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反三辩词
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反三辩词
我要感谢对方辩友精彩的发言,但我想说“再华丽的言辞也掩饰不了错误的理论。”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以下几点漏洞:第一、对方辩友一再强调手机的种种优势,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主体是中学生,使用的地点是在学校。中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手机对于学习来说,绝 对不是必需品,没有哪位学生是因为使用手机而考上清华北大的,并且就中学生本身的特点而言,现在手机所具有的许多功能对于我们中学生在校园使用来说,就是弊大于利的。下面,我将对我方观点进行总结:
第一、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对自身影响极坏:其一,影响学习。据调查 70%的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与学习无关,对于自制力不强的中学生来说,难道这还不影响学习吗?其二,影响身心健康。当手机辐射,垃圾短信,攀比之风,汹涌地袭向中学生时,难道我们还要坦然处之,不顾身心健康,将手机校园生活进行到底吗?
第二,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对他人产生更恶劣的影响:其一,扰乱正常校园秩序。上课时响起的铃声让老师如何专心讲课, 让学生如何认真听讲?其二,手机为作弊提供方便。 用手机舞弊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了,一条作弊短信波及的范围是其他任何方式难以达到的,这种助长作弊的工具对于中学生诚信品质的培养有弊无利。其三,手机作为贵重物品,极易诱发偷盗现象,引发中学生犯罪,影响校园治安。因此,我方认为,手机本就是一种用来沟通的工具,应该为人所用,但是,当中学生在 校园使用手机出现人为物役的情况时,再使用这个工具就一定是弊大于利的了。当手机成为学习的敌人,作弊的工具,健康的杀手,精神的桎梏,生活的枷锁时,对方辩友还能理直气壮的说,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利大于弊吗?当然,在明确了现在中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弊大于利后,我们将提出合理化建议,以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对社会来说,应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各种媒体应通力合作、积极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手机,防止中学生因在校用手机而受到不良影响。对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来说,一定要正确引导我们中学生。通过开展,讲座、辩论赛、主题班会等活动,对中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并制定相关规定。对家长来说,必须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在做好子女的思想工作的同时,通过话费等途径,对子女在校使用手机进行一定限制。只有这样,通过社会、学校、家长三方通力合作,才能让我们中学生树立一个正确观念,并合理使用手机。相信只要认识到位,使用正确,手机才能为我所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服务大家。也只有这样手机才不会是手雷啊。我们希望,对方辩友能够清醒认识其中的利弊,与我们站在一起,共同为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最后,我重申我方观点,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弊大于利。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伴随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作为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手机已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新宠。近几年来,只要你稍加留意,随处可以看到一些中学生拿着手机侃侃而谈。但手机短信,玩游戏和闲聊等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却是巨大的,已经引起全社会的观注. 首先,影响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近年来各类考试学生用手机作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2004年高考在湖北潜江,石首,南漳都发生了利用手机舞弊的事,
再如电白高考舞弊案等。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增强,利用手机作弊现象日益增多。而且做得越来越巧妙,学生打手机说谎也是司空见惯的事。特别是部分厌学的学生,明明在网吧玩游戏,他却谎称在学校复习功课,有的学生还以短信方式捉弄老师同学等。无论是作弊,说谎还是发虚假短信都是不诚信的表现,如不及时制止和加以引导,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带来严重危害。
其次,手机短信的不良信息危害学生心理健康。继网络之后,近两年在中学生中又出现一个新宠――手机短信,这是一个缺乏行为规范且隐秘性很高的\"灰色地带\",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据调查约有79%的学生说他们用来进行“文字骚扰”,有74%的学生每周发送10多条信息,44%的学生发送20多条信息。北京海淀区法院法官尚秀云指出,由于手机短信隐蔽性强,不易被察觉,青少年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心理上不健康的阅读快感导致心理紊乱。如果手机交流取代了直接交流,会使他们不能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懂得尊重别人。英国伦敦大学皇家学院的心理学家格伦?威尔森称,在80例临床实验中,在工作中经常发短信的人IQ(智商)会降低10%,相当于一整天没有睡觉,而抽大麻后也只会下降4%左右,而且,短信内容一般都未经过滤,正处在“似懂非懂”阶段的中学生很容易被不健康内容吸引误入歧途。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
再者,手机的使用开始扰乱课堂纪律。课堂上经常会有手机铃声响起,学生发短信,交头接耳地交流各自收到的有趣信息,打乱课堂秩序的现象已不偶然。 最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长期的手机辐射对学生的身体发育也不利。伦敦大学研究人类脑神经及细胞的盖尔教授撰文指出,让正常的白鼠连续接受4小时频率范围与手机辐射近似的无线电波辐射后,白鼠的脑细胞、DNA结构均有被破坏的迹象。有研究表明,孩子在使用手机时,大脑中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梁宣梅说,现在有很多青少年都在使用手机,以为这对身体没多大影响,其实,青少年的免疫系统比成人要脆弱,所以更容易受辐射影响。事实证明,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而频繁玩手机游戏也有可能使孩子耳聋,达到85分贝就有可能损害听力。
1频繁用机,损身又害心。手机主要是通过无线电波实现其功能的。手机传送的电波,或多或少地要被人体吸收,从而可能改变人体组织。科学家对手机的辐射千忧万虑,明确指出,频繁而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使人的记忆力丧失,睡眠紊乱,心理烦躁,头痛等。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很多身体机能还不健全,手机辐射危害学生发育,影响身体
