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针刺颈四针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风后吞口因困难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38. Clinical Journal ofChinese Medicine 2013 Vo1.(5)No.13 针刺颈四针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风后吞口因困难 随机对照研究 Research on treating dysphagia after stroke by acupuncture of four neck needle combined with the Buzhong Yiqi decoction 关争艳 (焦作市温县赵堡镇卫生院,河南温县,454850) 中图分类号:11255.2 【摘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3)13.0038.02 要】目的:探讨针刺颈四针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法原 则,将76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颈四针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治疗组(38例)和传统针刺对照组(38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与口服中药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针刺传统腧穴的治疗方法,治疗结果采用 中风后吞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针刺颈四针配合补中益气汤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总有效率为92%,优于 传统针刺组的74%。结论:针刺颈四针配合补中益气汤是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1针刺;颈四针;补中益气汤;中风后吞咽困难 [Abstract]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acupuncture offour neck needle combined with the Buzhong Yiqi decoction on treating dysphagia after stroke.Methods:Based on the multi-center,randomized,controlled,blind method principles,76 cases were randomly and equal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ed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the treated group was given th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he oral TCM medicine.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The effects after 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with the TCM assessment scale.Results:The total eficiency fof acupuncture of oufr neck needle combined with the Buzhong Yiqi decoction was 92%,better than 74%of the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group.Conclusion:The method is safety and effective on treating dysphagia after stroke. [Keywords] Acupuncture;Four neck needle;Buzhong Yiqi decoction;Dysphagia after srtoke doi:10.39690.issn.1674—7860.2013.13.021 中风后吞咽困难属于祖国医学“中风”、“喑痱”、“喉痹” 1.2诊断标准 脑血管病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1995年第四届全国 脑血管病第三次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经CT或MRI 证实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假性延髓麻痹诊断标准参照《实用神 经病学》【 ,2次以上脑卒中,出现吞咽、发音困难,咽反射 等范畴。该病是脑卒中后延髓麻痹的主要症状之一,由于患者 常因吞咽障碍而营养不良,呈极度消瘦,甚至因窒息或吸入性 肺炎而死亡,预后不良。因此,研究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治 疗方法,在脑血管病康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常年临床中以针刺天突,廉泉,人迎、水突(笔者 总结为颈四针)配合口服补中益气汤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8 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了观察评价,疗效突出, 现报告如下。 存在,下颌反射亢进者。 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改善脑代谢、抗凝、抗血小板聚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集、降压等西医常规治疗,脑梗塞患者用血塞通注射液0.5g 加到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 脑出血患者用生脉注射液60ml加到5%葡萄糖注射液500ml 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 2.2治疗组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资料分别来自焦作市温县赵堡镇卫生院2010年 4月 ̄2012年12月的住院患者。76例均经CT扫描确诊,男 52例,女24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83d;病程最短9d,最 长62d。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8例,两组患者性 别、年龄、病程及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 说明各组之间具有齐同可比性。 