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学生学习道德、法律知识和培养公民素养的重要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将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旨在为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要以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为指导。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质特征的基本素养。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品质、学习品质、创新品质、情感品质和文化品质等五个方面。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是教学的核心任务。
思维品质是核心素养之一。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判断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等素质。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要能够正确认识道德和法律问题,能够理性思考和发表看法,提高对道德与法律问题的认知水平。
学习品质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重要方面。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应该具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学生需要掌握主动获取、整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和法治素养。
创新品质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同样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态度,培养学生解决道德和法律问题的能力。学生应该具备思考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形成的道德观和法治观。
情感品质和文化品质也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律素养的重要因素。情感品质包括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学生要具备正确认识道德和法律问题的情感态度,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文化品质则是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国际意识和全球视野。 二、课程目标设计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中,课程目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课程目标是课程教学的核心,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设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首要目标。在课程目标设计中,需要明确体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例如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情感品质和文化品质。
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注重实际应用的学科,课程目标设计应该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法律和道德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课程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决定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要注重全面素质教育,课程目标设计要突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素养、科学素质和创新品质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和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分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模拟法庭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注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互联网等,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品质的有效途径。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四、评价方式及意义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中,评价方式及意义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能够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平时表现评价、课堂表现评价、个人作业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既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 评价方式要注重能力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体现,评价方式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品质、创新品质、情感品质和文化品质的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
评价方式要注重动态评价。动态评价是评价的重要特点,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进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考试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动态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评价方式应该注重激励作用。评价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肯定、鼓励和奖励,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长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保障,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支撑的一项重要教育改革。这种教学研究意味着教育教学的深入变革和创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教学研究也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大责任和使命,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希望全国各级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能够重视这一研究,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入改革,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