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单县【简介】更新

来源:化拓教育网


单县( 拼音: shàn xiàn)

单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苏鲁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人口119万,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

单县因舜帝之师单卷在此居住而得名。是汉朝女政治家吕后的故里。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黄鹂翠柳鸣,醉卧桃园东。李白、杜甫、高适、陶沔四君子在单县留下了大量光辉诗篇。“百狮坊”、“百寿坊”以其雄浑的气势、精美的透雕石刻誉满天下。武术之乡、楹联之乡全国闻名。

单县是著名的湖西革命根据地。刘少奇、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改革开放以来,单县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胡锦涛、吴官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单县视察工作。

单县交通便利,素有“中原锁钥、四省通衢”之称。处于京沪、京九、陇海、新石四条铁路干线“井”字型结构中间,东距徐州100公里,西到菏泽80公里,南到商丘60公里,北至济宁100公里,105国道、定砀公路、菏徐公路、单虞公路纵横全境。将要建设的菏徐高速、济商高速在单县呈“十字”交叉。至徐州机场、济南机场、郑州机场均在3个小时以内。菏泽海关直通青岛港、日照港,商检、口岸、集装箱公司运营配套,方便快捷。

单县地处华北平原中心地带,土地肥沃,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是国家商品粮棉基地县、油料基地县、平原绿化标准县、中国西红柿之乡、中国青山羊之乡。年种植棉花50万亩,瓜菜72万亩,花生30万亩,全县形成了1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被山东省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分别达到13个。255平方公里黄河故道茫茫林带和30万亩以杨

树、桐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使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7%,林木蓄积量260万立方米,年可采伐量30万立方米。青山羊、小尾寒羊和鲁西南大黄牛品质优良。全县大牲畜存栏15万头,生猪存栏50万头,羊存栏260万只,禽类550万只。

单县水资源丰富,全县可利用水量为3.4亿立方米。山东省第二大平原水库——浮龙湖水库,总储水量1亿立方米,三万五千亩水面碧波荡漾,水产品种类繁多,风景区旅游和水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单县矿产资源丰富。全县煤炭面积123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20.5亿吨,同时还有大量的地热资源。

单县整合资源优势,大力培植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塑料制品、机械制造六大产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化工有限公司、四君子集团公司、百寿坊食品公司等一批企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崭露头角,橡胶促进剂、防老剂、四君子系列白酒和饮料、固体羊肉汤、可吸收性医用缝合线等众多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欧美、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城区实施了绿化、净化、亮化,完善了基础、服务设施,有一流的宾馆、美丽的花园、经典的娱乐城、现代化的购物中心。人居环境优美。在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的基础上,构架起了承载各类项目的城市发展框架。占地24.3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有存量土地。已完成“一心”即行政、商业、文化、娱乐、服务中心,“两翼”即一、二类两个工业园区,三纵、三横六条主干道和东沟河绿色长廊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开工建设了水、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对投资者,政府只保留司法、监督、税收权和出让管理、收益权,形成多元化投资建设格局。让客商最低门槛进入、最低成本经营、最高效益回报,使园区成为“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投资宝地”。到2004年9月,已有加拿大、丹麦、香港、浙江、青岛等36家企业入园,10多个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其中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有14个。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工业

化战略,努力服务外来投资企业,在土地出让、水电供应、证照办理、抵押贷款、税费减免、引资奖励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和优惠政策。对外来投资企业予以重点保护,实行封闭管理。对外来投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忠实践行对客商作出的各项承诺。尊重客商的生活习惯,维护客商的合法权益。凭借丰富的农副产品、自然资源、电力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明显的区位优势,充足的土地储备,便利的交通条件,辐射中原大地的巨大市场,单县已逐步成为海内外企业占领中国大陆市场和沿海企业转移内陆的首选承接地之一。

