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凳州骡缩学校情境专项练2 生态文明
一、单项选择题
1.(2020山东济南4月一模)为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作为《湿地公约》缔约国,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开发和建设责无旁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但不能改变演替的方向
C.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D.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2.(2020山东一模)草方格沙障是用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扎成方格形状固定于沙中,并在方格中播撒固沙植物的种子,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一种治沙方法。某地用该方法治理正在沙化的土地并取得良好效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草方格能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 B.微生物对草方格材料的分解改善了土壤结构 C.该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但没有改变演替方向 D.该方法可增大治理区域的物种丰富度
3.(2020山东菏泽4月一模)在农业以及业的生产中,许多措施体现了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田除草降低了种间竞争,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B.利用性引诱剂杀死某害虫的雄虫可降低该害虫的K值
C.10万“鸭子队”出征巴基斯坦灭蝗属于生物防治,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 D.增加人工林生物种类和数量可提高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恢复力稳定性
4.(2020山东一模)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入侵滨海湿地后,低矮的本地草本植物逐渐被替代。同时,互花米草入侵也可以改变蟹类等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与低矮的本地植物相比,互花米草在光照、养分等方面占有竞争优势 B.某些底栖动物能够摄食植物幼根,加速物质循环,属于分解者 C.采用样方法对蟹类进行调查,往往会造成调查结果不准确 D.引进外来物种时应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
5.(2020山东潍坊4月一模)银鱼是鄱阳湖的特产,幼鱼阶段以一些植食性浮游动物及一些藻类为食,体长达到80 mm以后逐渐向肉食性转移,110 mm以上主要以小型鱼虾为食。近年来,银鱼产量大幅下滑,我国科学家通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发现过度捕捞是主因:鄱阳湖肉食性的鳜鱼、鳙鱼等大鱼被渔民大量捕捞后,湖里一种名为红尾鱼的杂鱼就大量繁殖,红尾鱼可捕食银鱼的卵。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与银鱼的幼鱼比较,成鱼每增重1 g需要消耗藻类的量会增加 B.银鱼捕捞后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左右,以便获得最大持续产量 C.鳜鱼、鳙鱼和红尾鱼之间可构成竞争关系
D.人类活动可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但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6.(2020山东日照4月一模)在某生态农场内,稻田养河蟹,环沟养莲藕,田边种植具有驱虫作用的无花果,秸秆种蘑菇,全程绿色防控,只施农家肥而不打农药。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的基石由水稻、莲藕、无花果和蘑菇等构成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C.利用无花果驱虫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D.该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7.(2020山东临沂4月一模)下图是某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中部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三种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B.桑树可以利用沼渣中有机物的能量进行同化作用 C.蚕沙中的能量属于该生态系统中桑树同化的能量 D.水生植物和桑树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二、不定项选择题
8.(2020山东枣庄4月二模)我国主要的蟑螂种类为德国小蠊,这种蟑螂繁殖力非常强,能传播多种病菌。下图是在一定条件下德国小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使用更大的容器培养德国小蠊,其环境容纳量一定增大 B.蟑螂种群在0~4天增长缓慢的原因可能是起始数量较少 C.在第20天左右是防治德国小蠊危害的最佳时期 D.防治德国小蠊的最根本措施是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9.(2020山东一模)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管理方式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会减弱该牧草的竞争力 B.放养的家畜数量可根据牧草的种群密度确定 C.越长的放牧间隔越有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 D.禁止放牧一定能增加草地物种多样性 三、非选择题
10.(2020山东潍坊4月一模)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占国土总面积的47%,这些区域水资源贫乏,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加之多年来人为活动(过度放牧、开荒种田等)的干扰,使得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为了恢复生态,内蒙古锡林郭勒在三种典型草原地带进行为期的封育,群落变化如下表所示。
典型草原地带不同植物群落封育变化
群落 类型 坡向 生长 年限 植物种数6 /(种·m) 封育 覆盖度/% 草层高/cm 产草量750 /(kg·hm) 植物种数5 /(种·m) 对照 覆盖度/% 草层高/cm 产草量9 7 5 6 7 7 5 5 -2-2-2百里香群本氏针茅群落 大针茅群落 落 NE 第1第 年 年 SE 第1第 年 N 第1第 年 S 第1第 年 第1第 15 5 13 5 19 3 9 8 18 25 95 20 80 20 65 20 35 20 55 10 54 5 6 500 050 500 55 8 4 550 200 52 5 4 550 550 18 3 1 750 255 9 2 6 5 6 5 7 3 5 8 9 25 30 20 30 20 30 20 20 20 25 3 9 700 450 450 430 490 460 500 510 550 420 /(kg·hm) 注NE、SE、N、S分别代表朝向东北、东南、北、南
(1)封育是恢复生态学的常用手段,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 理论,充分依靠生态系统
自身的能力尽快恢复。锡林郭勒部分地区实行封育而非发展单一的人工林,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2)用样方法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应注意 ,目的是 。
(3)坡向NE的本氏针茅草群落生产力最高,应该是该区域 这一自然因素相对充裕。研究发现,封育措施较大地改良了土壤,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4)在半干旱区,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 (填“强”或“弱”或“差别不大”),因为 。
11.(2020山东日照3月实验班过程检测)中国四大沙地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已经被治理完毕,变成名副其实的森林。从1959年以来,陕西榆林就开始疯狂抵御风沙,加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觉醒,开发了很多有益于沙漠治理的项目。例如马云在支付宝上的蚂蚁种树与支付宝线下消费结合,不仅唤醒众人的环保意识,还为沙漠治理贡献了巨大的资金力量,让治理能持续不断地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沙漠治理,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 (填写两项),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 (2)通过人工治理,沙漠变为绿洲,从群落角度分析说明
了 。
(3)治理沙漠过程中会出现群落交错区,即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若要研究群落交错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 (至少回答2个)、群落演替等群落水平上的问题。
