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一部村庄的史诗 读《白鹿原》

一部村庄的史诗 读《白鹿原》

来源:化拓教育网
一部村庄的史诗——读《白鹿原》余姚市第二实验小学

徐捷

放假前的一天,在书店闲逛,面对即将到来的两个月假期,下了个决心,决定要利用假期好好读一本书。读一本什么书呢?我想这本书应该符合以下条件:第一,它应该是一本中国现当代的小说,原因是这阵子我正在现当代文学史;其次它应该是部经典作品,因为你如果想大致了解一个时期或一个作家作品的水平、风格,一条捷径就是去阅读那个时期或那个作家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最后,它应该是一篇小说,而非中篇或短篇,原因是我这人比较“慢热”,读短篇或者中篇总觉得感觉过去得太快。于是,目光开始扫射书架,经过几次跳跃,最后停留在一个书名上—《白鹿原》。575页,52.6万字,好,就是它了!

在最初的阅读时光里,我对作品主题茫然无知,甚至读完了作品前100页后仍然是这种感觉。但这是一种很美妙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神秘,一切都是那么的新奇。因为神秘新奇,所以美妙;因为不可预知,所以美妙。对于作者所构建出的宏大的艺术世界,我既有一种想一探究竟、一窥无余的兴奋和冲动,又有一种不忍一下子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享受着陶醉于这种类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境界的心绪。

随着阅读的深入,作品的主题初见端倪,作者陈忠实力图给读者展示的是一部村庄的史诗,展示一个村庄在岁月变迁、风云变幻的历史长河中所走过的一条平淡却又不平凡的路,展示一个村庄的普通百姓们所演绎的那虽称不上惊天动地、气吞山河,却仍然感人心魄、荡气回肠的生命长歌。这种艺术架构与著名作家余华的代表作《活着》颇为相似,只不过与前者相比,《白鹿原》的作品规模更趋宏富,乡土味更加浓厚。

但凡一部经典的作品,总能塑造出一些血肉丰满、个性迥异的人物形象,《白鹿原》也不例外。接下来,我将来说一说读罢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些人。

白鹿原顾名思义,即由白、鹿两家共同组成的一个原,它的核心是白鹿村。作品的主要人物都出自白鹿村。

白嘉轩是白鹿村的村长,他勤劳、务实、干练、有魄力,可以说是一个集旧式农民(严格地说应该是地主)万般优点于一身的人,他的身上散发着浓浓的领袖气质和人格魅力。然而他的美好,反而增加了这个人物的悲剧性,因为他信奉和竭力维持的是旧文化和旧道德,而这些是注定要被历史所抛弃和淘汰的东西。他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一生恪守孝道,“父为子纲”在他身上得到强烈的体

现。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他的儿女们能继承他的产业,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他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白灵由于受了新式教育最早脱离了他。大儿子孝文则被一个女人勾引,一度堕落,自暴自弃,也脱离了他。三儿子孝义年龄尚小,是个次要人物。只有二儿子孝武完全继承了白嘉轩的志愿,走了一条他所希望看到的路。然而讽刺的是,无论从作者的意图还是读者的立场来看,孝武都是一个美好但不值得被肯定的人。反而是最具争议的孝文笑到了最后,成了最大的“赢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从中体现了作者对历史走向的思索和人生迷局的困惑。

白孝文是白嘉轩的大儿子,是整部作品中内涵最丰富、争议也最大的人。如他父亲一般,他本来是一个聪明干练又安分守己的人,是继承父亲产业和担任下任村长的不二人选。然而后来受田小娥的勾引,体内隐藏的原始情愫被彻底激发,终于腐化堕落,一度自暴自弃,徘徊在被世人抛弃的生死边缘。在他人生的最低谷,那种对饥饿、耻辱和死亡的刻骨铭心的体验,让他转变为一个工于心计、不讲原则、心狠手黑的人。后来在别人的引荐和自己的奋斗下,他再度崛起,担任县保安团一营营长一职,小说最后又成为了滋水县,成了显赫一方的实权派。在他从生死边缘挣扎回来,事业又重新起步的那一章里,我读到了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都完了。应该说这是一段很朴质的话,但却说出了人生的残酷和真实。另外,不妨设想孝文如果没有被田小娥勾引,没有经历过那样一段黑色的人生,那他也就不可能脱离他父亲,摆脱父亲对他的影响,那么他的结局也无非是成为一个像他父亲或他二弟孝武那样美好而悲剧的人。似乎这也是一种悲剧。所以孝文的人生是作品留给读者的非常值得回味和思索的一笔。

也有人也许对孝文后来的“阴谋夺权”很不齿,我建议那些人去看看《明朝那些事儿》,在这套也许是当下最流行最火爆的历史读物中,你经常能读到这样的话“他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皇帝”或者“他不是一个好人,但是一个好皇帝”。换言之,在真实的历史中,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文学艺术作品经常宣扬道德、宣扬美好,是因为我们的现实世界道德匮乏,乌烟瘴气。现实世界自有它自己的游戏规则,文学艺术作品很多时候只能对现实提供一种美好的想象或可能性,而远非真实的反映。

鹿子霖这个人物也许更符合旧社会地主在我们脑海中的形象,他荒淫腐化、

虚伪狡诈,但非常有意思的是由于他对两个儿子的“疏于管教”(只是把他们送进学堂接受教育就不管了),反而创设了一种相对民主的家庭氛围,他的两个儿子都很有出息,分别成了国共两党的军官,这不禁使我们对白嘉轩这个光明正直的父亲形象更多了几分复杂的心情。可怜天下父母心,我相信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过上快乐安康的日子,但是不是说父母给我们规划设计好的人生之路就是最合理的呢?我想这点值得我们深思。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给历史人物排序,地位最高的并不是尊贵非凡的皇帝,也不是权倾朝野的大臣,更不是戎马一生的将军,而是——圣贤。所以明朝近300年,第一的位子给了创立“心学”的王守仁(作为一个余姚人,我真是太自豪了)。如果按这个价值评判体系来评的话,那么《白鹿原》中,排第一的应该是朱先生。朱先生是一个集万般古代知识分子优点于一身的人,他聪慧睿智、高风亮节、正直清高,是一个圣贤般的人物。事实上,作者也没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来描写,而是把他写成了小说中的“圣物”——白鹿的化身。可见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人物,是作者想象中知识分子群体的最高表率。

《白鹿原》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还有很多,比如黑娃、田小娥、白灵、鹿兆鹏等。我想正是这些丰满立体的人物共同构筑起了《白鹿原》宏大的艺术世界。往往总是这样,作品因人物而经典,人物因作品而永存,这是一种美妙的循环。

有人说,写作是对苦闷压抑的心灵的一种发泄,其实阅读又何尝不是如此。对于同一部作品,很多时候一颗苦闷压抑的心灵往往会比一颗轻松愉悦的心灵读出更多的东西。我很庆幸自己生活于这样一个精神文化异常丰富的年代,生活于这样一个文学艺术异常绚烂的年代。

享受阅读,感悟人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