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工业立县为目标,在推进工业化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构筑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在市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坚持以做大做强龙头为目标,在农业产业化上实现新突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四高”为目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政区 人口 全县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502个行政村。年末全县总人口118.76万人,其中城镇非农业人口14.27万人。人口出生率10.86‰,死亡率6.18‰,自然增长率4.68‰。有少数民族22个,3320人。

经济概况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4.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56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27.19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13亿元,增长20.5%,三次产业比例为37.9∶41.9∶20.2。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78亿元,增长22.7%。实现财政总收入4.04亿元,增长4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2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8.7%。税收总收入3.27亿元,增长49.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61亿元,比年初增加6.8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42亿元,比年初增加5.6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32亿元,比年初增加7.18亿元。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4.68亿元,比上年增长8.5%,粮食总产58.7万吨,

增长20.5%;棉花总产3.4万吨,增长-0.6%;油料总产5万吨,增长-12.3%;水果总产22.5万吨,增长-12.1%;蔬菜总产15.37万吨,增长2.5%。肉类总产11.21万吨,禽蛋总产5.7万吨,奶类总产0.36万吨。水产品总产1万吨,增长7.53%。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450公顷。全县农机总动力189.6万千瓦,增长2.9%。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2家,实现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34.0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5.06亿元,增长46.88%。实现利税4.93亿元,增长46.9%;实现利润2.39亿元,增长42.7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201.93,比上年提高13.49个百分点。

建设 环保 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6.6万立方米/日,用气人口9万人。新建、扩建城市道路面积0.9万平方米,公交营运车辆达到70标台,城市园林绿地7.4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资质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7535万元,增长10%;实现利税5896万元,增长6%。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8%。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5个,完成投资额3600万元,增长6%。

交通 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2235公里。公路旅客运输量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公路货物运输量456万吨,增长12%。民用汽车拥有量3500辆,增长167.38%;其中私人轿车190辆。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296万元,增长103.0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6350万元,增长50%;邮政业务总量1946万元,增长4.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5.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2.52万户,电话普及率32.27部/百人,互联网用户0.9万户。

贸易 旅游 全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实现进出口总值3544万美元,增长18.1%,其中出口总值3264万美元,增长20.4%。新签利用外资项目5项,合同外资额2500万美元,增长34%;实际利用外资1213万美元,增长52.58%。

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650万美元,增长18%;完成营业额158万美元,增长30%;外派人员56人次,增长55%;年末在外人数45人次,增长30%。主要旅游景点有牌坊街、湖西革命烈士陵园、黄河故道风景区、仙人湖公园、胜利公园、慧光公园。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6万人次,增长78.17%;实现旅游总收入2505万元,增长401%,其中外汇收入1.1万美元。

教科文卫体 有普通高中9所,在校生3.17万人。普通初中45所,在校生5.09万人。小学257所,在校生10.66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36人。共取得市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48项,其中获得省科技奖励1项。专利申请量38件,授权专利20件。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1处,群众艺术馆1处,文化馆1处,档案馆1处。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和94%。有卫生机构32所,其中,医院、卫生院29所,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所,妇幼保健机构1所。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1753张,卫生技术人员2964人,其中,执业医师1169人,注册护士1328人。有体育馆2座,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8枚,其中金牌4枚。

社会生活 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828元,增长10.80%。农民人均纯收入3444元,增长12.6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97元,增长5.11%;人均居住面积23平方米。企业养老、机关事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332人、21756人、35000人、28000人和14026人,比上年分别增加31人、60人、3837人、5000人和1998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2576.9万元,支出1402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0万人。全县城镇低保最低生活保障救助73800人,农村定期救济158220人。全县福利彩票销售569.5万元,增长3.7%。社会福利企业6个,安置残疾人员63人。

社会生活 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平方米。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828元,增长10.80%。农民人均纯收入3444元,增长12.6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97元,增长5.11%;

人均居住面积23平方米。企业养老、机关事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332人、21756人、35000人、28000人和14026人,比上年分别增加31人、60人、3837人、5000人和1998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2576.9万元,支出14020万元。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0万人。全县城镇低保最低生活保障救助73800人,农村定期救济158220人。全县福利彩票销售569.5万元,增长3.7%。社会福利企业6个,安置残疾人员63人。

