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分离工程》试卷及问题详解

来源:化拓教育网
实用标准文档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如果设计中给定数值的物理量的数目等于 设计变量 ,设计才有结果。

2. 在最小回流比条件下,若只有重组分是非分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

组分,存在着两个恒浓区,出现在 精镏段和进料板 。 ——气相分率(气体量/进料量)

位置。

3. 在萃取精镏中,当原溶液非理想性不大时,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组分

1形成具有较强 正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 负偏差或理想 溶液 ,可提高组分1对2的相对挥发度。

4. 化学吸收中用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速率的增强程度,增强因子E的定义是 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L)/无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0L) 。

5. 对普通的N级逆流装置进行变量分析,若组分数为C个,建立的MESH方程在全塔有 NC+NC+2N+N=N(2C+3) 个。

6. 热力学效率定义为 ; 实际的分离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热力学效率必定 于1。 7.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 溶剂 的性质,对溶液施加

压力,克服 溶剂的渗透压 ,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分离过程。

二、推导(20分)

1. 由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式推导图1单级分离基本关系式。 c

zi(Ki1)i1(Ki1)10 式中: Ki——相平衡常数;

文案大全

2. 精馏塔第j级进出物料如图1,建立MESH方程。

实用标准文档

三、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 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Ki=yi/xi 。 2. 关键组分的定义是什么;在精馏操作中,一般关键组分与非关键组分在顶、釜的分配情况如何?

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回收率的组分。

LK绝大多数在塔顶出现,在釜中量严格控制; HK绝大多数在塔釜出现,在顶中量严格控制; L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顶出现; H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釜出现。

3. 在吸收过程中,塔中每级汽、液流量为什么不能视为恒摩尔流? 吸收为单相传质过程,吸收剂吸收了气体中的溶质而流量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增加,气体的流量相应的减少,因此气液相流量在塔内都不能视为恒定。

4. 在精馏塔中设中间换热器为什么会提高热力学效率?

在中间再沸器所加入的热量其温度低于塔底加入热量的温度,在中间冷凝器所引出的热量其温度高于塔顶引出热量的温度,相对于无中间换热器的精馏塔传热温差小,热力学效率高。 5. 反应精馏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1)产物一旦生成立即移出反应区;(2)反应区反应物浓度高,生产能力大;(3)反应热可由精馏过程利用;(4)节省设备投资费用;(5)对于难分离物系通过反应分离成较纯产品。 四、计算(1、2题10分,3题15分,共35分)

1. 将含苯0.6(mol分数)的苯(1)—甲苯(2)混合物在101.3kPa下绝热闪蒸,若闪蒸温度为94℃,用计算结果说明该温度能否满足闪蒸要求?

文案大全

已知:94℃时P001=152.56kPa P2=61.59kPa

2. 已知甲醇(1)和醋酸甲酯(2)在常压、54℃下形成共沸物,共沸组

成X2=0.65(mol分率), 在此条件下:p1090.24kPa,P2065.98kPa求该系统的活度系数。

3. 气体混合物含乙烷0.50、丙烷0.4、丁烷0.1(均为摩尔分数),用不挥发的烃类进行吸收,已知吸收后丙烷的吸收率为81%,取丙烷在全塔的平均吸收因子A=1.26,求所需理论板数;若其它条件不变,提高平均液汽比到原来的2倍,此时丙烷的吸收率可达到多少。

实用标准文档

2006-2007学年第2学期考试参考答案 (A)卷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设计变量 。

2. 精镏段和进料板。

3. 正 ;负偏差或理想。

4. 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L)/无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2.

yixii1i1i1ccczi(Ki1)

v(Ki1)1GiM,jLj1xi,j1Vj1yi,j1Fjzi,j(LjUj)xi,j(VjWj)yi,j0GiE,jyi,jKi,jxi,j0(k0L)。

5. NC+NC+2N+N=N(2C+3) 。 6. B分离(-W净); 小 。 7. 溶剂 ;溶剂的渗透压 。

二、 推导(20分)

