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哲学思考
来源:化拓教育网
2010年11月 新教师教学 New Teacher Teaching November,2010 N0.11 第11期 冰教学管理术 关于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哲学思考 陈益文 (湖北省麻城市宋埠镇拜郊中学,湖北,麻城,438307) 【摘要】 在新一轮课改大潮中,追求高效课堂成为学校和教师追求的共同目标。历史学科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然而,在如何构建历史 高效课堂的问题上,许多教师都存在着误区,引起了笔者的思考。笔者试图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内容与形式”、“矛盾的对立统 一”、“全面的观点”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来分析、指导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 历史教学;高效课堂;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C.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olo)I1—0012—01 作用的课堂既是无序的,也是无效的。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天卉中学 李军老师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比喻成“放风筝”。学生是“风筝”,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教师是“放风筝”的人,而学习目标则是联系学生和教师的“线”,没有 的出台,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课改大潮。涌现出了一大批课改先进 教师对“线”的“收和放”,“风筝”要么“飞不高”,要么“满天飞”。这 典范,如山东的杜郎口中学,江苏的详思中学等,成为学校和教师学习 个比喻形象说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对立统一的。只有教师时刻 的楷模。2010年春,笔者所在的学校也组织了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 根据学习目标主导学生学习行为,课堂才会围绕学习目标有序进行。 察,回来后制定了本校的课改方案,提出了课改目标——构建高效课 前不久,笔者观摩了一堂历史课,学习内容是<美国独立战争) 堂,从2010年秋开始实施,至今已有两个月。在这两个月内,通过听 (川教版九年级上册)。首先,教师激趣导入,提出学习目标。然后教 课、观摩,笔者发现我们的高效课堂只不过是那些课改典范的简单模 师给出学习提纲,学生根据学习提纲自学,再然后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仿,是形似而神非。主要表现在:1、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模糊不清,对高 教师予以点评,尤其是对较难的问题,如“评价华盛顿”,教师先进行提 效课堂构成要件的认识是孤立的、片面的;2、学生主体地位绝对化,弱 示点拨,再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展示,这样反复进行,直到完成 1现实引起的思考 化了教师的主导作用;3、学习目标单一化,只注重学习过程,忽视知识 自学任务。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和当堂检测,效果很好。就这堂课而 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教学方法机械化。不管什么学科,什么 言,教师处理好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始终围绕 内容都使用相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导致课堂僵化。正因为如 “学习目标”相互作用,推动课堂高效运转。 此,我们的课堂并没有收到如期效果,令人担忧。为此,笔者试图以历 史课堂教学为例,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指导高效课堂的 S 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应是发展变化的 构建,以切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 唯物辨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课堂教学方法也不 2高效课堂应是各构成要件的有机统一体 一例外,它是随着学习内容、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只 有教学方法不断改变,课堂才会有活力、有生机,就像水只有流动才会 所谓高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通过 溅起美丽的浪花一样。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定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取最大收获的课堂。其组 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课堂效率了。 成要素包括课堂主体——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目标、教学 首先,学习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形式与内容是唯物辨证法 手段,以及教学内容等。这些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组成了一个有机整 的基本范畴之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随着学习内容的 体。在教师与学生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 变化,形式——教学方法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学习内容变化 也就不同,那么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也就不一样。同 了,教学方法这一形式保持不变,就会形成形式主义,就会僵化,僵化 样,如果同一教学内容,不同教师针对相同的或不同的学生,其教学模 的课堂是不会高效的。 式和教学手段绝对不会一样。因此,教师在制作教学预案时,要充分 其次,学情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 考虑各要素的相互联系,根据自身的素质和学生的学情以及学校现有 学习意志力等情况都不一样,教学方法也就不相同。教学方法要根据 的教学资源来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尽可 学情不断地进行调整,以实现课堂高效。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 能让学生获得最大收益。 实教”就是这个道理。 再次,教学资源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教学资源包括“硬件”和 3 高效课堂要求全面实现三维目标 “软件”,“硬件”是指教学设备、设施,“软件”是指相关的知识和信 《纲要》明确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 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资源日益完备和丰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 教学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自然承担着这一神圣使命。历史新《课标》对 更新。如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走进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这一使命具体分解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完全符合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综上所述,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充分认识高效课堂的 三个层面。历史高效课堂就是要追求这三维目标的全面实现。如果 只注重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忽视其它方面,就不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 实质,正确处理高效课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构建生动活泼、自然 展,那么,课堂也就不是高效课堂了。因此,我们应该用马克思主义哲 流畅、激情澎湃、赏心悦目的高效课堂。学中全面的观点来落实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 教学预案时要设计三维目标,然后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4高效课堂应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对立统一 [1] 《中国教师报》2010.10.20 B2现代课堂周刊 [2] 《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哲学思考>作者:郑平 对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根本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 [3] 《温州教育》2007年第l2期 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 盾推动事物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5] 学周刊・A 2010年第6期 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的相互作用推动课堂有序发展。 [6]《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四川教育出版社 然而,过去在应试教育形势下,教师的主导作用绝对化,学生只是 《基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存在误区的哲学思考>昌黎 接受知识的工具。现在,在新课程形势下,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学生 [7]教育网 主体地位回归。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 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这种学生主体地位绝对化,弱化教师主导 [4]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哲学思考》作者:史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