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有感
作者:柴世青
来源:《中学文科·教研版》2007年第11期
常言道“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晓”,现今“成名”的一个关键举措便是通过高考。近几年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到高三第一轮复习的重要性,它的效果与效率如何,将直接影响着高考中文综的成绩,甚至总成绩。
第一轮复习实际上是单元复习,是高三复习极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专题复习而言,它是基础,基础打不好,就无综合可言。单元复习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基础知识,兼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并且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从掌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
所谓知识结构,其基本含义有二:一指构成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指这些内容是按怎样的方式连接起来的,即通常所指的内在联系。学生掌握了知识结构,就掌握了阅读教材的钥匙,就能把看起来分散的知识纳入一定的系统之中。掌握知识结构的基本做法是:1 先让学生用最为简洁的文字分别对本章几个子目的内容进行概括。如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目“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可概括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2 引导学生弄清子目间的内在联系,如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与第一目讲的都是战争的原因,但一个是根本原因,一个是战争的借口。3 帮助学生归纳本章的知识结构。
二、重视课本,处理好大小字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大小字和原始材料的关系,也是搞好单元复习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按四种情况处理:1 对课文正文的或历史概念做注解或阐释的小字和异体字,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2 属历史常识性的小字部分,也要求学生掌握。3 属补充性知识,又离课文子目要求较远的小字,只做一般了解。4 属拓宽知识面,又离子目要求甚远的小字,不要求掌握。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内容,而在考试中提出这方面的知识、能力要求的,也要适当补充。对课本的处理主要是指导学生如何阅读,课本上明确了的内容,就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必要写在黑板上,应该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师只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以澄清,要求学生对关键性的字、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易混淆的知识点,加以对比,明确其异同点。
三、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方法的指导,往往是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而历史高考十分重视对学生潜在能力的考查。因此,加强对学法的研究与指导,是中学历史教学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按照历史学科的特点,我认为教学中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法上加强指导:正确阅读教材的方法、表述问题的正确方法、记忆年代和历史事件的方法、对历史现象进行联系和类比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历史现象进行正确思考的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方法、审题和答题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自学能力、学习效率将得到迅速提高。
四、精心设计和选择练习题
练习题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讲解时要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题目要概括性强、灵活性大,能一题多变,启迪思维。习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教材,针对知识的重难点,要注意克服练习的盲目性、片面性。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读题和审题,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作为解题的突破口。要求学生在解题之前反复读题,在读题中弄清已知条件和所问的结果,明确所涉及的范围条件、历史现象、历史过程,理清思路,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五、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训练是实践,评是练的继续和补充,练要合理,评要点睛。对每套题,第一遍要学生完成,充分显示他们在基础知识、思考问题的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遍,教师点评。根据反馈的信息,让学生了解教师的审题、判断、分析的方法,以及如何转换思维角度,排除障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借题发挥,评出问题的最重要特征。对大面积含糊的知识漏点、难点、疑点,应与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如此点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较快的升华,从而适应高考的要求。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