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地方债务风险问题浅析

我国地方债务风险问题浅析

来源:化拓教育网
我国地方债务风险问题浅析 陈建涛张瀛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地方财政收入呈现总体上升趋势。尽管如此,地方为挤上 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负债经营,债务不断扩大,债务风险逐渐显现。面对此种情形,地方应采取措施积极化解风险,以保持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本文试图从我国地方债务产生的原因入手,以寻找应对和解决之策。 关键词:地方;债务风险;对策 一、引言 据国家审计署(2011年第35号)公告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全 国地方债务达107174.91亿元,1997--2010年地方债务年均 增幅达31.68%,远远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的年均 增幅,这种地方债务已超越地方经济发展速度的增长,导致部分地 区出现偿债压力问题。2013年l2月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指出,要把 控制和化解地方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 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已经 引起了各方高度的关注。 二、地方债务风险的成因 (一)基于财政体带】视角的认识 从财政的角度看,间的财政分权及预算制度导致的财力减 少、支出扩张,是地方举借债务的直接原因。分税制改革不彻底造 成与地方之间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收入层层上缴,事权层层 下放,导致地方自身财力不足,无论是的民生还是地 方经济建设,均会增加地方的支出压力,迫使其举借外债。 (二)基于管理制度视角的认识 随意挪用,并且实现这一制度的常态化发展。 (四)建立债务风险防范预警机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定 合理的债务安全线或安全区间,严格控制地方债务规模,使其始终 维持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推动建立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统一 管理地方债务,并且提高其运作透明度,适时向社会公开信息,接 受社会监督。 四、结语 虽谈当前我国地方债务风险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不论是各级还是学术理论界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探索, 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的下,地方债务作为 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其规模难以统计,结构难以量化,而且相关数据 难以为大众所知,这又给寻求应对和解决之策带来了诸多不便。还有, 当前我国的地方分为省、市、县、乡四级,而现在所称的地方 一债务普遍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并未注意到各地区、各级地方 的特殊情况,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思考。(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 管理学院) 从管理制度的视角来看,由于缺乏严格的地方债务举借审批、使用 监管和偿还管理等制度,从而无法控制地方债务规模的盲目扩张。 当前我国的,地方无法对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使得地 方借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另外,我国的债务管理体系混乱,债务 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缺乏规范和透明,致使债务风险的隐蔽性增强,同时 也出现了许多另外的问题。 (三)基于行为视角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呼显岗.地方债务风险的特点、成因和对策[J].财政研 究,2004,(08) 从行为的角度看。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地方为了自身 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地方债务规模膨胀。地方及其作为一 个“经济人”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断突破已有预算的约 束,极力扩大支出新办各种工程,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四)基于经济发展视角的认识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各种经济社会项目建 设,是促进地方债务增长的重要原因。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还 不成熟,许多本该由市场机制自行解决的问题,不得不依靠各级来 完成,而地方又由于自身财力有限而不得不被迫进行举债。2008年 全球经济危机波及中国,为实现“保增长、促稳定”的目标,地方 通过发行债券来拉动经济增长,这在客观上也造成了地方债务 大规模增长。 三、地方债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2] 郭琳,陈春光.论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的四大成因[J].山 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3] 黄燕芬,邬拉.地方债务风险:现状、成因及对社会的影响 [J].经济研究参考,2011,(23) [4] 安眷明.关于地方债务风险生成机理的探讨[J].社会科 学战线,2009,(2) [5] 马海涛,吕强.我国地方债务风险问题研究[J].财贸经 济,2004,(o2) [6] 李茂媛.地方债务风险的本源探究及防范对策[J].江西 社会科学,2012,(3) [7] 刘尚希,于.地方或有负债:隐匿的财政风险[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分税制改革。适度扩大地方税收规 模,增强其应对债务风险的能力。合理、明确地划分和地方政 府之间的财权与事权,并将其制度化,避免随意越权行为的发生。完善 [8] 马金华.地方债务:现状、成因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 理,2011,(4) [9] 巴曙松.中国不会爆发地方债务危机[J].金融博览,2010, (1O) 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地方的财力。 (二)完善干部考核任用制度,对地方进行考核时不要唯 GDP为上,可将地方的债务状况作为一项考核指标纳入统一管理。 实行严格的债务举借和使用管理制度,对于其中的不规范行为要严厉制 止,同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三)建立专项偿债基金,可从每年年初预算中提取一部分资金用 于定期偿还旧债及其产生的利息,该部分资金必须实行专项管理,不得 [1O] 洪源,李礼.我国地方债务可持续性的一个综合分析框架 [J].财经科学,2006,(04) [11] 邵宇,蔡笑.危机第二波:地方债风险蔓延【J].资本市场, 2011,(08) [12] 何帆,金惠卿.希腊债务危机“警醒”中国[J].人民论坛, 2010.(15) _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