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江西茶产业发展报告
2012年度江西茶产业发展报告
李文金,杨普香,双巧云
(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
12012年茶产业发展特点、问题
/667m2,较2011年增长25.7%。靖安和资溪2个特色1.1本区域茶产业发展的特点
白化茶产茶县统计,开采茶园平均产值10000元1.1.1政府关注,扶持力度加大。2012年江西省出台
/667m2。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赣府厅发
1.1.3品牌宣传力度加大,扩大了品牌影响力。省级品[2012]51号)文件,明确了对茶产业的支持政策。为
牌“江西绿茶”建设初建成效。“狗牯脑”“、宁红工夫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2012年省财政筹集安排资
茶”“、双井绿”“、浮梁茶”“、上犹绿茶”、“婺源绿茶”、金专项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茶产业项目建设,按“资溪白茶”
“、靖安白茶”等区域品牌宣传力度加大。照“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实施,项目建成并经
2012年,遂川县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狗牯脑”验收合格后按照完成情况给予补贴。标准化生态茶
获“江西省著名商标”称号“,浮梁茶”、“宁红工夫园建设补助标准为500元/667m2,其中:省级专项资
茶”“、双井绿”等品牌进入全国百强茶叶公用品牌行金补助400元/667m2、县级财政补助100元/667m2。列。
各主要产茶县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各地用于支
1.1.4良种和特色品种仍受欢迎,区域良种选育工作开持茶产业发展的资金都有提高,发展新茶园667m2
始起步。2012年各地发展新茶园在品种选择上仍是补助资金在600元以上。婺源、
遂川、上犹等县2012良种优先,适当发展区域特色良种,安吉白茶在少数年对茶产业的扶持资金都超过1000万元。
县仍是发展重点,黄金茶等品种也开始在我省小面1.1.2面积、产量稳步增长,
产值提高。2012年江西省积引种。另外针对我省传统产茶区群体品种产品品茶园面积约6.67万hm2,较2011年增长8.5%,其中
质特点突出,而自主选育良种少的问题,上犹和遂川开采面积5.13万hm2,较2011年增长7.9%,无性系
县都开展了品种选育工作,各有一个品种参加全国茶园3.4万hm2,较2011年增长19.9%。干茶总产量
第五轮区试。4.26万t,较2011年增长12.7%,其中绿茶产量3.49
1.1.5茶产业投入增加,投资方式呈多元化趋势。2012万t,较2011年增长12.2%,红茶产量0.63万t,较
年各地对茶产业的投入都有增加,除加大开发新茶2011年增长14.5%;茶叶农业(一产)
产值约26亿园外,对加工机械给予了重点投资。修水县引进北京元,较2011年增长14%。婺源、浮梁、修水、遂川、上
更香茶叶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兼并重组宁红集犹5个茶叶主产县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五县茶
团,兴建现代化红茶加工厂和“江南国际茶城”,南园总面积约3.93万hm2,较2011年增加8.9%;产量
洋、方成茶叶等企业也落户修水县。为扩大外贸出2.27万t,较2011年增加16%左右;
产值13.2亿元,口,鄣公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投资9000万元,建设较上年增长39%;平均单产37.9kg/667m2左右,较
万吨婺绿标准化加工生产线。为延伸产业链,提升产2011年增长6.8%;开采茶园平均产值3144元
品附加值,聚芳永茶业有限公司投资2.7亿元,建设果树生产技术含量较高,要实现
“丰产、丰收、高效”的与农户的经济利益都是紧密相连的,是实现产业化发
栽培目的,除了加强栽培管理,努力提高果品优质率,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其中龙头企业是整个产业化的核
实现果品的优质名牌化,还要高度重视采后商品化处心。李果生产应走产业化的道路,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理工作。一方面,认真搞好果实采后分级、打蜡、包装等业为龙头,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
吸收李果工作,提高果品的商品价值,做到优质优价,树立品牌生产基地农户参加,聘用果树科技人员加盟,
组成产、经营,强化商品意识。另一方面,还要重视李果的加工供、销一体化的生产联合体。大力发展农工贸、产供销、业,通过更新设备,提高工艺,加强包装设计,生产出优
种贮加一体化的经营服务体系,使千家万户果农自愿质高档果品,做好产品宣传,打造优质名牌果品,就能
地加人到产业化进程中,形成产业链。统一操作技术规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范,使果品生产技术措施、管理细则、果品质量都达到2.5走产业化经营,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一个好的
合同所规定的具体要求。产业化组织必须按合同收购龙头企业,不仅可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而且能确保果农的果品,生产风险、市场风险等均需体现在合同整个訛輴輧
基地的稳定发展。市场与企业,
企业与基地,基地上,真正做到获益共享,风险共担。(收稿:2014-04-07)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4年第8期现代园艺产业谋划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1.1.6产品向多元化发展,
