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一、填空题
1、衣原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______、______和______3种类型。
3、硫细菌是以______作为呼吸链的最终电子受体,并产生______的生物氧化作用。 4、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配比,特别是______。一般而言,当C:N≥5:1时,有利于______;当C:N<5:1时有利于______。
5、食用菌一般是指可食用的有大型______的高等真菌,分类上主要属于______,其次为______。
6、微生物从发现到现在的短短的300年间,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后,已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继动、植物两大生物产业后的______。 7、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8、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______与其周围的______和______环境条件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9、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环境条件下,使其处于代谢不活泼状态。
10、抗原与抗体间的反应遵循五个规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二、判断题
11、蓝细菌是一类革兰氏染色为阳性的原核生物。( ) 12、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由简单的无机物组成。
13、至今所知的一切光合磷酸化作用,都需要叶绿素或菌绿素的参与。( ) 14、病毒一般对抗生素敏感,对干扰素不敏感。( )
15、游动孢子只存在于鞭毛菌和子囊菌的无性世代中。( )
16、API细菌数值鉴定系统对细菌的鉴定带来极大的方便,在它可鉴定的700余种细菌中,只要购买一张统一的鉴定卡,就可对其中某一细菌进行鉴定。( ) 17、厌氧罐技术对研究严格厌氧菌是一种既十分方便又极其合适的技术。( ) 18、嗜酸微生物的细胞内pH接近中性,但各种酶的最适pH为酸性。( ) 19、R质粒是由抗性转移因子(RTF)和抗性决定子两个DNA片段组成。( 20、特异性免疫中,通过胎盘或初乳白母体中获得的是天然的自动获得。( 三、选择题
21、衣原体的哪种形式具有传染性?( ) A.包涵体 B.原体 C.始体 D.核糖体
22、FAD是一类被称为( )的辅基。 A.黄素蛋白 B.铁硫蛋白 C.视紫红质 D.辅酶Ⅰ
23、酵母菌的菌落类似于( )。 A.细菌菌落 B.链霉菌菌落
) )
C.霉菌菌落 D.蕈菌菌落
24、绒毛烟斑驳病病毒中存在小分子的拟病毒,其核酸为( )。 A.dsRNA B.dsDNA C.ssRNA D.ssDNA
25、实验中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 A.基础培养基 B.加富培养基 C.选择培养基 D.鉴别培养基
26、 在营养缺陷型突变株中,生物合成途径中某一步发生酶缺陷,合成反应不能完成。通过外加限量的所要求的营养物,克服生长的障碍,而又使最终产物不致于积累到引起( )的浓度,从而有利于中间产物或某种最终产物的积累。 A.反馈调节 B.突变 C.生长增加 D.基因重组
27、微生物数量减少十倍所需的时间是( )。 A.十倍减少时间
B.十倍减少值 C.热致死时间 D.对数时间
28、工业微生物所用菌种的根本来源是( )。 A.向生产单位购买 B.从科研单位索取 C.自然环境 D.购买专利菌种
29、目前微生物的快速检测和自动化分析中,广泛地采用的免疫学技术是( )。 A.DNA探针 B.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C.DNA芯片
D.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30、环境的生态平衡是指( )。 A.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间的动态平衡 B.人与环境间物质转换的平衡
C.环境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D.环境中非生物因素与人类之间的动态平衡
四、名词解释
31、原体和始体
32、T偶数噬菌体
33、氧化磷酸化
34、基因突变
35、化学疫苗
五、简答题
36、简要说明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和生理功能。
37、封闭系统中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经历哪几个生长时期?各期有何特点?如何利用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来指导工业生产?
38、一个良好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9、为什么说在污水治理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是借助于微生物的处理法?
