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下图由( )个小立方体组成的。
A.12 B.13 C.14 D.15
2.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三角形画得正确的是( )。
A. B.
C.
D.
3.分别用4个、7个、8个和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拼摆长方形,结果发现用1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长方形种类最多,这是因为( )。 A.所用正方形的个数最多 A.a
B.12不是质数 B.b
C.12的因数的个数最多 C.8
4.a,b都是大于0的自然数,且a÷b=8,那么,a、b的最小公倍数是( )。 115.比2小,比大的分数有( )个。
6A.1 B.3 C.4
3”解决的是( )。 8D.无数
6.下面的问题中,不能用“2438A.小妍做一个中国结需要米的红绳,24米红绳能做几个这样的中国结? B.淘淘有24枚邮票,东东的邮票数是淘淘的。东东有多少枚邮票?
38C.某小学举行诗词诵读大赛,有24名同学进入决赛,占初赛总人数的,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初奏?
D.王阿姨花24元买了千克樱桃,每千克樱桃多少钱?
7.在暑假中,张老师有事需要通知全班54名同学,采用的方案是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6个小组,老师分别通知6个组长,再由组长分别通知本组成员,如果每打一次电话至少要1分钟,所有同学接到通知时,至少需要( )分钟. A.8
B.9
C.14
18.一满杯牛奶,小明先喝了,然后加满果汁,又喝了这一杯的半杯,再倒满果汁,又喝
61了这一杯的后,继续加满果汁,最后把一杯全部喝完,小明喝的( )
33838A.牛奶多 多
B.果汁多 C.牛奶和果汁无法比较 D.牛奶和果汁一样
二、填空题
9.(1)1.5立方米=(________)立方分米 (2)立方米=(________)立方分米 (3)9.08升=(________)升(________)毫升
38510.3读作(________),它的分数单位是(________),再加(________)个这样的分
7数单位就是5。
11.在自然数1~20这些数中,2的倍数有(________)个,3的倍数有(________)个,5的倍数有(________)个,2和3的公倍数有(________)个。
12.15和12的最大公因数是(________),8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__)。 13.五(1)班学生人数不超过50人,在分小组做游戏时,可以分为每组4人或者每组6人,都正好分完且没有剩余。这个班最多有(________)人。
14.小明用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摆出了一个模型,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这个模型,符合下图的要求。搭建这个模型最少需要(______)个正方体木块。
从右面看 从正面看 从上面看
15.手工课上,小石把三块小正方体粘在一起(下图),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16cm2,原来1个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cm3,粘成的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________)cm2。
16.娇娇为了解大蒜的初期生长情况,把成瓣大蒜放在装有水的容器里,定时观察,得到
蒜芽和根的长度数据如图,由图可知第(______)天,芽开始出现;第16-18天,根长了(______)mm。
三、解答题
17.直接写得数。
5711335211+= 1059978663612105151 1 0.22 88872318.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539217 22 14514922943111 42() 728461419.解方程。
13x 5.8x4.6x1.08 3x51.710 20.把3m彩带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米?
21.甲、乙二人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如果5月2日他们二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22.有红、黄、蓝三条丝带,红丝带比带长与蓝丝带相差多少米?
23.将如图所示的硬纸板(单位:厘米)做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这张硬纸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7m,蓝丝带比带短m,红丝带2010
24.把一个棱长6dm的正方体钢块,锻造成横截面积为8dm2的长方体钢锭。这根钢锭长多少米?
25.(1)画出将小鱼向上平移4格的图形。 (2)再画出把平移后的小鱼向左平移5格后的图形。 (3)观察对称轴的位置,画出小船的轴对称图形。
26.下图是用24个棱长2cm的小正方体粘合而成的几何体。
(1)在A、B、C三个缺口中选一处补入一个小正方体,补在( ) 处,能使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保持不变。
(2)在这三个缺口处都补入一个小正方体,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会增加还是会减少?增加(或减少)多少cm2?