1. 设VF气化分率

物料衡算式:FziLxiVyi=(1-)FxiFyi相平衡关系式:xiKiyi (2)

yiKixi (3) 将(3)代入(1)zi(1)xiKixi

整理:xiiz1(K (4)

i1) 将(2)代入(1)z)Ki(1iyyii

整理:yiKizi1(K (5)

i1)文案大全

GSYCjyi,j1.00i1GSXCjxi,j1.00i1GHjLj1hj1Vj1Hj1FjHF,j(LjUj)hj(VjWj)HjQj0

三、 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Ki=yi/xi 。

2.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回收率的组分。

LK绝大多数在塔顶出现,在釜中量严格控制; HK绝大多数在塔釜出现,在顶中量严格控制; L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顶出现; H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釜出现。

2. 吸收为单相传质过程,吸收剂吸收了气体中的溶质而流量在下降

过程中不断增加,气体的流量相应的减少,因此气液相流量在塔内都不能视为恒定。

3. 在中间再沸器所加入的热量其温度低于塔底加入热量的温度,在

中间冷凝器所引出的热量其温度高于塔顶引出热量的温度,相对于无中间换热器的精馏塔传热温差小,热力学效率高。 4. (1)产物一旦生成立即移出反应区;(2)反应区反应物浓度高,

生产能力大;(3)反应热可由精馏过程利用;(4)节省设备投资费用;(5)对于难分离物系通过反应分离成较纯产品。

四、计算(1、2题10分,3题15分,共35分) 1.

(1) 实用标准文档

kizi1.14681;

同时存在,为汽液平衡态,满足闪蒸条件。

zi1.056371ki

0p112.

p0p11x10p22x20p22

101.311.1206p 3.

文案大全

p1090.24p101.3 2p0265.981.5353 lgA1.260.81(1)N1lg10. lgA181lg1.2612.73(2)A21.262.52

(AN1A) (AN11)0.95

实用标准文档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传质分离过程分为 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2. 一个多组分系统达到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的 温度、压力相同,各相组分的逸度相同 。

3. 在变量分析中,固定设计变量通常指进料物流的变量和装置的压力。 4. 某二元系常压下汽液平衡数据在y~x图中摘录如下:x1=0.25时,y1=0.35;x1=0.8时,y1=0.62,该系统一定形成共沸物,这是因为 在y-x图中,平衡线与对角线相交 (也可其它表示法) 。 5. 三对角线矩阵法用于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严格计算时,以方程解离法为基础,将MESH 方程按类型分为三组,即 、 、和 。 6. 精镏和吸收操作在传质过程上的主要差别是

。 7. 在ABC三组分精馏中,有 个分离方案。

8. 超滤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按粒径不同 选择分离溶液中所含的微粒和大分子的膜分离操作。

二、分析(20分)

1.对再沸器(图1)进行变量分析,得出:Nv、Nc、Ni、Nx、Na,回答对可调设计变量如何指定。

文案大全

2.溶液中1,2组分形成均相共沸物,分析共沸时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

压之间的关系可用式:1p0210表示。 2p

三、简答(每题5分,共20分)

1. 常压下分离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用活度系数法计算该物系

相平衡常数K的简化形式是什么方程?并说明理由。

(提示:KypssvLm,i(ppsi)iiiiix) iivpexp[RT]2. 在萃取精馏中,由相对挥发度表达式分析,为什么在加入萃取剂

后会提高原溶液的相对挥发度?

3. 精馏过程的热力学不可逆性主要由哪些原因引起?

4. 在固定床吸附过程中,什么是透过曲线?在什么情况下,吸附剂

失去吸附能力需再生?