(4)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系统的某食物链(甲→乙→丙)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单位为×10 J/(hm·a),结果如下表。由表可以看出,乙或丙的同化量与呼吸量之和不等于摄入量,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同时,乙与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10%~20%区间,最可能的原因是 。
3
2
甲 固定的能量 24 500 乙 摄入量 105 同化量 75 呼吸量 71.5 参
丙 摄入量 8.44 同化量 5.5 呼吸量 4.38 情境专项练2 生态文明
1.D 解析湿地生态系统能调节气候、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项错误;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速度和演替的方向,B项错误;少量生活污水流入人工湿地不会造成明显影响,这说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C项错误;湿地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提高群落的丰富度和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项正确。
2.C 解析由题意知,草方格可以用来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所以能积蓄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A项正确;微生物可以分解麦草、稻草和芦苇扎成的草方格,形成腐殖质和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从而改善土壤结构,B项正确;草方格可以治理沙化土地,改变了演替的速度,也改变了演替的方向,C项错误;通过该方法的治理,更多的植物在此扎根,进而出现更多的动物,从而提高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增大该地物种的丰富度,D项正确。 3.C 解析农田除草降低了杂草与庄稼的竞争程度,提高了能量利用率,A项错误;利用性引诱剂杀死雄虫,改变了性别比例,降低了出生率,但没有改变K值,B项错误;鸭子捕食蝗虫属于生物防治,可以避免过多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C项正确;增加人工林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可增加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从而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D项错误。
4.B 解析互花米草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比低矮的本地植物在光照、养分方面有优势,A项正确;某些底栖动物摄食植物的幼根,能加速物质循环,属于消费者,B项错误;因为蟹类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不适于用样方法对其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往往会造成结果不准确,C项正确;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该对其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再行引种,以免对本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D项正确。
5.D 解析110mm以上银鱼成鱼主要以小型鱼虾为食,转变为肉食性,食物链延长。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与幼鱼比较,成鱼增重1g需要消耗藻类的量会增加,A项正确;银鱼合理捕捞的时机是种群数量超过
K/2时,捕捞后剩余量为K/2为宜,因为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利于持续收获较大产量,B项正确;红尾鱼
也属肉食性鱼类,与鳜鱼、鳙鱼之间可能存在食物和空间上的竞争关系,C项正确;人类活动可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降低,严重的导致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D项错误。
6.C 解析生态系统的基石为生产者,蘑菇属于分解者,A项错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和农家肥中的化学能,B项错误;由分析可知,利用无花果驱虫以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C项正确;该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D项错误。
7.C 解析图中包含生态系统的四种组分,体现了四种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项错误;桑树属于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无法利用沼渣中有机物的能量,B项错误;蚕沙的能量是蚕未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桑树同化的能量,C项正确;图中显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水生植物和桑树固定的太阳能,还有人工投入的饲料中的化学能,D项错误。
8.AC 解析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有空间、食物、天敌等,如果生活空间变大,其他因素有限,环境容纳量也不一定增大,A项错误;迁移到新环境的早期,由于生物对于环境不适应或种群基数太小,种群数量增长缓慢,B项正确;由图可知,第20天时种群数量大于K/2,防治害虫的最佳时期应控制在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之前,C项错误;防治害虫的根本措施是通过改变害虫的生活环境或生活资源降低其环境容纳量,D项正确。 9.AB 解析若家畜只采食一种牧草,则该牧草的种群数量会减少,导致其竞争能力减弱,A项正确;牧草的数量可决定家畜种群数量的最大容纳量(K值),因此应根据牧草种群密度合理放牧,B项正确;放牧间隔较长时,牧草种群密度较大,种内竞争加剧,导致牧草种群生长速率减慢,不利于牧草的可持续增长,C项错误;禁止放牧可以导致群落中某种牧草快速繁殖,成为优势种,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D项错误。
10.答案(1)群落演替 物种多样性 (2)随机取样 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3)水分 间接 (4)强 草原生态系统的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
解析(1)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群落演替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并辅以有效的人为手段,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从受损的退化状态恢复到正常的健康状态。锡林郭勒部分地区实行封育而非发展单一的人工林,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的原理。(2)用样方法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统计
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因此应注意做到随机取样。(3)内蒙古锡林郭勒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贫乏。封育后坡向NE(光照并非最佳,但蒸发量小)的本氏针茅草群落生产力最高,说明该区域水分这一自然因素相对充裕。封育措施较大地改良了土壤,这属于生态功能,因此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4)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草原生态系统的组分更多,食物网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而农田生态系统物种单一,食物网较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于农田生态系统。
11.答案(1)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 (2)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3)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等 (4)摄入量等于同化量与粪便中的能量之和,而呼吸量属于同化量 一部分能量被与丙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取
解析(1)人们通过植树造林进行沙漠治理,固沙林形成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有机质的主要来源是植物的枯枝落叶、动物的遗体和排遗物,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被的生长发育。(2)由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所以通过人工治理,沙漠可变为绿洲。(3)要研究群落交错区的特殊性,往往需要研究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种间关系等群落水平上的问题。(4)由于摄入量等于同化量和粪便排出量之和,而呼吸量是同化量中的一部分,因此表中乙或丙的同化量与呼吸量之和不等于摄入量;同时,乙与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在10%~20%区间,最可能的原因是一部分能量被与丙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