【参】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该立体图形上下有3层,前后有3排,最后一排有7个个小立方体,中间一排有5个小立方体,前面一排有1个小立方体,所以共有7+5+1=13(个)。 【详解】
该立体图形由7+5+1=13(个)个小立方体组成的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立体图形的组成,要发挥空间想象力,数的过程中注意不要忽视被遮挡住的图形。
2.A
解析:A 【分析】
根据旋转的特征,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点C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
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A′B′C。 【详解】
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三角形画得正确的是:
故选:A。 【点睛】
经过旋转,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C
解析:C 【分析】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根据找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找出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看看谁的因数数量多即可。 【详解】
4=1×4=2×2、7=1×7、8=1×8=2×4、12=1×12=2×6=3×4,用12个小正方形拼出的长方形种类最多,这是因为12的因数的个数最多。 故答案为:C 【点睛】
关键是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会找一个数的因数。
4.A
解析:A 【分析】
a÷b=8,则a和b是倍数关系。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中的较大数。 【详解】
根据题意,a和b是倍数关系,则a、b的最小公倍数是a。 故答案为:A 【点睛】
本题考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掌握成倍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5.D
解析:D 【分析】
本题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
11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知,比2小,比大的分数有无数个,
612311如:2=,那么比2小,比大的分数有1个:,
66612=
62451131,=,那么2小,比大的分数有3个:、、
612121212612…… 故选:D 【点睛】
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6.B
解析:B 【分析】
A.分数后面加单位表示具体的数,即根据总长度÷一个的长度=总个数,由此即可分析。 B.通过题目可知淘淘是单位“1”,单位“1”已知用乘法,由此即可列式; C.根据题目可知初赛总人数是单位“1”,单位“1”未知,用除法,由此即可列式; D.根据公式:总钱数÷重量=单价,由此列式即可。 【详解】
A.根据分析可知,总长度÷一个的长度=总个数,即24÷;符合题意; B.单位“1”已知用乘法,即24×;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公式对应量÷对应分率=单位“1”,即24÷;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可知,24÷,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分数除法的列式,同时要注意,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
383838387.C
解析:C 【分析】
因为54÷6=9(个),所以老师分别通知6个组长,需要6分钟,而最后一个接到通知的组长再通知组员需要8分钟,所以一共需要6+8=14分钟,据此解答. 【详解】
解:因为54÷6=9(个),
所以老师分别通知6个组长,需要6分钟, 而最后一个接到通知的组长再通知组员需要8分钟, 所以一共需要6+8=14分钟, 答:至少需要14分钟;
故选C.
8.D
解析:D 【详解】 略
二、填空题
9.375 9 80 【分析】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升=1000毫升;大单位变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变大单位除以进率,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
(1)1.5立方米=1500立方分米; (2)立方米=375立方分米 (3)9.08升=9升80毫升 【点睛】
熟练掌握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0.三又七分之五 9
738【分析】
带分数读作几又几分之几;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分数的分母是几,该分数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据此求出的分数单位;再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把5化成假分数,再用5化成假分数的分子减去带分数化成分数的分子,它们的差,就是再加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5。 【详解】 5=
52635,3=
77735-26=9
513读作三又七分之五,它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9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5。
77【点睛】
掌握分数的读法,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1.6 4 3 【分析】
根据求倍数方法,求出2、3、5在20内的倍数,以及2和3 的公倍数,在进行解答。 【详解】 1~20这些数中,
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20,共有10个; 3的倍数有:3、6、9、12、15、18,共6个; 5的倍数有:5、10、15、20,共4个;
2和3的公倍数有:6、12、18,共3个。
在自然数1~20这些数中,2的倍数有10个,3的倍数有6个,5的倍数有4个,2和3的倍数有3个。 【点睛】
本题考查倍数的求法,关键是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12.72 【分析】