四、计算(1、2题15分,3题10分,共40分)

1. 已知某精镏塔进料组成和操作条件下的平均相对挥发度如下:

组分 A B C D 

摩尔分率

0.00.10.30.41.06 7 2 5 0 (2.51.91.00.8ic)均

8

9

0

4

已知塔顶B的回收率为95%,塔釜C的浓度为0.9,按清晰分割法物

料衡算;不对非关键组分校核,计算最少理论板数。

实用标准文档

2. 用水萃取精馏醋酸甲酯(1)与甲醇(2)二组分溶液,若XS=0.8,馏出液量为100kmol/h,且馏出液中不含水,回流比取1.1,溶剂看成不挥发组分,计算水的加入量。

3. 某气体混合物含甲烷95%,正丁烷5%,现采用不挥发的烃油进行吸收,油气比为1∶1,进塔温度均为37℃,吸收塔压力为304kPa, 今要从气体中吸收80%的丁烷,求所需理论板数。

已知该条件下:K丁烷=1.12

文案大全

实用标准文档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参考答案(B)卷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 。

2. 温度、压力相同,各相组分的逸度相同。 3. 进料物流的变量和装置的压力 。

4. 在y-x图中,平衡线与对角线相交 (也可其它表示法)。 5. 修正的M方程 、 S方程 、和修正的H方程 。 6. 精馏为双向传质,吸收为单向传质 。 7. 2 。

8. 粒径不同 。 二、分析(20分) 1.

Nv3(C2)13C7Nc:方程数目物料平衡式 C热量平衡式 相平衡方程式 1C两相T、P相等 合计: N2C23Ni(3C7)(2C3)C4Nx(C2)1C3a(C4)(C3)1 指定:温度、热负荷、气化分率等之一均可。

1p1s2. 共沸时:k121pk1(理想气体,非理想溶液)

22p2sps1=p2ps 21三、简答

1答:常压下分离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为低压下分子结构相似物系,汽液相都为理想系,有:

文案大全

(ppi)i1,is1,ˆis1,vmL,isexp[RT]1

yiipisKxip2答:在萃取精馏中,原溶液121,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

溶液,1pss121p1ps1, 对于特定物系,2p2s不可改变,要使

2121,只有

1增加,加S后可使(1)s(1)。∴加入萃取剂后

222会提高原溶液的相对挥发度。

3答:压差、温差、浓度差。

4答:当流体通过固定床吸附器时,不同时间对应流出物浓度变化曲线为透过曲线。对应馏出物最大允许浓度时间为穿透点时间tb,到达穿透点时吸附剂失去吸附能力需再生。 四、计算

1

进料量 塔顶量 塔釜量 A 6 6 0

B 17 16.15 0.85

C 32 27.4654 4.5346

D 45 0 45

 100 49.6154 50.3846 N=1.66 2.

xSSRDSS1.1100s0.8 S0.8S88S440kmol/h3.

实用标准文档

A1K1.12lgA0. N1lg(04280.15)lgA110.5446lg0.89280.04924110.06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如果设计中给定数值的物理量的数目等于 设计变量 ,设计才有结果。

2. 在最小回流比条件下,若只有重组分是非分配组分,轻组分为分配组分,存在着两个恒浓区,

出现在 精镏段和进料板 位置。

3. 在萃取精镏中,当原溶液非理想性不大时,加入溶剂后,溶剂与组分1形成具有较强 正 偏差的非理想溶液,与组分2形成 负偏差或理想 溶液 ,可提高组分1对2的相对挥发度。

4. 化学吸收中用增强因子表示化学反应对传质速率的增强程度,增强因子E的定义是 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0

L)/无化学吸收的液相分传质系数(kL) 。

5. 对普通的N级逆流装置进行变量分析,若组分数为C个,建立的MESH方程在全塔有 NC+NC+2N+N=N(2C+3) 个。6. 热力学效率定义为 . B分离(-W净) ; 实际的分离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热力学效率必定 小 于1。

7. 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的只透过 溶剂 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 溶剂的渗透

压 ,是一种用来浓缩溶液的膜分离过程。 二、推导(20分)

1. 由物料衡算,相平衡关系式推导图1单级分离基本关系式。

文案大全

czi(Ki1)1)0式中: Ki

相平衡常数;气相分率(气体量/进料量)。

i1(Ki1

2. 精馏塔第j级进出物料如图1,建立MESH方程。

三、简答(每题5分,共25分)

1. 什么叫相平衡?相平衡常数的定义是什么?