40、为什么说微生物对人类非常重要?(从正反两个方面)
六、论述题
41、微生物变异的实质是什么?微生物突变的类型有哪些?变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
一、填空题
1、【答案】有细胞构造;同时含DNA和RNA;G-、有细胞壁;有核糖体;缺乏产能酶系;以二方式繁殖
2、【答案】流产感染;性感染;潜伏感染 3、【答案】无机硫;H2S
4、【答案】C:N比(碳氮比);菌体生长;积累代谢产物 5、【答案】子实体;担子菌亚门;子囊菌亚门 6、【答案】第三大产业
7、【答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细胞质膜;作用于呼吸链以干扰氧化磷酸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
8、【答案】微生物群体;生物;非生物
9、【答案】干燥;避光;缺氧;缺乏营养物质;低温 10、【答案】特异性;可逆性;定比性;阶段性;条件依赖性
二、判断题
11、【答案】错 12、【答案】对 13、【答案】错 14、【答案】错 15、【答案】错 16、【答案】错
17、【答案】错 18、【答案】错 19、【答案】对 20、【答案】错
三、选择题
21、【答案】B 22、【答案】A 23、【答案】A 24、【答案】C 25、【答案】D 26、【答案】A 27、【答案】A 28、【答案】C 29、【答案】D 30、【答案】C
四、名词解释
31、答:原体是指衣原体生活史中具有感染力的细胞,呈小球状(直径小于0.4μm),细胞厚壁、致密,不能运动,不生长,抗干旱,有传染性。始体是指原体经空气传播,遇到合适的新宿主后通过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并在其中生长,转化成无感染力的细胞。 32、答:T偶数噬菌体是指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T4噬菌体和T6噬菌体。三者形态均为复合对称体,蝌蚪状,由头部、颈部和尾部构成,头部含有线状dsDNA。T偶数噬菌体是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模式生物。
33、答:氧化磷酸化,又称电子传递链磷酸化,是指呼吸链的递氢(或电子)和受氢过程与磷酸化反应相偶联并产生ATP的作用。递氢、受氢及氧化过程造成了跨膜的质子梯度即质子动势,进而质子动势再推动ATP 合酶合成ATP。
34、答:基因突变简称突变,是变异的一类,指细胞内(或病毒体中)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或数量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可自发或诱导产生。狭义的突变专指点突变,广义的突变则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5、答:化学疫苗是指用化学方法提取病原体中有效免疫成分的化学纯品疫苗,其成分一般比亚单位疫苗更简单,例如由肺炎链球菌或脑膜炎奈氏球菌的荚膜多糖成分制成的多糖化学疫苗。
五、简答题
36、答:(1)真核微生物“9+2”型鞭毛的构造
真核生物细胞鞭毛呈“9+2”型,由伸出细胞外的鞭杆、嵌在细胞质上的基体以及把这两者相连的过渡区共3部分组成。鞭杆的横切面呈“9+2”型,即中心有一对包在鞘中的相互平行的微管,其外围被9 个微管二联体围绕一圈,整个微管由细胞质膜包裹。基体的结构与鞭杆接近,但在电镜下呈“9+0”型,其外围是9个三联体,则没有微管和鞘。
(2)真核微生物鞭毛的生理功能
①真核生物的鞭毛以拍打式运动帮助其游动,不像原核生物的鞭毛以旋转式运动。 ②某些真核生物,特别是许多原生动物具有较短的,数目更多的,作为运动结构的纤毛。 37、答:(1)封闭系统中微生物的生长经历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4个生长时期。
(2)各时期特点如下:
①迟缓期: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内RNA、蛋白质含量增高,合成代谢活跃,细菌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在迟缓期细胞处于活跃生长中,但迟缓。在此阶段后期,少数细胞开始,曲线略有上升。
②对数期:细菌以最快的速度生长和,导致细菌数量呈对数增加,细胞内所有成分以彼此相对稳定的速度合成,细菌为平衡生长。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和环境变化等,群体的生长逐渐停止,生长速率降低至零,进入稳定期。
③稳定期:活细菌数最高并保持稳定,细菌开始储存糖原等内含物,该期是发酵过程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营养物质消耗和有害物的积累引起环境恶化,导致活细胞数量下降,进入衰亡期。
④衰亡期:细菌代谢活性降低,细菌衰老并出现自溶,产生或释放出一些产物,菌体细胞呈现多种形态,细胞大小悬殊。
(3)根据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提高工厂生产效益:
①在工业发酵和科学研究中迟缓期会增加生产周期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采取必要措施来缩短迟缓期。
②对数期的培养物由于生活力强,因而在生产上普遍用作“种子”,对数期的培养物也常常用来进行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
③稳定期是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如某些放线菌抗生素的大量形成就在此时期,因此如果及时采取措施,补充营养物或去除代谢物或改善培养条件,可以延长稳定期以获得更多的菌体或代谢产物。
