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选修人教课标版《外国小说欣赏》《安东诺夫卡苹果》同步训练 理解巩固
1.下列加点的词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按辔徐行(pèi) 慵困(yōng) 篝火(gōu) 隽永(juàn) ....B.风驰电掣(chè) 骟马(shàn) 伛偻(yǔ) 夙愿(sù) ....C.黑黪黪(cǎn) 拾掇(duo) 分蘖(miè) 媲美(bì) ....D.黑魆魆(xū) 犄角(jī) 鹅翎(líng) 牝马(pìn) ....
答案:C(分蘖niè,媲美p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料峭 湛蓝 美仑美奂 忧心忡忡 B.富庶 荣膺 阒无一人 一望无垠 C.甘霖 馥郁 纡尊降贵 心旷神怡 D.倾圮 惬意 老态龙钟 叽叽嘎嘎 答案:A(“仑”应是“轮”)
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久前,又杀回马,再返电视台主持节目,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又迅速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B.还想让你老爸保你过关吗?老实告诉你吧,他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谁也.........救不了你!
C.离投票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凡是有损施瓦辛格形象的陈芝麻...烂谷子都被翻出来了。 ...
D.就你摊的那些活儿,我三下五除二就可以把它弄清爽!谁像你,几天也拿不下来。 .....答案:A(“杀回马”是个贬义色彩的词语,解释为“回过头来给追击者的突然袭击”,而本句语意却是褒义的,因此该项犯了感情色彩不当的毛病,并且它与“再返”有语意重复之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南昌八一纪念馆里陈列着好多种当年周恩来使用过的东西。
B.只有弄清几十年来在前进道路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我们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C.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D.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答案:B(A项是语序不当,应该修改为“南昌八一纪念馆里陈列着周恩来当年使用过的好多种东西”。C项是不合逻辑,或者说词语使用不当而将表达的意思搞反了,应该删除“伪”字。D项是搭配不当,压缩一下就是“乒乓球馆是团体”,应该将“团体”修改为“场所”之类)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①在南坡,带状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 ②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 ③在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 ④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了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 ⑤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
答案:④②①③⑤。这是一道考查语言连贯的题目。为了考试的需要,在所给的语句后
面都用了句号,实际上,将这些语句组成一个语段时,一般不会每句话后面都是句号的。
发展提高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回答问题。
打麦场旁边,辟有一方方的大麻田,大麻又密又壮,连成黑压压的一片;打麦场上耸立着谷物烤干房和禾捆干燥棚,房顶铺得整整齐齐,犹如梳理过的头发;谷仓和仓库都安着铁门,里边存放着粗麻布、纺车、新皮袄、嵌有金属饰件的马具、箍着铜箍的斗。大门上和雪橇上全都用火烙上了十字架。我至今还记得,我那时曾经觉得当个庄户人是件异常诱人的事。每当阳光明媚的早上,顺着村子按辔徐行的时候,你止不住要想,人生的乐趣莫过于割麦、脱粒,在打麦场的麦垛上睡觉,逢到节日,天一亮就起身,在村里传来的教堂深沉悠扬的钟声下,到水桶旁去洗净身子,然后穿上干净的麻布衬衫、干净的麻布裤子和打着铁掌的结实的皮靴。除此之外,我想如果还能有一个健壮、美丽的妻子,穿着过节的漂亮衣裳,和你双双乘着车去望弥撒,过后又一起到蓄着大胡子的老丈人那儿去吃午饭,午饭是盛在木盘里的热气腾腾的羊肉、精白面包、蜂蜜、家酿啤酒,—— 如果能过这样的生活,人生还有什么他求呢?