中药治疗,补中益气汤加减:北黄芪45g,砂仁10g(后 下),党参30g,白术30g,升麻10g,柴胡10g,当归15g,天 麻15g,法半夏15g,郁金15g,远志5g,石菖蒲15g,炙甘草 CJCM中医临床研究2013年第5卷第13期 5g。1剂/d,分2次口服或鼻饲。针灸治疗,取穴:廉泉,人 迎、水突、天突。针法:穴位局部常规消毒,人迎取穴先将颈 动脉向外侧拨开,然后向喉结方向刺入0.2~0.4寸,深刺时令 病人出现瞬时窒息感及吞咽动作。水突穴采取直刺0_3~0.5寸。 廉泉穴采用雀啄刺法,针尖向舌根方向透剌,深度0.5~0.8寸。 天突穴取垂直进针0_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沿胸骨柄内 缘缓慢进针1~1.5寸。 2.3对照组治疗方法 按七版《针灸学》[31教材取穴,取风池、翳风、完骨、廉 泉、旁廉泉。操作:使用直径0.30mm、长40 ̄60mm华佗牌 毫针,坐位或侧卧位取风池、翳风、完骨、廉泉、旁廉泉,风 池朝鼻尖方向针刺,完骨平刺,其余穴位均直刺,深度以得气 为度,得气后均施以提插捻转平补平泻针法,留针30min。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按照中风后吞咽障碍中医评价量 表进行症状打分,每Et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 息3d,再进行下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中风后吞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包括声嘶言謇、舌强程度、 有无口角流涎、食物残留、刺激后干呕、清嗓咯痰、吞咽时咽 喉上抬、饮水后声音改变、进食饮水呛咳情况,每项评分为0~ 4分。量表的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68分。 3.2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吞咽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随访二个月以上无复发者; 显效:吞咽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偶而有轻微的呛咳现象;好转: 吞咽功能有所改善,但咽下食物不畅,经用汤水才能咽下;无 效:吞咽功能无明显改变或症状反复者。 3-3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资料由专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试验结果描述用均数±标准差( ± )表示。对正态分布的 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 数资料采用 检验。 4治疗结果 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显示,治疗组38例患者中,治愈18 例,占47%;显效9例,占24%;有效8例,占21%;无效3 例,占7.9%;总有效率92%。对照组38例患者中,治愈17 例,占45%;显效5例,占13%;有效6例,占16%;无效 10例,占26%:总有效率74%,经卡方检验,两组有极显著 差异( l<0.o1)。 5讨论 吞咽是在正常的神经支配下,口腔、咽喉及食道肌肉的循 序有力的舒缩,才能将食物;l{lN地推往胃中。现代医学认为中 风后导致的吞咽困难是由脑干或双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引起吞 ..39.. 咽相关肌肉的麻痹,使食物不能充分搅拌成食团及将食物送到 咽部,造成食物或液体进入喉口而引起剧烈呛咳,目前西医尚 无有效治疗方法l5】。《奇效良方》谓:“喑痱之状,舌喑不能语, 足废不为用”,说明舌喑不能出声,舌强不能转运,进而不能 将食物运送至咽部,从而引起吞咽困难。历代医家认为本证属 本虚标实之证,肝肾亏虚为其本,风、火、痰、瘀为其标。下 元虚衰,阴不维阳,虚阳上浮,气血逆乱,痰浊与瘀血互结上 泛舌本,阻塞喉舌之窍,舌体、咽喉失其所用,遂发为吞咽困 难、饮水反呛L5】。另外,本病的病机,虽未明言中气不足,但 已有相关论述,《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所谓“清气不 升,九窍为之不利”。国医大师任继学在论述中风病机时说:“脾 经受阻,元神不能统于脾(脾之神日“意”),意失则窍络失用, 舌下廉泉开,脾意失约,其症必见唇缓,流涎,吞咽困难”[61。 因此,笔者长期以来认为治疗中风后失语必须针药结合,标本 兼治,一则补中气,健脾气,化痰浊,利咽喉以治本,二则调 舌利咽,疏通经脉,活血通络以治标。治疗组口服补中益气汤 之方加减涤痰之药,有效地提升了脾胃消化运输和升清降浊的 功能,加强了脾主肌肉的功能,从根本上改善了舌咽部吞咽功 能。同时,咽喉与经络的关系非常密切,是经络循行的要冲, 足阳明经,其支者下人迎,循喉咙;任脉至咽喉。依据中医学 “经之所过,病之所及”的原则,可取这些经脉的穴位,治疗 咽喉的疾病,改善咽喉的机能。人迎与水突是足阳明经穴,阳 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且人迎穴恰当颈内外动脉分叉入颅内处, 故针二穴既刺激了周围神经,又改善了局部循环,起到活血化 瘀之功,促使气血运行通畅。《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指出天突 治“胸中气噎”、“舌下急”,廉泉治“口噤,舌根急缩,下食 难”。《针灸大成》日:“廉泉主舌头下肿难言,舌根缩急不食, 舌纵涎出”。因此,针刺任脉经穴廉泉和天突可以化痰祛风, 开关开窍,有效地改善了舌根部和咽喉部的气血循环,改善了 吞咽功能。总之,针刺颈四针配合补中益气汤对治疗中风后吞 咽困难效果突出,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l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 经科杂志,1996,29(6):379 [2]史玉泉,周孝达.实用神经病学[IN.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他2004:2o6 [3]E学敏针灸学[M].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22 [4]N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6 [5]张智龙,赵淑华 陈国华,等.深刺崇骨穴为主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随机对 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5):386-389 [6]任继学.任继学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 1 1 编辑:李妍编号:EA.13021748(修回:2013.07.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