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7年10月第1巷第7姐ChinIModOm\"Aw\"0et2007.V.1.I.N..73分析讨论23药物经济学提供了一种比较和分析治疗方案经济性的手段,成本效果分析的目的在于节省开支,使抗菌药物得到今考文做张晨光,张夭禹.奴咬诺酮类药物在泌尿系、生殖系感染方面的治合理使用,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案,既可降低治疗成本,又可促进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最小成本分析是测定具有相同临床效果的不同治疗方案的成本间差异.即在证实安全性和有效性相等的情况下,成本最低的为优选方案[a3。由于3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A组平均成本为,13.58元,B组平均成本为1102.42元,C组平均成本为1500.72元,3组平均治疗成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具有较佳药物经济学意义。经上述3组药物经济学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左氧氟沙星为治疗成人泌尿系统细菌感染最经济且有效的药物。疗进展华夏8F学2000,13(6);862$63.李大魁,徐君,医院环境下的药物经济学工作.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50.王搜张均.药物经济学成本一效果分析.药学实践杂志,1995,134口」t4);193.陈洁_药物经济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96边博洋陈永法邵套重视药物经济学评价合理用药中国处方药,2007,3;54-56.赵克刚,李哗陈旭药物经济学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医药导刊,1999,1(2);49.“醒脑开窍针刺法”与传统针刺疗法比较研究邓红旗【摘要1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①对收治81.3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醒脑开窍针刺组与传统针刺组进行疗效对照研究。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各期脑血管病、首次发病与多次发病的疗效。结果醒脑开窍针刺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犷=8.7,P<0.05),结论疗法,治疗脑血管病的时机越早越好。I关铃询】中风;醒脑开窍针蒯法;治疗醒脑开窍针刺法,疗效显著、疗程缩短、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生活质觅,醒脑开窍针刺法优于传统针刺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后多留后遗症。急性期过后,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传统的中医中药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针灸疗法,适用于中风各期的治疗。急性期针刻可以开窍醒神.恢复期可促进功能康复,针对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如呱逆、吞咽困难等也有较好的疗效。而且针刺治疗中风,几乎不受时间、地点,可以随时随地灵活操作,且价格低廉,因而广受中风患者欢迎。我院于2003年,月6日引进天津中医药研究所科研成果著名针灸专家石学敏教授创立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对85例各期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观察对比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人组标准:.85例脑卒中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I,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85例中风患者中,男”例,女33例;左侧偏瘫”例,右侧偏瘫50例。病程1个月至半年居多。将人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对照组40例。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0-92岁,平均(68.5:5.0)疗程。岁;其中脑梗死38例,脑出血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2护理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8-81岁,平均(67.5:6.0)两组患者均配合以下护理措施,以加快康复.减少并岁;其中脑梗死26例,脑出血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发症。经过统计学处理,各组间在病种、病灶的大小、病情、病程、性2.1一般患者卧床休息,病室环境要整洁、沮湿度调节适别、年龄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宜,安静无噪音,病房适时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重症性。两组均在病情稳定后给予针刺。者,肌力0一I级的患者要经常更换卧位,用樟脑酒精按摩受1.2方法压部位,避免褥疮的发生。1.2.1研究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滋补孟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辛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穴位选择主穴:人中、内关、三阴辣、油腻刺激之品,避免损伤脾胃。多吃皮肉、鸡蛋、鱼、豆制交;配穴:合谷、足三里。根据并发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穴品、牛奶等食物,保证营养。位,如吞咽障碍配双侧风池、双侧璐风、双侧完骨;眩晕配双2.3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过度,诱发血压上升,中风再侧天柱,言语不清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虚发。便秘者,可适当饮用番泻叶或用开塞露或低压灌肠,以保持大便通杨。作者单位:471845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中医院2.4精神护理,应多与患者交谈.以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透照海。手法先刺内关,直刺0.5寸,采用捻转提插合泻法,施手法1min;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一0.5寸,用重雀啄手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再刺兰阴交,沿胫骨后缘与皮肤呈450斜刺进针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佐合谷,针向三间穴(第2指掌关节基底部)进针1,寸,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2手指抽动或5指自然伸展为度。每次每穴施手法1min,留针10min后进行第2轮手法刺激1mm。下午针:双侧风池、双侧完骨、双侧天柱。风池、璐风、完骨均向喉结、进针2-2.5寸,采用小幅度高颇率捻转补法,每穴施手法1min;10d为I个疗程。1.2.2传统组体针取穴上肢:肩鸽、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诸。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澳、风市、昆仑;均取患侧。对口角歪斜患者加刺合谷、地仓、颊车、内庭、太冲。对失语患者加刺廉泉、哑门、通里。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用32号毫针,采取快速进针,提擂得气后留针30min,l次/d,10次为t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一2d,续下24中国现代药物应压2卫旦2生10月第1卷第7期ch‘nJMoaD川.