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预算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论文

来源:化拓教育网
浅谈预算外资金

学院:经管学院 学号:6302709072

班级:会计092 姓名:龚杰

摘要:在余老师的《预算会计》这门课程的第八章《行政单位负债和净资产的核算》中讲到了预算外资金的上缴方法及核算处理。预算外资金,是不纳入预算治理,但却用于满足履行其职能需要的财政性资金,下面我们就从各方面分析了解一下预算外资金。 关键字 :预算会计 预算外资金 应缴财政专户款 一 预算外资金的释义

预算外资金是指根据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主要包括:

1.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收取的行政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等。 2.按照或省级及其财政,计划(物价)部门规定,收取的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3.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规定从所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集中收取的管理费及其他资金。

4.用于乡(镇)开支的乡(镇)自筹资金和统筹资金。 5.其他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二 预算外资金的性质特点及本质特征

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财政性。预算外资金也是财政性资金,但不是由财政集中分配 ,支配权和使用权属于各地方财政和有关行政事业单位,采取收支两条线的财政专户管理办法。

2.专用性。从预算外资金的历史发展进程看,设置预算外资金,在多数情况下,是为了保证某些专项支出。

3.分散性。预算外资金是一种非集中性资金,由多种项目构成,并由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分别掌握使用,无论从资金来源还是从使用单位与用途来看,都是有别于预算内资金的一种非集中性资金。 预算外资金的本质特征是:

(1)凭借国家赋予的权利,或是国家信誉取得的; (2)经过规定程序批准后方可收取;

(3)其所收取的收入,单位不能记作单位科目,必须按规定上缴财政专户;

(4)由财政专户拨回单位的财政资金,单位才可按规定记作事业收入; (5)单位预算外资金的使用,必须编制收支计划,按规定程序批准后执行;

三 预算外资金上缴财政的方法及核算

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各单位需支用财政专户资金时,应先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说明款项的用途和数量,经财

政部门审查批准后,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其中少数有特殊需要的预算外资金,经财政部门核定收支计划后,可按确定的比例或收支结余的数额定期缴入同级财政专户。

行政事业单位应设置“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及“应缴财政专户款”账户。在“应缴财政专户款”总账户下,按预算外资金收人类别设置明细账。

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上缴同级财政专户的办法有3种: 1.预算外资金全额上缴财政专户

行政单位在收到预算外资金时,不能直接作为收入处理,应在缴入同级财政专户后,待同级财政拔付给本单位使用时,才作为收入处理。 单位收到应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上缴财政专户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2.预算外资金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

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时,留用部分作为收入处理,上缴部分增加“应缴财政专户款”。

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应缴财政专户款

事业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事业收入 应缴财政专户款 缴入财政专户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3.预算外资金按结余上缴财政专户

行政单位平时取得的预算外资金,直接作为收入处理,定期将结余数上缴财政专户。

行政单位取得预算外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行政单位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应按结余数: 借:预算外资金收入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事业单位取得预算外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等 贷:事业收入

事业单位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应按结余数: 借:事业收入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缴入财政专户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

四 预算外资金历史和现状

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后,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开始把原来预算内的一部分收入,放到预算外管理,国家财政资金开始分为预算内和预算外两部分,这才形成预算外资金这个特殊范畴。十年时期,预算外资金迅速膨胀,1976年已相当于预算内收入的35.5%。1979年我国进入全面改革的新时期,对地方预算扩大了自主权,对企业放权让利,所以预算外资金的增长超过任何一个时期,已经成为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和问题,按当时口径统计的预算外资金的增长变化有以下四个特点:

(1)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1992年比1978年增长11倍,相当于预算内收入的97.7%,名副其实地成为国家的“第二预算”。 (2)预算外资金历年增长速度均超过同年的GDP和预算内收入的增长速度,造成资金的严重分散。

(3)从预算外资金结构看,一向是企业和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居主导地位,从近几年变化趋势看,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部分增长

较快,比重上升,地方财政管理的部分绝对数和比重下降的幅度都较大。

(4)由于管理不严,财经纪律松弛,化预算内为预算外、化生产资金为消费基金、化公为私等现象有所滋长和蔓延。因此,预算外资金迅速增长,已成为预算内收入占GDP的比重偏低的重要原因,也是当时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和消费基金膨胀的重要原因。 五 我国预算外资金存在的问题

(1)对预算外资金的取得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

(2)预算外资金冲击预算内收入,将财政可支配资金分散到各地方、部门与单位,造成国家财政集中性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国家财政长期陷于困境。

(3)过度膨胀的预算外资金在瓦解权威的同时,还极大加重了企业与个人的负担,特别是国有企业和农民的负担。 六 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治理的措施

针对预算外资金治理工作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建议各级财政部门围绕财政综合预算的总体目标,从健全机制、规范运作两个方面逐步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同管。

(1)深化“收支两条线”治理改革,积极推进综合财政预算

(2)积极借助科技手段以及高效、智能的网络治理系统,彻底改革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

(3)切实完善配套措施和法规建设,努力提高预算外资金的治理效率

参考文献

《预算外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预算外资金管理初探》

《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 《预算会计》课件

会计092 龚杰 翘了两次课打球,总共上了13次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