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历史练习

来源:化拓教育网


1.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主要因为

A.中国开始遭受大规模外来侵略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C.中国开始被迫开放 D.中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 参观圆明园遗址后,你最大的感想是 ①落后就要挨打 ②战争是破坏文明的罪魁 ③维护和平,反对战争是我们的责任 ④袁世凯早该被打倒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 在山东刘公岛有一座甲午战争纪念馆,如果你是一名解说员,你将向参观的人们介绍哪些内容?①林则徐率军抵抗英军 ②邓世昌为国捐躯

③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④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日本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 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各阶级为救亡图存,进行了探索和抗争,下列事件与之相符的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 ③维新变法运动 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 2007年10月2日,世界特奥运动会在上海开幕,在我们学习的近代史中,发生在上海的事件

①《南京条约》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②洋务运动中,江南制造总局建在上海 ③1912年孙中山在上海就任大总统 ④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标志着近代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和全面加深的条约是

6. 鲁迅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开始了

A.编写《海国图志》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7.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A.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外国经济侵略作了些抵制 D.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8.19世纪60年代,某国的一位机械师要到中国谋职,你可以把他引荐给

A.孙中山 B.李鸿章 C.洪秀全 D.谭嗣同 9.下面四个选项中,与其他三项工业特点不同的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安庆内军械所

10.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正确的应当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 B.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 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11.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B.光绪帝颁布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C.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又称为“百日维新”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2.“康有为--梁启超--林旭--杨深秀”按照这四个人物归类的标准,再从以下四人物中选一个

A.李鸿章 B.谭嗣同 C.孙中山 D.林则徐 13.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A.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14.“他既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将‟,又是中国共产党初期的中央局书记。”此人是

A.鲁迅 B.李大钊 C.毛泽东 D.陈独秀

15.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16.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和领导戊戌变法的目的是 A.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B.追求资产阶级民主 C.发展近代教育 D.救亡图存

17.梁启超说过一句名言:“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下列言论与此话观点相同的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祖宗之法不可变 D.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8.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后来,有了新的内容,这新的内容是指 A.把新文化运动发展为革命运动 B.极力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C.对东西方文化有了新的认识 D.不再宣传民主和科学 19.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反对复辟倒退的斗争 B.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运动 C.资产阶级传播西方文化的运动 D.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三.材料解析题:

1.读《公车上书》,联系所学知识完成: ⑴.“公车”又称____________。 A.秀才 B.举人 C.进士 D.翰林

直接引发上书的事件是《____________》的签订。 ⑵.领导这次上书的核心人物是康有为和________。 ⑶.上书的主要内容是反对( ),请求变法。 ⑷.这次上书的意义是揭开了( ) 的序幕。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十年代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

——引自前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 ⑴.材料中这场“革命”指____________ 革命。“先生”是____________ 。 ⑵.“先生”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为中国民主革命所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A.组建了革命团体____________。

B.在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政党___________。

C.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的革命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⑶.有人认为“这场革命使中国近代历史发生第一次剧变”,原因是 ⑷.这场革命失败的一面是 四.分析探究题:

1.汇入工业文明大潮,近代中国经历了屈辱、艰辛的历程。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⑴.中国反抗西方列强的斗争为什么会一再失败?请至少答出两点原因。 ⑵.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向西方学习为什么屡受挫折?请归纳出两点以上原因。

2.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起步。史学界普遍认为,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请完成以下各题:

②分别从后两个阶段选择一名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简要说明他对中国近代化做出的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