由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状态。热力学上看物系的自由焓最小;动力学上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Ki=yi/xi 。

2. 关键组分的定义是什么;在精馏操作中,一般关键组分与非关键组分在顶、釜的分配情况如

何?

由设计者指定浓度或提出回收率的组分。LK绝大多数在塔顶出现,在釜中量严格控制;HK绝大多数在塔釜出现,在顶中量严格控制;L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顶出现;HNK全部或接近全部在塔釜出现。

3. 在吸收过程中,塔中每级汽、液流量为什么不能视为恒摩尔流?

实用标准文档

吸收为单相传质过程,吸收剂吸收了气体中的溶质而流量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增加,气体的流量相应的减少,因此气液相流量在塔内都不能视为恒定。 4. 在精馏塔中设中间换热器为什么会提高热力学效率?

在中间再沸器所加入的热量其温度低于塔底加入热量的温度,在中间冷凝器所引出的热量其温度高于塔顶引出热量的温度,相对于无中间换热器的精馏塔传热温差小,热力学效率高。 5反应精馏的主要优点有那些?

(1)产物一旦生成立即移出反应区;(2)反应区反应物浓度高,生产能力大;(3)反应热可由精馏过程利用;(4)节省设备投资费用;(5)对于难分离物系通过反应分离成较纯产品。 四、计算(1、2题10分,3题15分,共35分)

1. 将含苯0.6(mol分数)的苯(1)—甲苯(2)混合物在101.3kPa下绝热闪蒸,若闪蒸温度为94℃,用计算结果说明该温度能否满足闪蒸要求? 已知:94℃时P0

1=152.56kPa P0

2=61.59kPa

2. 已知甲醇(1)和醋酸甲酯(2)在常压、54℃下形成共沸物,共沸组成X2=0.65(mol分率), 在此条件下:

p1090.24kPa,P2065.98kPa求该系统的活度系数。

3. 气体混合物含乙烷0.50、丙烷0.4、丁烷0.1(均为摩尔分数),用不挥发的烃类进行吸收,已知吸收后丙烷的吸收率为81%,取丙烷在全塔的平均吸收因子A=1.26,求所需理论板数;若其

它条件不变,提高平均液汽比到原来的2倍,此时丙烷的吸收率可达到多少。

2006-2007学年第2学期考试参考答案 (A)卷 四、 推导(20分)1. 设

VF气化分率

物料衡算式:FziLxiVyi=(1-)FxiFyi (1)

相平衡关系式:xiKiyi (2) yiKixi (3)

文案大全

将(3)代入(1)z(1)x 整理:xziiKixiii1(K1) (4)

i 将(2)代入(1)zi(1)Kiyyii

ccc 整理:yKizizi(Ki1)i1(K (5)yixii1)i1i1i1v(K

i1)12

GMi,jLj1xi,j1Vj1yi,j1Fjzi,j(LjUj)xi,j(VjWj)yi,j0E.

Gi,jyi,jKi,jxi,j0C

GSYjyi,j1.00i1CGSXjxi,j1.00i1GHjLj1hj1Vj1Hj1FjHF,j(LjUj)hj(VjWj)HjQj0四、计算(1、2题10分,3题15分,共35分) 1.

kizi1.14681;

zi 同时存在,为汽液平衡态,满足闪蒸条件。、

k1.056371i2.

pp101x1p022x2p101p022p101.31p0190.241.1206

p2101.3p0265.981.53533.

实用标准文档

lgA1.260.81(1)N1lg10.81lgA1lg1.2612.73 (2)A21.262.52

(AN1A)(AN11)0.95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 传质分离过程分为 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分离过程两大类。

2. 一个多组分系统达到相平衡的条件是所有相中的 温度、压力相同,各相组分的逸度相同 。3. 在变量分析中,固定设计变量通常指进料物流的变量和装置的压力。

4. 某二元系常压下汽液平衡数据在y~x图中摘录如下:x1=0.25时,y1=0.35;x1=0.8时,y1=0.62,该系统一定形成共沸物,这是因为在y-x图中,平衡线与对角线相交 (也可其它表示法) 。 5. 三对角线矩阵法用于多组分多级分离过程严格计算时,以方程解离法为基础,将MESH 方程按类型分为三组,即 修正的M方程 、 S方程 、和修正的H方程6. 精镏和吸收操作在传

