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来源:化拓教育网


新课程标准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摘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延续了太多年,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产生了新的课程标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就自然要经历改革,使得课堂的教学效果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这需要教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课程的改革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新课程标准已经基本上全面深化到了具体的教学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外,还要顾及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层次和学习的心理,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充分学习数学的基础上,在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平衡的发展。正是这些新的理念的提出,才要求老师要深刻的思考如何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1]。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初中数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给学生更多自己的空间

对于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的弊端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占了太多的主导作用。我们通常称呼老师为导师,导师,就是引导学生的学习,引导是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引导而不是全面的辅导。鉴于初中学生特殊的年龄段,老师们可能顾及到学生们的智力发育还不够健全,就会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掺杂太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角度去教学,而太少的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而学生呢,在这种大氛围下就习惯了什么都有老师给准备好的环境,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了自己思考和消化这一重要的过程。老师虽是出自好心,却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学习的潜能。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学过程中可以参

照这样的做法:

1.1 给学生足够多的自己的时间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新的教学模式应该给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更充分的时间,在这足够的时间里,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清楚的了解自己懂的和不懂的地方。课后充分的巩固,加强理解。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在学生自己的学习当中,他们会自然的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个过程会激发他们对学习无限的兴趣。

1.2 老师作为导师的引导

新课程标准下的老师,不能再一味的为学生准备好一切,而是要在了解每个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指导。指导要指导的精妙,要在学生经历了自主的学习巩固之后,再针对他们疑惑的问题,点拨学生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过程。这样的指导才是有针对性的,有好效果的[2]。

二、不以成绩评定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不止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而在初中学生这一各种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建立的关键时期,老师就起到了很关键的榜样作用。老师呈现给学生最对的,无疑就是课堂教学的这段时间,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正确的影响学生呢?

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老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会不自觉的跟学生的学生成绩,把学生们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这也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的弊端。现

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成绩绝对不是衡量一个学生唯一尺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可能有的同学天生逻辑思维比较强,数学学习的能力就高,而有的同学发散思维比较厉害,数学学习的效果就不是很好。这时就考验老师的影响力了。老师本来就不该戴着成绩这个有色眼镜看待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需要肯定。对于数学题做的不好的学生,老师的一句批评,一个白眼,可能会严重伤害到他的自信心,会让他感觉到失败,这样屡次的“失败”,久而久之也很可能让他们的心灵受到“创伤”[3]。

所以,作为一个初中数学老师,我要尽量的做到不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我会尽我所能去挖掘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天分和潜能,虽然不能保证让所有人的数学都都学好,但要努力让每个同学都达到他们学习数学的最好状态。

三、加强老师自身的素质和知识

新课程标准下,要想跟学生很好的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就要求老师自身的素质和知识也必须做出适当的提高。

首先,老师要以新一代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有机的结合个方面的知识,把数学教学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用自己的能量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的简捷和高校。

其次,老师应该时刻保持一个为人师的良好状态。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疑惑的时候,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学生清楚的讲解。这就要求老师本身的数学功底一定要过硬,能够随时满足不同的学生提出的不同的问题,并及时迅速的给出正确的解答。看似简单的初中数学,想要彻底的掌握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老师们一定要加强自身的数学基础,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学生一同学习,保证能够给学生提供及时的解答。

最后,除了数学基础的知识,授课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技巧。比如计算机的使用。有些年龄比较大的老师,和计算机接触的比较少,而现在的课堂又基本都是多媒体教学。对于多媒体教学的有效运用,对于课堂的活跃和有效性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所以,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较薄弱的老师,应该主动参与计算机的技能培训,做到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软件,如Office等软件的操作[4]。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多运用多媒体,以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化,培养学生具体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论: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的教学理念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理性的说,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不是简简单单的为了应付初中的考试,除了以后生活中的实践和基本运用,初中数学还是以后学习生活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所以,初中数学的掌握,对于每个人都是很关键的。对于老师而言,鉴于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自己学习,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用一颗公正的心去面对每一个同学,摘掉传统教学中以“成绩”衡量学生好坏的这个有色眼镜,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强化自己的数学基础知识等等。

总之,我们要创立的,是能够促进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它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教育方式,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创造出适合每一批学生的初中课堂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湘徕.浅谈新课程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10,(1):57-58.

[2]许建羽.浅析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J].消费导刊,2009,(2):187-188.

[3]陈登君.一个初中数学老师的困惑[J].数学教研,2013,(5): 66-66.

[4]王秀明.善用教学方法 打造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99-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