对于一般的两个数来说,这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连乘积是最大公因数,两个数的公有质因数与每个数独有质因数的连乘积是最小公倍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15=3×5;12=2×2×3;所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3; 8和9互质,所以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8×9=72。 【点睛】
考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记住几种特殊情况:两个数为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为较小的数,较大的那个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互质的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即这两个数的乘积。 13.48 【分析】
由已知条件可知,这个班的学生人数必须是4和6的公倍数,又要符合人数不超过50,那就先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再扩大几倍,不超过50且最大即可。 【详解】
先求4和6的最小公倍数; 4=2×2;6=2×3
4和6的最小公倍数:2×2×3=4×3=12; 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48…… 所以不超过50人,且班级人数最多有48人。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公倍数的意义以及求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做题时要认真审题。 14.7 【分析】
根据三视图的情况,可以依次判断出该模型分为几排几层,按照前排后排,上层下层依次据此最少需要的正方体木块数,即可得解。 【详解】
据分析可得:此立体图形分为前后两排;从正面和上面综合看,此立体图形有上下两层; 前排下层有3个,上层有2个,分布在左右两侧,前排共5个;
后排下层有1个,靠在右边,后排上层有1个,也靠在右边,后排共2个; 搭建这个模型最少需要:5+2=7(个)。 【点睛】
此题考查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锻炼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5.56 【分析】
小石把三块小正方体粘在一起,减少了4个面,每个面的面积为16÷4=4平方厘米,得出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根据体积公式得体积2×2×2=8立方厘米;因为粘成的这个立体图形
解析:56 【分析】
小石把三块小正方体粘在一起,减少了4个面,每个面的面积为16÷4=4平方厘米,得出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2厘米,根据体积公式得体积2×2×2=8立方厘米;因为粘成的这个立体图形减少4个面,还剩3×6-4=14个面,再乘每个面的面积即可。 【详解】
(1)每个面的面积为16÷4=4(平方厘米) 4÷2=2(厘米)
原来1个正方体的体积是2×2×2=8(立方厘米) (2)(3×6-4)×4 =14×4
=56(平方厘米) 【点睛】
此题解答关键是理解表面积就减少了16平方厘米,表面积减少的只是4个面的面积,得出一个面的面积,进而求出正方体的棱长,再根据体积公式解答即可。
16.16 【分析】
观察统计图,虚线起始位置是芽开始出现的时间;找到第16天和第18天根的长度,求差即可。 【详解】
96-80=16(毫米)
由图可知第8天,芽开始出现;第16-18天,根长了
解析:16 【分析】
观察统计图,虚线起始位置是芽开始出现的时间;找到第16天和第18天根的长度,求差即可。 【详解】
96-80=16(毫米)
由图可知第8天,芽开始出现;第16-18天,根长了16mm。 【点睛】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清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2个及以上的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解答题 17.;;;2; ;;;;0.04 【详解】 略
解析:
9111;;;2;
5610633373;;;;0.04 87【详解】 略
18.; 1;4 【分析】
++,根据加法交换律,原式化为:++,再进行计算;
×+÷22,把除法化为乘法,原式化为:×+×,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原式化为:×(+),再进行计算; +÷,先算除法,再计算加法
31解析:1;
5221;4 【分析】
334499++,根据加法交换律,原式化为:++,再进行计算; 14514141452121771×+÷22,把除法化为乘法,原式化为:×+×,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原9229922922式化为:
271×(+),再进行计算; 2299431+÷,先算除法,再计算加法; 7284111142 ×(-),根据乘法分配律,原式化为:42×-42×,再进行计算。
614614【详解】
349++ 14514=
349++ 141453=1+
53=1 5217×+÷22 92292171=×+× 922922===
271×(+) 22991×1 221 22431+÷ 728443=+×4 72843=+
77=1
1142 ×(-)
61411=42×-42×
614=7-3 =4
19.;; 【分析】
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减;
原方程化简后得,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2;
原方程化简后得,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减8.5,再同时除以3。 【详解】 解: 解:
解析:x【分析】
1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减;
67;x0.9;x0.5 12原方程化简后得1.2x1.08,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1.2;
原方程化简后得3x8.510,根据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减8.5,再同时除以3。 【详解】
13x 1131解:x
66x7 125.8x4.6x1.08
解:1.2x1.08
1.2x1.21.081.2 x0.9
3x51.710
解:3x8.510 3x8.58.5108.5
3x1.5 3x31.53
x0.5
20.米 【分析】
把3m彩带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求每人分得的米数,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3米,求的是具体的数量;用除法计算。 【详解】 3÷4=(米) 答:每人分到米。 【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与除法的关
