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所接收的信息越来越五花八门,越来越难以控制,这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遭到了影响,发生轻度的扭曲。又由于现在的大学生教育对犯罪学及心理学的普及较低,大学生的犯罪率也在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所谓大学生投毒案、大学生失联、大学生宿舍惨案等出现。这样的趋势我们大学生不得不重视起来。
高校犯罪频繁发生,已经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稳定环境以及社会的和谐。究其原因,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人文精神缺失和法制教育观念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大学生对他利的漠视和法制观念淡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心理疏导缺位。很多高校犯罪事件的根本原因都是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低下。也就是说,大学生犯罪都是因为大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
我们先看下面的例子: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女大学生张超伙同男友抢劫杀人碎尸案日前尘埃落定:最高改判张超为死缓。17日上午,其男友谢宏在丽江被执行决。张超于2007年6月与被害人木鸿章在丽江市某夜总会相识,木鸿章常约张超吃饭会友,并先后送了价值2万多元的财物。张超遂与男友谢宏商议暴力劫取木鸿章 财物。之后,谢宏的好友陈光吕接到谢宏电话,也赶到丽江,并与谢宏购买了尼龙绳、橡胶手套等作案工具。12月19日,张超将木鸿章骗至自己租住的房屋,谢 宏、陈光吕对其实施抢劫、套取银行卡密码后,用尼龙绳将其勒死,将尸体肢解为260多份,包装后抛入玉龙新县城护城河内。随后3人相继在丽江、昆明被 机关抓获。由于案例较多,这里不一一列出
通过分析大部分的高校犯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不良心理。虚荣心理,心理学上认为虚荣心理是指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从物质或精神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爱慕虚荣的人多为外向型、冲动型、做作型性格特征,待人接物突出自我,常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浮躁,行为反复易变;攀比心理,所谓攀比心理,是刻意将自己在智力、能力、生活条件等方面与别人进行比较,并希望超越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报复心理;报复心理是指在社会人际交往中,意图以暴力、语言等攻击的方式对那些曾给自己带来伤害或不愉快的人发泄不满的心理状态,俗称“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嫉妒心理,妒忌就是一种心胸狭窄、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的病态心理表现形式,俗称“红眼病”,在特定情况之下,一个人卓越的声誉、地位、学识,财富、相貌,爱情、家境都可能引起别人的嫉妒;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对事物所作的反应跟当事人的意愿或多数人的反应正好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
针对高校犯罪日益增多的问题,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了解犯罪学方面的知识,以学习为主,同时也要重视社会交往方面的能力培养,多参加校内或义工组织举行的活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世界名著以及心理学方面和犯罪学方面的书籍。多锻炼自身,做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甚至可以以谈恋爱的方式来缓解自己心理上的压力,还能相互促进双方的成长。在遇到一些难以忍受的问题是,可以找同学倾述,不能憋在心里照成心理疾病。努力让自己做一个人格健全,人生观价值观时间观都健康的高校大学生。
而作为高校教育方,应当加强品德教育,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针对大学生犯罪应实施挽救和教育的 。要深刻的
认识到,预防是减少犯罪的最有利的办法,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司法机关和社会个方面的共同任务。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服务。这样可以:引导大学生控制情绪,增强社会应变力,学会处理现实与愿望的矛盾,学会自我调试,做事前理智思考;注意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放弃自卑心理,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轻松愉快之中;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性问题,指导大学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正视恋爱关系,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
对大学生的培养与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社会个部门也都负有重大责任。各级党政组织要加强廉政建设,端正党风建设,给大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让大学生在良好的社会下健康成长;各级行政部门应当用心尽力的利用多种渠道消除文化垃圾,进化文化市场,给学生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职能部门则应力所能及地为大学排忧解难。要切实采取可行的措施,优化社会大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加强教育领导,把大学生犯罪率降到最低限度。
家庭因素也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关键。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不能轻易忽视,要重视起来,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引导孩子的成长往好的方向发展。不仅如此,家长应定期的和孩子联系,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等近况,给孩子带去足够的家庭温暖。同时,要给孩子自由发展兴趣的空间,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思考生活的能力。让孩子了解犯罪学的基本知识,时刻培养孩子的法制意识及社会道德感。
预防和减少大学生犯罪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大学生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爱和保护,大学生违法犯罪预防体系和改造体系是一项有待全社会关注的工作,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刑法等法律法规的完善及社会综合预防、教育的加强,使得针对大学生犯罪的系统法律规范和制裁教育措施更加健全起来,从而真正达到减少和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目的,为大学生营造良好、净化、绿色、阳光的成长环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