人ppl,oel加盯,volt,No.7战胜疾病的信心。中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应协助患者生活护理,帮助患者解决困难,以免肝气郁结,气血癖结,气血运行不畅加重病情。怒伤肝,肝阳上逆,肝风内动诱发再次中风。2.5功能锻练,中风患者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为了预防胶体崎形和挛缩,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患者肢体轻瘫鼓励其主动活动运动盆逐渐增加,早期应给护架、足架以防垂足,垂碗。重瘫患者进行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如握拳,肢体的屈仲,逐渐增加活动盆,可搀扶患者练习走路,上下楼梯,锻炼时一定有人在旁边以免患者摔伤。2.‘恢复期可做按摩,被动运动。按摩可调节运动中枢兴奋状态,改变肌张力,开始以轻柔手法,防止强刺激而引起疼痛。3疗效评定标准采用全国统一标准(计分法),根据患者治疗前后积分减少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提高状态方面进行评定:①临床治愈:病残程度为0级;即思维正常,语言清楚,肢体基本恢复.生活自理或恢复部分工作‘②显效:病残程度1一班级;即思维正常,语言、上肢或下肢功能有恢复不完全,生活尚能自理者;③好转:病残程度W或V级;即病情有所好转,意识、语言及上下肢功能有一定恢复,生活不能自理者;④无效:病残程度吸级;治疗前后无变化或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包括死于合并症和并发症者)。4结果治疗3周末研究组显效25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犷二8.,,p<0.仍)。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研究组朽04邓(55.6)17(37,8)3(6,0)42(93.3)中,传统组18(45.0)9(22.5)13(2吕.9)27(67.5)注:两组比较,奋‘P<0,。,5讨论中风又名“卒中”:以碎昏仆.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角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为主要症状。它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滋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但病情有浅深轻重的不同,本虑标实也有先后缓急的差别、针刺治疗及护理必须加以注意。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者,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须病情稳定后再行针刺治疗。在护理上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施以不同的护理方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传统针灸理论认为,风病多犯阳经,故针刺处方以阳经脸穴为主。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气血通杨,正气得以扶助,使机体功能逐渐恢复。而石学敏教授“醒脑开窍针刺法”认为:在病机上认为中风的主要病理机制是“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致元神无所附于肢无所用。在立法处方上“窍闭神匿”之病机而立“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以疏通经络为辅“.将醒神、调神通导经气的整体性的治疗,根据具体征状取相应有效穴的局部性治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治疗上以开窍启闭、改善元神之府一大脑生理功能为主。在处方上改变了传统的常规取穴配方原则,选择开窍启闭作用的脑穴及阴经为主,阳经为辅图。在针刺的方法、穴位、进针的向、针刺深度和施术手法等面做了重大创新,使之操作严格规范.最终达到振奋人体正气、激发人体潜能对抗病邪的目的。特别其倡导的针灸童化思想.是对针灸界一大贡献。最终达到振奋人体正气、激发人体潜能对抗病邪的目的。现代医学观点认为:“醒脑开窍针刺.通过神经传感诱导瘫痪肌肉主动性收缩在经络的研究中发现针刺对人体各种作用必须在神经参与下完成川。也有学者认为经络的传导基础是神经反机制l]’。针刺这些穴位时,可以直接通过这些神经参与下,将针刺信息传至脊髓,再由脊髓传出纤维将神经冲动传至瘫痪肌肉的神经肌肉接头(即运动终板)产生肌肉收缩反射。神经生理学认为:所谓穴位也可能就是产生针感感觉性装丑较密集的部位川。那么,这个特点区域则可通过其敏感的感觉器将针刺信息传人脊髓,再传人脑,经大脑皮层脑干网状结构等高级中枢的整合和调节后,再下传至效应器—肌肉或器官等。当中风时,锥体束受损,中枢的上运动神经元不能将神经冲动下传到脊髓,再传至肌肉,但是由于下运动神经元是正常的,针刺信息主要靠脊髓的反射中枢将针刺信息整合后传人瘫痪肌肉,产生主动收缩:此时,针刺可起到两方面作用:①通过脊髓的初级运动中枢兴奋瘫痪肌肉防止废用性肌萎缩;②通过反复刺激来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中风早期实施针刺治疗,反复刺激外周感觉,可以不断将针刺信息传人中枢神经,以兴奋脑细胞。石学敏川通过动物实脸研究指出,脑缺血后心肌线粒体肌原纤维、细胞核等发生明显损伤(p<0.01),毛细血管形态改变,“醒脑开窍针刺法”对心脏超微结构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p<0.01),“醒脑开窍针刺法,操作要求先刺内关,这样就可及时保护心脏,延长脑缺血耐受时间,使受损心脏的超微结构得以恢复,心脏舒缩功能改善,泵血功能加强,增加脑灌注量,改善脑循环。醒脑针刺组疗效明显优子传统治疗组,从中风病程与疗效显示,且针刺时间越早越好,治疗最佳时机应确立在3个月以内。在首次发病与多次发病疗效统计显示,首次发病组疗效优于多次发病组,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次发病患者脑组织已留有不同程度的病灶,且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病灶大小、位置等均是影响肢体康复的原因。从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看,缺血性脑血管病优于出血性脑血管病,这可能与颅内实质损害程度有关,本研究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较少,暂不能作肯定回答,需今后进一步探索研究。“醒脑开窍针刺法’作用迅速、能有效地改善言语及肢体功能障碍,轻重度患者治疗48周后,基本恢复正常,中重度患者洽疗12周后可达生活自理的疗效。疗程比传统针灸疗法要短。故“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可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盆,是治疗中风病的较佳疗法。综上所述,“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创立是基于坚实的神经生理学基础上的丰富临床经验总结,此技术越来越被科学实验所证实,其临床效果显著、迅速,有效地恢复言语、肢休功能障碍、降低致残率、缩短康复期、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率。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中风可收到标本兼治、相得益彭的效果。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1.白I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夭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62一7,J张笑平.针灸作用机理研究.安徽科学出版社1外329书马5刘国隆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夕舫卜1匆石学峨醒肺开窍针刺对实脸性脑缺血大白良心肌超徽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针灸,1998.7:40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