3解析:米
4【分析】
把3m彩带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求每人分得的米数,平均分的是具体的数量3米,求的是具体的数量;用除法计算。 【详解】
33÷4=(米)
43答:每人分到米。
4【点睛】
本题考查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1.5月26日
【分析】
根据题意,下一次都到图书馆经过的天数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2+24=26,则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5月26日。 【详解】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3×4
解析:5月26日 【分析】
根据题意,下一次都到图书馆经过的天数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4,2+24=26,则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5月26日。 【详解】
268 34
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2×3×4=24。 2+24=26(日)
答: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5月26日。 【点睛】
本题考查最小公倍数的应用。理解“下一次都到图书馆经过的天数是6和8的最小公倍数”是解题的关键。
22.米 【分析】
据题意,红丝带=带+,蓝丝带=带-,所以红丝带-蓝丝带=,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答:红丝带与蓝丝带相差米。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数加法的应用,认真审题画出线段图更好
解析:
13米 20【分析】
据题意,红丝带=带+据此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 7313(m) 2010203773,蓝丝带=带-,所以红丝带-蓝丝带=+,20201010答:红丝带与蓝丝带相差【点睛】
13米。 20本题考查了分数加法的应用,认真审题画出线段图更好理解,注意结果应是最简分数。
23.384平方厘米;720立方厘米 【分析】
(1)由长方体的展开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12cm,宽是(16-6)cm,高是6cm,因为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实际是求长方形5个面的面积之和,根
解析:384平方厘米;720立方厘米 【分析】
(1)由长方体的展开图可知: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12cm,宽是(16-6)cm,高是6cm,因为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纸盒,实际是求长方形5个面的面积之和,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b+ac+bc)×2,先求出四个侧面的面积再加一个底面即可; (2)根据体积公式:V=abh,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
这个长方体纸盒的长是12cm,宽是16-6=10(cm),高是6cm, 12×10+(12×6+10×6)×2 =120+(72+60)×2 =120+132×2 =120+2 =384(平方厘米) 12×10×6 =120×6
=720(立方厘米)
答:这张硬纸板的面积是384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纸盒的容积是720少立方厘米。 【点睛】
此题考查了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出纸盒的长、宽、高的值。
24.7米 【分析】
将正方体钢块锻造成长方体钢锭时,体积不变。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先求出正方体钢块的体积,也是长方体钢锭的体积,然后用长方体钢锭的体积÷长方体钢锭的横截面的面积=钢锭的长
解析:7米 【分析】
将正方体钢块锻造成长方体钢锭时,体积不变。根据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先求出正方体钢块的体积,也是长方体钢锭的体积,然后用长方体钢锭的体积÷长方体钢锭的横截面的面积=钢锭的长,最后将分米化成米即可。 【详解】 6×6×6
=36×6 =216(dm3)
216÷8=27(分米)=2.7(米) 答:这根钢锭长2.7米。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体积的等积变形,抓住体积不变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25.见详解 【分析】
(1)将小鱼的各个顶点向上平移4格,然后连线即可。 (2)在(1)的基础上再将小鱼向左平移5个即可。
(3)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解析:见详解 【分析】
(1)将小鱼的各个顶点向上平移4格,然后连线即可。 (2)在(1)的基础上再将小鱼向左平移5个即可。
(3)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对称轴的另一边画出左图的对称点,依次连结即可。 【详解】
由分析可知,如图所示:
【点睛】
本题是考查作轴对称图形,关键是把对称点的位置画正确。
26.(1)B
(2)减少;减少24cm2 【分析】
(1)在A、B、C三个缺口中分别补入一个小正方体,对比补入前后表面积是否有改变,选出表面积保持不变的一处即可; (2)在这三个缺口处都补入一个小正方
解析:(1)B (2)减少;减少24cm2
【分析】
(1)在A、B、C三个缺口中分别补入一个小正方体,对比补入前后表面积是否有改变,选出表面积保持不变的一处即可;
(2)在这三个缺口处都补入一个小正方体,对比补入前后表面积的变化情况,数出相差的面,计算出相差面的面积即可。 【详解】
据分析知:(1)补在B处,能使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保持不变;
(2)在这三个缺口处都补入一个小正方体后,少了6个正方形的面,即表面积减少了;减少的面积:2×2=4(平方厘米),6×4=24(平方厘米)。 答: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会减少,减少24cm2。 【点睛】
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并能理解好正方体的表面积,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