我对中等贵族的生活方式还记忆犹新,——那都是不久以前的事,——它同富裕的庄户人家的生活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样都克勤克俭,同样都过着那种老派的安宁的乡居生活。比方说,安娜·格拉西莫芙娜姑母的庄园就是如此。她住在离维谢尔基村十二俄里的地方。往往当我骑马到达这个庄园的时候,天已大亮。牵着一大群猎犬,只能慢慢地撵着马走,再说又何必着急呢,――行走在朝霞绚烂、凉风习习的原野上,是何等的心旷神怡啊?地势平坦,远方的景物尽收眼底。天空轻盈,寥廓,深邃。朝阳从一旁照来,使得在雨后被大车辗得瓷瓷实实的道路好似浇了一层油,亮晶晶的,就跟钢轨一样。四周是一望无垠的大片大片倾斜的冬麦田。冬麦的禾苗,娇嫩、茁壮,青翠欲滴。不知打哪儿飞来一只鹞雏,在透明澄碧的空中盘旋,随后又一动不动地悬在空中,只是轻轻地拍着尖尖的双翼。一根根轮廓分明的电线杆朝阳光灿灿的远方奔去,而横在电线杆之间的电报线,则像是银光闪闪的琴弦,正在沿着晴朗的、斜悬的天空滑动,电报线上停着好些青鹰,——活像乐谱上黑色的音符,像极了。
6.一段的开头找出表明方位的词语,体会描写的顺序。 答案:这段文字的描写顺序清楚,是先写“打麦场旁边”,再写“打麦场上”,以空间为顺序来组织材料。
7.体会小说作者对农庄的情感。
答案:通过农庄丰收、甜美的生活描写,抒发了对农庄生活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8.说说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答案:本段在语言上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语言朴素,充满乡土气息;一是叙事兼抒情,从而使语言有浓重的感情色彩。
9.分析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答案: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具体表现为:描写景物动静结合,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色彩斑斓赏心悦目,多用叠词句法参差(长短句结合)。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
月光幻想曲 耿林莽
月光的美是画不出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摄影、电影和电视也不行。音乐呢?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地传出了月光之情的。但毕竟只能勾起一点想象,终难有置身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
秦少游《踏莎行》词曰:“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灵。 阳光明丽、开阔,朗然现一派阳刚之气,却不免有些炙热与烦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绰绰,宁静而悠远。月光,便被一种恍惚朦胧的境界所迷,这是我平日生活过的世界吗?我还是我吗?在人间,在仙境,还是在通往地狱的隧道中行走?
阳光浴人躯体,月光荡人心魄,进入精神深处,离却人间烟火,如在梦里游,长久置身月光之中,人会“异化”为幽灵的么?这或与嫦娥有关。与她的孤独、寂寞、忧郁有关,与她的绵绵乡愁织就的悲剧氛围之网有关吧。
人们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思,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条船上,抑或摇篮中,晃荡着,颠簸着,飘飘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所左右。我害怕却又迷恋于此。对于月光,只能在想象中追逐,寄期望于一个“如梦的行者”,让他作我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飘忽、去历险、去陶醉吧。
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颤颤的感觉隐约其间,像一角轻纱,一片叶子,或是失血的嘴唇抖动。月光的神秘性在于她似静犹动,在于她的孤独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残烛,一叶信笺在抖索。而当她依附于什么,笼罩着什么,便与她难以分割地构成一种幽暗的黏合,幻化出万千种迷离之境来了。
寻梦者走着,走着,影子孤单,徒步向前。月光在村庄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着的庄稼地里,在井栏边,在场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沟壑里暗暗流动。光与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间如蛇影穿梭。
寻梦者走着,走着,旷野无垠,前边有绵延的山岭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他念着姜夔的诗句,一个“冷”字该是咏月诗的千古绝唱了。那些山岭全在月光中半隐半现,冷僻而高远,且有一座古塔倾斜,立体的月光从塔顶滑下,似有丝绸碎裂的声音相伴。
寻梦者仰起脸望月,试着攀上几级塔阶。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来了荒鸡的啼鸣。
一个平淡无奇的白昼又将来临,皎月如钩,月光在渐渐地消隐……
10.请解释“人们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思,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一句中“里应外合”的意思。
答案:人们潜意识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欲望,而月光的恍惚朦胧正暗合了这一点。 11.请具体解释“立体的月光从塔顶滑下,似有丝绸碎裂的声音相伴”的含义。
答案:月光照在倾斜的古塔上,从上而下呈立体状。月光又随塔身的凹凸而时隐时现,如整幅丝绸被撕裂一般,作者用通感的手法把碎裂的样子,用撕裂的声音表达出来,化静为动。
12.请概括说明作者描述了月光的哪些特点。
答案:①幽深的或宁静而悠远;②荡人心魄或左右人的精神;③清冷的;④神秘的或似静犹动,孤独不安;⑤流动的或变幻莫测的。
13.下列对文章的欣赏,错误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尽管能悠悠地传出月光之情,但缺点是不能让人产生置身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
B.文章多次拿阳光来衬托月光,用莫奈的《日出》来说明月光的美画不出;用阳光的炙热与烦躁反衬月光的幽深宜人;用阳光的浴人躯体,突出月光的荡人心魄。
C.因为作者是一个寻梦的游子,所以在置身月光中时才会产生与嫦娥一样的孤独、寂寞、忧郁之感,才会被她的绵绵乡愁所网获。
D.作者让一个“如梦的行者”替代自己到月光中畅游,去感受月光的清冷,体会月光的神秘,捕捉月光的“蛇影穿梭”。
E.文章的结尾借对白昼将临的不乐来衬托对月光渐消的无限遗憾,意味深长,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啊。
F.文章联想丰富,想像奇异,古老的神话、优美的诗句、名画、名曲无不信手拈来,把月光描绘得生动异常。
答案:A C(A缺点不“是不能让人产生”,而是“终难有”;C作者假想了一个寻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