38、答: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应用,一个良好的微生物培养装置的基本条件要具备如下几点: (1)按微生物的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的设计; (2)能提供丰富而均匀的营养物质的基础;
(3)保证微生物获得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通气条件(只有厌氧菌例外);(4)为微生物提供一个适宜的物理化学条件和严防杂菌的污染等。
39、答:用微生物处理、净化污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污水处理装置这一小型人工生态系统内,利用不同生理、生化功能微生物间的协同作用而进行的一种物质循环过程。其成为水处理中最根本、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原因如下:
(1)废水是经家庭或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过的含有大量有机物或无机物的下水,而污水则是指受人畜粪便污染过的废水。污水中主要是微生物的污染,所以借助微生物的生化处理法是根本,治理源头。(2)在工业有毒污水中所含的农药、炸药、多氯联苯(PCB)、多环芳烃、酚、氰、丙烯腈和重金属离子等都属剧毒物质或“三致”(致癌、
致畸、致突变)物质,若不加处理,则社会后果极其严重。利用某些特定的分解菌的作用,将有害物质降解,达到的污水处理效率高,且成本低的效果。
40、答: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可以在研究中给人类提供便利、在生产中给人类带来利益,但同时也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1)微生物有利的地方体现在: ①微生物在食品方面的作用:馒头、奶酪、酸奶、酒的制作过程中都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利用微生物可以制作出风味食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②微生物在医疗方面的作用:某些微生物可以天然合成抗生素抵抗细菌,人类可以大规模培养这类微生物,提取抗生素,用于医疗方面。
③微生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工具:微生物的结构简单,遗传背景清晰,大肠杆菌和毕赤酵母作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两种单细胞模式生物,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许多便利。 ④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传统的化学农药毒性强、危害大,根据昆虫胃内呈碱性而哺乳动物胃内为酸性的特征,利用某些芽孢杆菌合成的伴孢晶体来制备生物农药,可以特异性地对昆虫发挥作用、避免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同时也能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破坏。 ⑤保护微生物可以保护物种多样性:微生物的种类约在50~600万种,是十分庞大的数据,保护微生物有利于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
⑥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作用:尸体的腐烂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如果没有了微生物的作用,尸体无法分解,将会堆集如山,微生物存在使得地球上的物质得以循环。 (2)微生物在给人类带来的同时,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①微生物在疾病方面的危害:某些病原微生物也会造成疾病的爆发及蔓延,如病毒造成的流感、艾滋病,真菌造成的皮肤表面感染,细菌造成的感染、化脓等,而且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如何防控微生物造成的疾病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微生物对食品的影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会造成食品的,造成食品发生化学或物理性质变化,从而使食品失去原有的营养价值、组织性状,食用了微生物含量超标的食品还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六、论述题
41、答:(1)微生物变异的实质
微生物变异的实质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微生物的DNA被某种因素引起碱基的缺失、置换或插入,改变了基因内部原有的碱基排列顺序,从而引起其后代表现型的改变的现象。当后代突然表现和亲代显然不同的、能遗传的性状时,就称为突变。
(2)微生物突变的类型
按突变的条件和原因划分,突变可分为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①自发突变是指某种微生物在自然条件下,没有人工参与而发生的基因突变。
②诱发突变是利用物理或化学的因素处理微生物群体,促使少数个体细胞的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在基因内部碱基配对发生错差,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突变。 (3)变异的表现变异表现在个别微生物在形态或生理生化或其他方面的性状发生改变。 改变了的性状可以遗传,这时微生物发生变异成了变种或变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