质过程上的主要差别是 精馏为双向传质,吸收为单向传质7. 在ABC三组分精馏中,有 2 个分离方案。

8.超滤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按粒径不同选择分离溶液中所含的微粒和大分子的膜分离操作。

二、分析(20分)1.对再沸器(图1)进行变量分析,得出:Nv、Nc、Ni、Nx、Na,回答对可调设计变量如何指定。

2.溶液中1,2组分形成均相共沸物,分析共沸时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之间的关系可用式:

文案大全

1p20表示。

2p10三、简答(每题5分,共20分)

常压下分离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用活度系数法计算该物系

2. 相平衡常数K的简化形式是什么方程?并说明理由。

(提示:KypssvL(ppsiim,ii)xiiiexp[]) iivpRT2在萃取精馏中,由相对挥发度表达式分析,为什么在加入萃取剂后会提高原溶液的相对挥发度?3精馏过程的热力学不可逆性主要由哪些原因引起?4在固定床吸附过程中,什么是透过曲线?在什么情况下,吸附剂失去吸附能力需再生? 四、计算(1、2题15分,3题10分,共40分)

1. 已知某精镏塔进料组成和操作条件下的平均相对挥发度如下:

组分

A B C D 

0.0

0.1

0.3

0.4

1.0

摩尔分率

6 7 2 5 0

(2.51.91.00.8

ic)均

8

9

0

4

已知塔顶B的回收率为95%,塔釜C的浓度为0.9,按清晰分割法物料衡算;不对非关键组分校核,计算最少理论板数。

2. 用水萃取精馏醋酸甲酯(1)与甲醇(2)二组分溶液,若XS=0.8,馏出液量为100kmol/h,且馏出液中不含水,回流比取1.1,溶剂看成不挥发组分,计算水的加入量。

3. 某气体混合物含甲烷95%,正丁烷5%,现采用不挥发的烃油进行吸收,油气比为1∶1,进

塔温度均为37℃,吸收塔压力为304kPa, 今要从气体中吸收80%的丁烷,求所需理论板数。

实用标准文档

已知该条件下:K丁烷=1.12

2006-2007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参考答案(B)卷 二、分析(20分)

Nv3(C2)13C7Nc:方程数目物料平衡式 C热量平衡式 1. 相平衡方程式 1C两相T、P相等 合计: N2C2NN(CC2)7)4)1(2(CCC3)3)33i(3CC4x(a1 指定:温度、热负荷、气化分率等之一均可。

1p1s2. 共沸时:k121kp1(理想气体,非理想溶液22p2s)

p1ps=2 三、简答

2p1s1答:常压下分离苯、甲苯、二甲苯混合物,为低压下分子结构相似物系,汽液相都为理想系,

有:

ppi)i1,is1,ˆis1,vmL,i(sexp[RT]1

Kyiipisxip2答:在萃取精馏中,原溶液

121,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文案大全

1p1sps121不可改变,要使121,只有

12p2s1, 对于特定物系,p2s增加,

2加S后可使(1)(s1)。∴加入萃取剂后会提高原溶液的相对挥发度。

223答:压差、温差、浓度差。4答:当流体通过固定床吸附器时,不同时间对应流出物浓度变化曲线为透过曲线。对应馏出物最大允许浓度时间为穿透点时间tb,到达穿透点时吸附剂失去吸附能力需再生。

四、计算

1

N=1.66 进料量 塔顶量 塔釜量 2.

A 6 6 0 xSSB 17 16.15 0.85 RDSS1.1100s0.8 C 32 27.4654 4.5346 S0.8S88S440kmol/hD 45 0 45 3.

 100 49.6154 50.3846 AK11.12lgAN1lg(0.04280.15) lgA110.5446lg0.89280.0492411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