资源利用率提高。绿茶生产仍占主导地位,但受“金骏眉”
等红茶产品营销市场的带动,传统红茶宁红、浮红呈恢复性增长,产品向高品位发展,遂川、婺源县等传统绿茶产区也开始试
制高档红茶,市场反映良好。资溪县等特色茶产区利
用春季后期及夏秋季原料开始研制工夫红茶。全省
红茶产量呈增长态势,价格居高不下。受乌龙茶在江
西销售量和价格的影响,也带动了江西乌龙茶产业
的发展,目前乐安、南城、瑞金、新余、宜春、兴国、黎川、崇仁、金溪等县都有引种乌龙茶品种,
并开始试制乌龙茶。受湖南黑茶产业的带动,修水县正在酝酿
发展黑茶。
1.1.7市场向外拓展,产品知名度提高。产区内销售一
直是江西名优茶主要销售形式,
但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区市场拓展难度增大,政府开始引导企业和茶农
向外拓展市场。遂川县由政府支持在北京、上海、广
州、天津、辽宁、陕西等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窗口。浮梁
县在江苏常熟设立了“浮梁茶”代储代售联络处,实
现了产地市场与销区市场的有效联姻对接。
1.1.8茶叶质量安全水平保持良好。从2012年江西省
茶叶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得到的数据表明,该
实验室2012年抽取本省婺源、浮梁、德兴、遂川、修
水等县的企业和市场产品29个,
有20个样品19项农药残留均未检出,其余样品虽然有少数农药被检
出,但指标均未超出国家农药残留限量标准。2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企业规模不大,
发展不平衡纵观江西茶产业发展现状,凸显的问题仍是产业规模过小,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差,市场拓展能力和品牌升级打造能力仍然不强,缺少规模型的深加工企业。不同区域、不同经营模式,发展极不平衡,茶园单产高的超过千斤,低的仅有十几斤,667m2产值高的超万元,低的只有几百元等等,品牌龙头企业平均单位面积产值较一般规模企业高50%以上,较茶农高1倍以上,发展不平衡。2.2劳力紧缺,生产成本上涨过快
江西茶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名优茶产业
的发展,而劳力资源直接关系名优茶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对于仅生产春季名优茶的江西,劳力对产业的
影响更大,春季采摘劳动力供应不足,
采摘工资大幅增长,生产成本上涨过快,已严重制约了江西名优茶的发展。
2.3高效绿色植保产品欠缺,产品质量安全压力大
江西有机和绿色茶叶认证面积大,受有机产品价格优势的影响,企业和茶农都希望能生产达到有
机和绿色食品要求的茶产品,但除少数茶园病虫害
可通过自然调控得到有效控制以外,大部分茶园依然存在病虫害危害,农药防治仍然是茶园管理必不可少的措施,企业和茶农都希望能使用既有效又没
有残留的植保产品,但购买困难,而且还存在农药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风险。2.4产业链不完整,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十一·五以来,政府对茶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产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茶园面积在稳步增长,产、
供”环节已有较好的基础,但市场营销环节薄弱,市场拓展进展缓慢,产能未能得到较好发挥。2.5技术力量弱,服务体系建立难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匮乏,产、学、研、社(行业组织)资源与能力有限且未能形成合力,科技支撑能力、行业指导协调能力、从业人员素质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省、市、县、乡四级茶叶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信息服务设备和技术人员欠缺。2.6政策支持资金分散,缺乏大型企业政策给力还不够,茶企普遍小而弱,尤其缺乏总量大,经济实力雄厚,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2.7茶产业链条中的利润分配不均茶农是茶叶的主要生产者,所得利润太少,影响积极性。茶农合作社(协会)、农产品协会运作模式基本上由挂靠企业说了算,茶农自主能力太弱。32013年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1政策优惠,支持加大,
面积增加继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以后,各地都在酝酿出台相关政策,估计有条件的市县都会出台优惠政策,支持茶产业发展,面积增加,由传统产区扶持向加工和开拓市场倾斜。3.2红茶市场活跃,名优绿茶仍是重点
2012年红茶市场活跃,销售形势看好,价格居高不下,估计2013年江西红茶市场仍保持良好态势,红茶产量继续增加,但春季前期仍以生产名优绿茶为主,名优绿茶生产仍是春季生产的重点。3.3劳力紧缺,成本上涨,春季名优茶产量增长缓慢
从业人员老龄化,劳力资源减少,茶园采摘面积增加,面积集中区域的春季鲜叶采摘工紧缺会进一
步加剧,春季名优茶产量增长小于面积增长,采摘成本仍会上升。
3.4茶园管理机械需求迫切
机械化可节约劳力已被广大企业和茶农所认识,为了解决劳力问题,茶园管理机械的需求将更为迫切。
42013年茶产业发展建议
訛輵輧
““规模.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产业谋划现代园艺2014年第8期
