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试卷
班别: 姓名: 等级:
一、我动脑筋,我会填!(第1题3分,第3、4、8、10、11题每题2分,第12题每题4分,其余每小题1 分,共22分)
1、三角形按角来分可以分成( )、( )、( );如果按边来边
分可以分为( )、( )、( )。 2、三角形具有( )。
3、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锐角;最多有( )个直角或钝角。
4、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 ),三个角都是( )。所以等边三角形是( )三角形。
5、每个三角形都有( )条高。 6、三角形的内角都是( )。
7、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 )第三边。 8、等腰三角形的两腰( ),( )也相等。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45度,另一个锐角等于( ),这个三角形又叫( )。 10、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一个底角等于70度,它的顶角是( )。
11、在一个三角形中,已知它的两个内角的度数是45度和65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12、判断下面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锐角三角形有( );直角三角形有( );钝角三角形有( );等边三角形有( );等腰三角形有( )。
二、慧眼识真(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三角形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 )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 )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4、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
5、用三根分别是3厘米、4厘米和7厘米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三、 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0分)
1、三角形越大,内角和( )
A、越大 B、越小 C、是固定的
2、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基中一底角是75度,顶角是( )。 A、75度 B、45度 C、30度 D、60度
3、一个等腰三角形,底是5厘米,腰是6厘米,它的周长是( )
A、16 B、17 C、15
4、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65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锐角 B、直角 C、钝角
5、下面各组小棒中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组。 A、3厘米、3厘米、6厘米 B、3厘米、4厘米、5厘米 C、2厘米、3厘米、4厘米
四、小小操作家(画出下面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共18分) 底 底 底 底
底 底 底
五、 填表:(表中∠1、∠2、∠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共10分)
∠1 ∠2 ∠3 75。 90。 65。 42。 60。 120。 60。 15。 50。 50。 六、解答下面各题:(共30分)
1、 2、
3、 4、 5、
在三角形中,已知∠1=62。,∠2=108。,求∠3。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其中一个锐角是55。,求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顶角是70。,它的每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5。,求其他两个角的度数?
已知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度之和是62厘米,若一条腰长是22厘米,求它底边的长度。
6、
已知正三角形三边长度之和为33厘米,求每边的长?
自我评价:我很认真做并检查( );我很认真做但没检查( );我不认真做不检查( )。
2. 作者对“舞台”有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3. 再找出与这句相照应的句子读一读。(结尾句)
(二)交流、讨论
学生找出以下句子,随机交流。
1. 我还没有出生,便和舞台结下了不解之缘。
(1) 你从哪里看出舞台和“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2) 读了句子,你感受到什么?
是啊,在娘胎时,“我”就“登台唱戏”;一出世,就亮开嗓门唱;这些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我”的艺术天分。
2. 一次,小花猫看得兴起,竟蹿上了床。我为赶它下“台”, 脚下没留
神,一个倒栽葱,摔下床来,直摔得我眼冒金星,半天没缓过劲儿来。
“我”刚会走路,就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我”的观众无处不在,奶奶、爷爷,就连小花猫也成了“我”的观众。一个活泼可爱、热爱艺术的孩童形象活生生地出现在读者面前,“我”的家里是多么热闹,作者笔下的场景是多么生动有趣。谁能读出有趣?
指导朗读。
3. 每次演出,我一定要到台上去看,即使被挤在厚厚的幕布里,憋闷的满头
是汗,也兴趣盎然。
“兴趣盎然”指我看戏的兴趣很浓,“憋闷”一词写出了“我” 热得难受。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对评剧的钟爱,不难看出“我”的成功离不开艺术的熏陶,母亲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深深地影响了
“我”,小小年纪就随母亲到处奔波,艺术的种子早已埋在了“我” 的心里,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幕。
那么,你知道文中的“我”──也就是本文的作者的母亲是谁吗?
(三)引入资料
介绍新凤霞,同时推荐新凤霞名言:“台上做戏,台下做人。不屈为至贵,最富为清贫。”
(四)小结
1. “我”在艺术上的成功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特别是离不开母亲
的影响,母亲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但是, “我”的成功更离不开“我”在艺术舞台上练就的勇气和力量。
2. 快速浏览课文,勾出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我”在艺术生涯中
磨练自己的勇气和力量?
全班交流。
3. 为什么一向心疼自己的奶奶此时却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呢?
其中包含着奶奶什么心愿?
4. 全班交流。
(五)拓展训练
1. 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 说说自己在学习成长之路上得到的锻炼和收获。
3. 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艺术家们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
(六)总结全文
在“艺术和生活”的舞台上,勇气和力量让人走向成功,同时, 课文还含蓄地阐述了“老实做人,认真演戏”的道理。
口语交际·习作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 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课前准备:单元导读后,可分组发放《“身边的艺术”调查表》, 让学生边学习本组课文边留心积累。
教学过程:
一、读内容,明要求
1. 自己读口语交际的内容.
2. 说说有什么要求?(向家大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艺
术品.讲跟艺术有关的故事)
二、创设氛围,激发交流欲望
如:张贴优秀画作,播放经典乐曲,展示泥娃娃,手工编织,剪纸作品,或者多媒体演示与艺术有关的各种场面,使整个课堂有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从而激发动机,学生想说的欲望.
三、联系生活,创设交际情景
1.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将学生分成三组: 艺术形
式大观圆艺术品展览厅艺术故事大联播
2. 把学生分好组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形式不拘一格,或找同桌.或小
组.或班级,也可组成一个个临时的口语交际单位,可导游介绍.双人对话.问答,或多人讨论.辩论.评价等.
四、在个人陈述,同桌或小组交流展示“身边的艺术”的基础上,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比赛。
要求:清楚,明白,最好能用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听候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表达感受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初步学会在习作中融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课前准备:让学生带一张自己学艺、参加艺术欣赏活动的照片, 或者带一件自己喜欢的艺术品。
教学过程: 一、画面引入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教师相机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