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介于东经115度48分-116 度24分和北纬34度34分-34度56分之间,隶属中国牡丹城-菏泽市,总面积1650平方公里。地属北温带黄河冲积平原,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3.9摄氏度,境内旷野坦荡,地阜物华。 单县地处四省交汇之地,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和齐鲁的要道。济商公路、定砀公路、菏徐公路、单虞公路横跨单县境内。单县处于陇海、京九、津浦、新石四大铁路干线的“井”字型结构腹地。单县属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高度为38.5至59m,高差 20.5m,地面坡降18000至1/1000。县境南邻黄河故道,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冲积形成各种微地貌类型:河滩高地,面积20.98万亩,占总面积的8.5%;河槽地,面积3.68万亩,占总面积的1.5%;背河槽状洼地,面积7.2亩,占总面积的2.9%;决口扇形地,面积26.19万亩,占总面积的10.6%;浅平洼地,面积5 .38万亩,占总面积的2.2%;缓平坡地,面积183.6万亩,占总面积的7.2%。据 1983年土壤普查结果,土壤分为三大类:即潮土、盐土、风沙土。潮土类,面积180 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92.73%。盐土类,面积0.67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0.06%。据1996年土地变更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6509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19424.13公顷(1791362.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2.4%,其中水浇地 54815. 06 公顷(822225.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5.9%;旱地64059.33公顷(822225.9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3.6%;菜地549.61公顷(8244.2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5%; 园地3196.8公顷(47953.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9%;林地9784.0公顷(146760.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2745.5公顷

(341183.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3.8%;交通用地4007.0公顷(60105.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4%;水域5000.1公顷(75002.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0%; 未利用土地932. 3 公顷(13985.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5%。

该县土地资源有以下突出特点

(1)部分土质较差, 旱地面积大于水浇地面积,说明该县农业生产水平较低,抗御干旱的能力差。

(2)后备资源不足。 该县未利用土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5%,况且,还有一些不能开发利用, 后备土地资源不足问题十分突出。基本农田保护区.1996年耕地总面积119424.2公顷,划出基本农田面积102704.6公顷,一般农田16719.6公顷。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a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bb的基本国策,加大耕地保护管理力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满足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需求。对已批准的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和建制镇及其它乡镇建城区以外的稳产、高产田,都划为基本农田,其余的都划为一般农田。单县远离黄河130多公里,处于引黄末梢,地表水贫乏、 地下水不足是单县的水利状况。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94.6mm,多年平均径流87mm, 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43亿立方米,水库、塘坝等的总调蓄能力为1.6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98亿立方米。为了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单县按照aa南河、北闸、中间井bb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坚持aa以井保丰,以河补源,拦蓄结合,旱涝兼治bb的治水方针,实行水、旱、风、沙、碱、渍综合治理,已形成旱能浇、涝能排的水利网络体系,使单县的水利条件和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年来我们大搞水利建设。止于目前,全县共开挖、疏浚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河道22条,总长418.8公里,建节制闸34座;桥梁466座;涵洞140座; 开挖一、二、三级排水沟1388条,总长2970公里;改造涝洼地面积48万亩;打机井26027

眼,配套21534眼;建扬水站56座,拥有水利机械22380台套;尤其是东鱼河徐寨节制闸的建成,浮岗水库的恢复利用(详见简介),为单县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灌溉保证。目前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已达到105亩。

单县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

(1)石油、天然气。经中原油田勘探局勘探资料表明,预测总储量石油约42.3亿吨,天然气约6亿立方米,埋深约3000--4000 米左右;

(2)煤层气。据有关专家预测和资料表明,菏泽地区煤层气最佳 方位就在单县以北与成武交界的乡镇,面积约406平方公里,储量约380亿立方米,埋深经在1000--1600米左右;

