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课,对于打好基础很有价值,关于阅读的教学十分重要,阅读教学对学生综合语文水平有着直接影响。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十分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这一教学内容,合理的组织阅读教学,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方法
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具有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等特点。所以,阅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致力于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注重培养小学生阅读、感受、欣赏、评价语文作品的能力,致力于为现代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思考与健全人格的复合型人才。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阅读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有助小学生对于课本的认知,对于字词的认知,甚至可以增加小学生感悟世界的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是学生学好语文,提高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丰富小学生的思维内涵也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要从多角度启发学生进行阅读。当学生逐渐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好的读书素养,具有了自己的阅读生活,他们也就会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
2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1 问题探究,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以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认识不足,常常担心学生对课文不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总是尽可能多的带领学生细致分析,教师讲授的比较多,留给学生思考和提问的机会比较少,造成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很差。要改善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探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思考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避免提问的形式化。如果教师在提出比较难或多个问题后,不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匆匆的结束学生的思考状态,就很难真正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把握,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多思善想,让学生大胆提问,从而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归类、比较,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
2.2 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上的每篇课文都抒发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了其真实的写作意图,都有其特定的写作情景。根据语文这一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运用情景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精心创设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发生共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阅读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提前分析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或教师对课文进行准确的语言描述以及形象的概括等,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深深的体会阅读情境,激发起学生们进行语言实践的热情,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例如,在讲授《雨点儿》这篇课文时,因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缺少生活的经验,教师在课上可以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多媒体电脑课件让学生们观察雨过天晴后,到处是绿油油的草,红艳艳的花,亮晶晶的水珠在叶片和花瓣上滚动,蝴蝶和蜻蜓在花丛中飞舞这一精彩的画面。学生会对这一场景感到十分的新奇,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住。学生会去仔细观看,用心倾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然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一边看着画面内容,同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五小节。教师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意境充分的理解,读出韵味,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3 重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如果教师认为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只要能把教师讲的知识记住就行,这样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学得死,知识面窄,更谈不上掌握知识的能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只有自己动脑、动手、动口,教师是代替不了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外因,只有用外因去激发学生的内因,让内因起作用,才能引起质的变化,一旦学习真正成了学生主观上的需要,那他们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成为学习的主人。
2.4 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通过课堂合作学习的讨论,进行相互的思维的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了解,让学生对课文里的情景和人物进一步的理解。例如,在讲授《索溪峪的“野”》时,可以采取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建议各小组在小组讨论中解决这几个问题:课文中的“野”指的是什么?课文对这种“野”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课文是如何写出这种“野”的?这样,学生们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就会积极的参与,深入的进行讨论,通过共同研究和学习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习分析问题。这样学生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和讨论,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的教学中还是很重要的。小学阶段也是
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应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开始分析,探讨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通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改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甚至是综合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斌.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J].教育探索,2003(10):69-70
2 肖静芬.认真学习新.语文课程标准. 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天津教育,2002(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