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班打击乐《过新年》教案(附变通总谱)

来源:化拓教育网
 .

实训幼儿园音乐领域教育活动计划表

班 级 主教学生 学号 参与学生 活动名称 1、学习看指挥,分声部演奏乐曲。 2、能够在看、听、说、演奏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根据图形,用嘴巴发出模活动目标 仿乐器的声音。 3、感受过新年的欢快、热烈的节日气氛,并体验到轮流演奏的乐趣。 1、图形乐谱、《过新年》教学ppt、《过新年》音乐。 2、打击乐器:鼓(瓷杯和筷子代替)、锣(鉄碗盖和筷子代替)、铃鼓(沙活动准备 锤代替)。 3、经验准备:幼儿熟悉鼓、锣和铃鼓。 一、导入乐曲,感受乐曲中乐器的声音。 1、 回忆性谈话导入主题,引起幼儿兴趣。 活动过程 (可在教案后附故事、图谱、动作说明等) 师:小朋友们,寒假过得开心吗?过年的时候你们都有些什么活动?你们看图片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出示图片) 2、 听音乐,关注乐曲中有哪些乐器。 师:我们来听一首过新年的音乐,听的时候你们要注意了,这个乐曲中有哪 .

实训时间 配教学生 学号 2015-6-15 指导教师 年龄班 大班 大班打击乐活动:过新年

.

些乐器的声音? 3、 幼儿和教师共同讨论乐曲中的乐器。 二、引导幼儿熟悉图形总谱,感受乐曲中的节奏型。 1、请幼儿根据乐曲中乐器的不同声音,用嘴巴创造出模仿性语音与乐器声音一一相配。如,鼓——“咚”,锣——“锵”,铃鼓——“沙”。 2、幼儿能够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快速反应说出图片上所指的乐器的声音。 3、幼儿倾听教师跟随音乐节奏,指出图形总谱,有节奏的用选定的模仿性语音朗读总谱。 4、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总谱,边跟老师朗读(音乐伴奏声不能太响),朗读的音色尽量模仿乐器的音色,不跟着旋律唱模仿性语音。 三、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练习。 幼儿分成三个声部,在教师指挥下进行朗读练习(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指挥)。 (1)第一遍练习:幼儿边看图谱,边跟着教师做自己这一声部的乐器演奏动作,边轻声朗读自己这一声部的模仿性语音。 (2)第二遍练习:幼儿边跟着教师做自己这一声部的乐器演奏动作,边听音乐,边轻声朗读自己这一声部的模仿性语音。 (3)第三遍可以请掌握较快的幼儿代替教师指挥全体幼儿进行练习。 四、指导幼儿演奏乐器和练习。 1、幼儿观察教师带来的自制打击乐器,通过倾听它们发出的声音,从音色来判断可与图片中哪种乐器相配。(鼓——瓷杯和筷子代替、锣——鉄碗盖和筷子代替、铃鼓——沙锤代替) 2、把乐器发放到相对应的声部,幼儿在教师手击节奏型的方法指挥下演奏 .

.

乐器。(第一遍练习时不播放音乐,并跟根据幼儿反应速度放慢节奏) 3、幼儿可交换乐器演奏。 一、教材分析(包含音乐的名称、背景、曲式结构分析、故事内容等) 《过新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的儿童歌曲,二四拍,五声C宫调式,单乐段结构。 歌曲采用了汉族民间音调和秧歌舞的节奏特点 歌曲中用“咚咚锵”模拟锣鼓声,增添了欢快、热烈的节日气氛,把孩子们喜气洋洋过新年的欢乐场面描绘得十分生动。 二、活动的重难点(需从活动目标中总结) 重点:幼儿能够在看、听、说、演奏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根据图形,用嘴巴发出模仿乐器的声音。 难点:幼儿学习看指挥,分声部演奏乐曲。 活动反思 三、教学策略(突破中难点所运用的策略) 1、幼儿通过模仿乐器的声音对图谱进行认读,熟悉了乐曲每个声部的声音及变化。 2、活动过程循序渐进,从看图谱进行认读,到分声部跟着教师做演奏动作,到最后用乐器分声部演奏。 四、教学效果(对活动环节具体内容的分析,总结每环节的目的) 1、以回忆性谈话和图片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2、幼儿通过模仿乐器的声音对图谱进行认读,熟悉了乐曲每个声部的声音及乐曲的节奏型。 3、幼儿看指挥通过分声部徒手演奏了乐曲,熟悉了自己负责的节奏,为接 .

.

下用乐器演奏做好了准备。 4、幼儿在教师指挥下用乐器分声部演奏乐曲,体验到轮流演奏的乐趣。 五、试教感受 小组建议 及评分(优点、缺点及建议)

小组评分: 附:

《过新年》图形乐谱

《过新年》基本节奏型图形谱

.

.

《过新年》变通总谱

.

.

配器方案:

—— 鼓(瓷杯和筷子代替)

——锣(鉄碗盖和筷子代替) ——铃鼓(沙锤代替)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