健康,造成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的明显下降,听觉受损,免疫功能失调。 手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不但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而且利用它可以高速地上网,资费也不贵,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为人们的贴身伴侣。据调查,城镇中学约80%的中学生已经佩带手机了,农村也有约50%的中学生拥有手机。虽然它方便了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但却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
一、影响身体健康,降低记忆力
研究证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较幼嫩,手机辐射会对青少年的脑部神经造成不可逆伤害,配有手机的学生的理解力、反应力、记忆力将会明显下降。同时,手机还会使听觉受损,睡眠质量下降,免疫功能失调。另外它还是致癌因子,能
诱发白血病和肿瘤。由于手机应用历史还很短,可能还有一些危害性没被科学家发现。有鉴于此,我国许多高考考点安装的防止学生用手机作弊的手机屏蔽仪已逐渐被金属探测器所代替,因为手机屏蔽仪在中断手机信号的同时也发出了强烈的电磁波。
二、网吧进了教室,毒害青少年
以前,学生需要翻越学校围墙才能到网吧上网。而现在,随着手机GPRS的强大功能的开通,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室里随时通过手机进行QQ聊天、网页浏览、阅读黄色信息和拨打不良声讯台。据调查,持有手机的学生90%以上都收发过很露骨的黄色短信。如果用手机进行空中下载,20元人民币就可以大约下载50本(每本500页)流量的小说;如果进行QQ聊天的话,20元人民币按现在的标准可以包70M的流量,说的简单一点,每天从早到晚上再到深夜无时无刻都进行QQ聊天也用不完。如此一来,学生们看小说、聊天都要加班加点,哪里还有精力和时间顾及课本上那些枯燥无味的说教呢?目前,手机已成为学生精神污染的主要来源,在给通讯部门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副作用,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难怪美国的中小学是禁止学生佩带手机的。
三、干扰他人休息,降低学习效率
相当多的学生使用手机不是为了和父母加强联系,向父母报告学习成绩,而是为了谈恋爱。一天24小时男女同学之间短信发个不停,情话聊个不尽,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他们除了变着法儿向父母要钱之外,其实是很少给父母打电话的。每当就寝熄灯后,有的学生就借着迷人的夜色和淡淡的月光用手机和心爱的人肆无忌惮地说悄悄话,或用手机QQ发肉麻短信和裸体彩信,有的寝室甚至用手机集体看黄色电影,经常搞到深夜十一二点钟,引起整个寝室的学生都无法入睡。 一些想读书的学生对此深恶痛绝,苦不堪言。
四、干扰教学秩序,蔑视教师劳动 我们的学生自制能力是不强的,很难经得起手机的诱惑,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经常用手机打游戏、发短信、听音乐、看小说,大大地降低了老师的教学效果,也让自己对讲课内容一无所知,很多老师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想多管,因为这些一般是家长要求不严、成绩比较差、没有大的培养前途、考不起什么好学校的学生。有的班上几乎每节课都有手机铃声响起,这严重地扰乱了课堂秩序,是对老师的辛勤劳动的蔑视和无礼。老师们对此虽然很恼火,但也没办法,因为除了教育只能还是教育。有些班级的自习课看似安静,实则是很多学生在用手机发短信代替以往“交头接耳”。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敢玩手机,可是他们的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专注在手机上了,除了吃饭,几乎是手不离机。
五、严重败坏考风,彻底击跨学风 学生有了手机后,很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信息的浸染。许多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思潮蜂拥而入,读书无用论、性开放、及时行乐、互相攀比、爱慕虚荣、拳脚英雄主义、早恋等已经搞坏了我们的很多学生,一些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玩手机上,一到考试就一筹莫展,除高考之外,大大小小的考试基本上都靠手机作弊,蒙混过关。这种考风将使学校的学风每况愈下。不用努力读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到毕业证,在读书无用论的横行的今天,在大学毕业生都很难找到
工作的形式下,手机作弊是愈演愈烈,我们平时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初中高中毕业考试等等在某些同学的眼里简直是形同虚设,其水平的真实性也很让人怀疑。这必将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出现大面积大幅度地滑坡。
六、事端容易滋生,事故防不胜防 在很多学生看来,手机简直代表了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似乎能让男生更加潇洒多情,能让女生更加温柔漂亮。由于手机属贵重物品,是学生的心爱之物,势必要花费掉许多精力和时间来保管,但还是很容易被小偷走,校园丢失手机的现象几乎每周都有发生,造成了不少的损失和麻烦。再说,学生们年轻气盛,受不了半点委屈,一旦发生小矛盾,会很快通过手机纠集社会青年前来打架。同时,经常接触电源充电,可能会引发触电事故和学校电线线路故障。有的学生由于电话过多,为了交上话费,平时只好省吃俭用或者以学校要交资料费为由向父母要钱,甚至出去偷抢、敲诈。还有少数学生因用手机与学校外面广泛联系而被拐骗卖身。 鉴于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十分严重,上海市仙霞中学和湖北省黄岗中学等一些全国名校已率先下达了手机封杀令----严禁学生在校佩带手机。广东省鹤山市某中学也明确规定:发现学生在校使用手机一律收缴。校长室都装满了三麻袋手机,并赢得了家长的广泛支持,连律师都说此举并无不妥之处。还有一些政府官员、教育专家准备向人大会议提案,建议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在校中小学生使用手机。我认为,手机的视频、聊天、上网、下载、发短信、玩游戏等功能已远远超过了中学生的使用范围,它应该是成年人使用的娱乐工具,把它交给辨别是非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中学生,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断送了他们的前程。这与家长们给子女佩带手机的初衷背道而驰。同时,手机隐蔽性强,我们无法断定学生们用手机到底干了些什么。要想使我们的中学教育质量不滑坡,还想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点东西,禁手机是大势所趋。有位县委书记说过:“只要不是上面明确反对的,只要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我们就要大胆地去做。”当前我们的改革开放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候,又被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困扰,如果此时做事患得患失犹豫不决看不清方向是很难在发展中占有优势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