(3)煤炭资源。预测含煤面积约678平方公里,约304亿吨, 其中埋深在-400─--500米的煤炭占单县含煤总储量的60%,约1185亿吨, 煤层厚4.3米,煤种为优质气、肥煤。单县煤田曹马--孙溜段,煤田普查已于1998 年12月被省地矿厅、省财政厅批准立顶,并下发文件。勘探经费即将到位,下在做勘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4)铁矿。矿层单层,一般2--4米,最厚12.84 米, 总厚48.75米,矿体长1500米,宽300米,矿石中铁品位25.44%;(5)矿泉水。面积约167平方公里,经过抽水试验确定的矿泉水允许开采量687立方米/d,含碘、锶、矿化度三项指标已经达到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已经省级、国家级鉴定并由鲁地矿泉水发1996(45)号文件公布,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有待开发利用。 历史沿革 单县古称单父,由舜帝的老师单卷居住地而得名。周成王封少子臻于此,为单子国。春秋初期,属宋国,后为鲁国单父邑。战国初期,复属宋国。宋灭,改属齐国。秦置单父县,属砀郡,此为单县建县之始。汉代三次为县侯国,一次为县王国。隋朝恢复单父县。唐末置辉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单父县,其地直属单州。次年7

月,降单州为单县,单县由此定名,一直沿用至今。民国期间,先后属济宁道、曹濮道和国民党山东省第二专署、第十一专署。1939年,日本侵略军建伪单县公署。1940年3月,共产党在单县东南部张寨一带建立单县抗日政府。1943年7月,在单县东北部建立金曹县抗日政府。1944年6月,在单县西南部建立临河县抗日政府;9月以单县东南蔡堂、吴溜地区为依据建立砀山县(1947年曾一度改为华砀县)。1945年12月,临河县改为单虞县。1946年2月,撤销金曹县。1949年2月,砀山、虞城(东虞城)两县黄河故道以北地区,划归单虞县。1949年8月,平原省湖西专署机关进驻单县城,同时,撤销单虞县,恢复原建置,统称单县。1952年11月,随湖西专区改属山东省。1953年8月湖西专区撤销,单县归属菏泽专区。1958年12月,菏泽专区撤销,改属济宁地区。1959年7月,菏泽专区恢复,复属菏泽专区,现属菏泽市。

1994年12月29日,撤销浮岗集乡、李新庄乡,设立浮岗集镇、李新庄镇(鲁政函民字[1996]67号)。

1998年11月9日,撤销李半庄乡,设立莱河镇(鲁政函民字[1998]32号)。1998年底,单县辖37个乡镇。1999年12月22日,撤销杨楼乡,设立杨楼镇(鲁政函民字[1999]37号)。

2000年,千禧年,单县开始迈入经济发展的正轨.

2001年,单县辖14个镇、6个乡:时楼镇、单城镇、莱河镇、孙溜镇、郭村镇、高韦庄镇、浮岗镇、黄岗镇、杨楼镇、蔡堂镇、朱集镇、终兴镇、徐寨镇、李新庄镇、谢集乡、高老家乡、曹庄乡、龙王庙乡、张集乡、李田楼乡。

2002年5月14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单县撤销龙王庙乡,设立龙王庙镇,其行政区

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单县辖16个镇、4个乡。

县政府驻地原单城镇于2007年撤销,现设为南城、北城、东城、园艺四个街道办事处。县城区面积108.2平方公里,人口30.8万人,其中非农产业人口28万人。

2010年10月撤销李田楼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李田楼镇,镇政府驻原李田楼乡政府驻地;撤销谢集乡,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谢集镇,镇政府驻原谢集乡政府驻地;撤销孙溜镇,以其原行政区域设立东城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孙溜镇政府驻地。

至此,单县已有四个街道办事处,即南城街道办事处,北城街道办事处,园艺街道办事处和东城街道办事处

单县县委、县政府和全县百万人民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到单县兴办实业,实现您与我县的共同发展!

开放的单县欢迎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