蔬菜产业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
丁俊,叶筠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330200)
:蔬菜产业做到安全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必须构造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蔬菜经营体系;
建立蔬菜生产合作社(协会)是今后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蔬菜产业;蔬菜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产业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
长期以来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蔬菜基地建设和
1.1生产持续发展
发展蔬菜生产,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
都提出了一系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国蔬菜生产快列发展蔬菜生产和保障城市蔬菜供应的方针政策。目
速发展,产量大幅增长。播种面积由1900年的近前,在城市和大型工矿区,蔬菜的专业化、
商品化、产业666.66万hm2增加到2010年的1533.33万hm2左右,化生产是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产量由2亿t提高到5亿t,常年生产的蔬菜达14大趋势。现代化的蔬菜生产基地应该具备有较专一、符合类150多个品种,逐渐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一定品质标准、完全按照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规程进行1.2布局逐步优化
栽培管理、生产能力达到一定规模的蔬菜产品。有专业我国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华化程度较高的蔬菜生产技术和采收、采后处理和储藏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运输能力;有与之接轨的较完善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务体系。
黄淮河与环渤海设施蔬菜六大优势区域,实现栽培品1蔬菜产业现状
种互补,上市档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4.1强化部门配合,明确重点,加大支持力度
积极开展夏秋茶和中低档茶的综合利用产品研发,各级政府发改、财政、农业等部门要积极配合,
拓展茶叶发展领域,扩大茶叶深加工的产品应用范充分调研,明确支持方向,重点支持。银行业、金融机
围。
构要创新金融方式,给予信贷扶持;国土、商务、工4.5重视市场营销体系建设,
拓展市场商、质监、税务为茶产业建立绿色通道,
增强茶产业鼓励民间资金投资建立茶叶交易市场,南昌以后劲。
龙鼎和鹿鼎两个茶叶市场为基础,政府为其搭建宣
4.2规范农药生产和销售,
确保质量安全传平台,做大做强茶叶交易市场,
扩大交易量,增强农资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农药生产企业的监管,
辐射带动能力,扩大茶叶消费。支持在茶叶主产县规范农药标识。茶叶主产区应制定茶园农药使用技(市)建设茶叶交易市场,为企业和茶农进入市场提术规程,禁止禁用农药销售和使用。加大纯生物和植供方便,鼓励茶叶企业跨区域开设连锁经营。支持茶物源新农药的研制和推广,确保茶叶质量安全。叶中介组织发展,进一步发挥茶叶中介组织的桥梁4.3完善培训体系,服务企业和茶农
与纽带作用。支持专业销售企业(公司)或其它投资省级“产、学、研、社”资源整合,加强与茶叶科研主体在茶叶主产区的乡(镇)、村投资新建茶青交易院所合作,引进“才智”,增强专家队伍。鼓励专业技
市场和茶叶加工厂,引导茶叶生产的社会化分工。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新技术研究,
为企业和茶4.6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农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企业和茶农。集中资金实施人才兴茶战略,一方面,要加强对科技人才
让对口的部门和专业技术机构承担培训任务,以培的培养力度,制定优惠政策,
鼓励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训基层和企业技术人员、茶叶专业户和茶农为重点,从事茶叶科学技术研究,同时还要引进年青人才进
实施对口培训,提高培训效率。行培养,解决技术人员的缺层问题。另一方面,
采取4.4依托科技,挖掘茶文化,促进茶叶产业链延伸
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茶叶专业技术人员,有计充分利用江西“山川秀美、
生态优越,茶产业源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部门、茶叶专业合远流长,茶文化底蕴厚重”的独特优势,开发茶文化作社和中小茶叶流通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一资源,拓展茶产业外延,着力打造“茶文化”、“茶旅批懂技术、有经营头脑、善于攻关推介和开拓市场的游”等新型复合型产业。依托省(市)茶叶科研院所和从业人员。
大专訛輶輧
院校,加强茶叶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鼓励企业
(收稿:2014-04-12)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