发挥广告效果。所以,当一个广告很突出鲜艳,所有的就要更突出鲜艳,于是我们的环境就变成一个万花筒。小朋友的眼睛从小就看花了,以为用顏色就非得这么多、这么强烈不可,从小就会失去分辨视觉好坏的能力。
如果像从前的人一样生长在充满山林情趣的原野中,从清晨睁开眼,就开始在上美术课了。大地满眼的青葱翠绿,不需要任何学理,从鲜嫩到茁壮,到枯落,草木以它本身变化无穷的绿,完美地展示了绿的色彩层次;炫丽的晚霞也是最极致的暖色调子的展示。欧洲有很多国家用心保护著环境的田园山林,大自然提供着最完美的色彩课,那里小朋友的眼睛受大自然的薰陶,耳儒目染之下,没有课后特地去才艺班学习画画,但是审美的品味高雅,这情形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古代文人以大自然为老师,他们倘佯在山林之间,感受天地的壮阔,浸染在美好的自然色彩环境中,从古画优雅、质朴的风格,我们深深进入那些悠远的山水意境,我们的祖先也是视觉品味高超,图一是明朝的青绿山水「白云红树图」,充满了美妙的意境,画中虽
然用到了红和蓝,但每个色都调上了墨色,过度强烈鲜艳的原色,因为调和了不同浓度的墨彩,所有强烈的对比都有了彼此协调的质素-墨色在内。图二「荷花」、图三「葫芦葵花」是清末大师赵之谦的花卉名作,不管是粉嫩或翠绿都提了深浅不一的墨,造成既是对比又协调的水墨画中独特的诗情。
虽然我们现在的居住环树砍得差不多了,花草难得一见,也没有绿地,到处都是水泥、金属的建筑物,街市招牌、铁皮屋、张贴、垃圾、人工漆料,视觉环境的污染,小朋友只得靠自己的努力,从美 术的接触练习中,提昇自己的视觉品味。
在水墨画中使用水调和墨而成不同的灰,可以降低高彩度,不同明暗的灰色可能妙的衬托、中和其他顏色,充满创造力和可能性,创
造出无数色彩的中间层,对色彩环境混乱的视觉破坏,应该是相当具有补救的效果。常做水墨练习,可以补救与大自然的疏离,培养优雅、敏锐的色彩感应力。
图一蓝瑛 (明朝1585~1666年)
「白云红树图」,1685年,绢本、设色,189.4*48公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例图一 罗上竣 10岁兰花 例图二 卢思妤 11岁静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