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分析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分析
作者:李艾熙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第11期
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2012年开始我国的劳动人口以每年两三百万的速度递减,这对我国的劳动力富裕程度和劳动成本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仍然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退休年龄规定,与当前的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并在一些地区开始试点推行。为此,从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出发,比较延迟退休年龄的利弊影响,从而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延迟退休;养老金给付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1-0042-02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说明,中共中央要开始逐步探索和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政策。早在2010年,上海市已经开始推行柔性延迟退休政策。试点实施的三年间,取得的效果不尽理想。但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增长,而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仍然沿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规定,这于我国当前的人口现状明显不相符合,因此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延迟退休方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及其问题
在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指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现在仍然有效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根据这两个文件,概括而言,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的一般规定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退休年龄55周岁,女性工人退休年龄50周岁,同时工龄满10年”。
这一规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规定:“男工人与男职员年满六十岁,一般工龄满二十五年,女工人与女职员年满五十岁,一般工龄满二十年,本企业工龄满五年者,可退职养老。”
可以发现,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政策基本上与1951年的规定无异。这样的现状,与这六十年来我国人口状况的变化明显是不一致的。1950年中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男性仅为4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岁,女性仅为42.3岁。而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2010年我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4.83岁,男性为7283岁,女性为77.37岁。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大致增长30岁。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12714万人,占总人口的9.34%。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为人口老龄化。我国目前的已高于该标准两个百分点,并且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从以上两个方面可以看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增长。与此同时,退休年龄却基本保持不变长达六十年。因此,现行的退休年龄总体而言是偏低的。 2 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基础。从第一部分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不断增强,适合劳动的年龄势必也会有所增长。但是,法定退休年龄却始终保持不变。这就使得我国养老保障的制度赡养率以达到33%,即3个人养1个人,未来,这一比例还将继续上升。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之下,劳动人口所负担的老年人口比例会持续增加。据估算,到2030年,60岁以上人口的赡养率将达40%,2050年达到63%。
第二,特定行业和人群有延迟退休的需求。在某些特定的行业,如医生、教师等,年龄越大往往经验越丰富。而在现行的退休政策之下,达到退休年龄必须退休。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虽然可以采取返聘的形式使这些人才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上,但是,返聘之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是劳动关系,不受劳动合同法调整。这就很可能出现很多的劳动争议问题,造成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效率损失。因此,如果实施弹性的退休政策则给这些群体提供了选择空间。此外,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使得高素质人才就业年龄普遍较短。假设现有一位女性,博士毕业参加工作,至退休时未担任干部职位。则其工作的时间可能只有20年,甚至可能少于其受教育的年限。这显然也是一种对于人力资源的不善利用。
第三,养老金运行的基金缺口迫切需要延迟退休来缓解。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牵头的研究团队和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牵头的以复旦大学为主的研究团体,曾发布《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中国人民大学学者郑秉文称,“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的贴现值在2013年达到18万亿是靠谱的。世界银行研究养老保险制度转型的时候,曾对30多个国家测算,转型成本分别是GDP的50%~300%,美国的转型成本则是464%。“(预期)2013年的GDP是57.7万亿元,18万亿才占不到30%”面对绝大的养老金隐形债务,延迟退休年龄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从全国来看,据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3 延迟退休年龄的阻碍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一,社会大众多对延迟退休年龄持反对意见。是否延迟退休年龄是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自身利益的大事,因此,社会公众的意见是影响退休政策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2013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网络,对25311人进行的一项题为“你对延迟退休持什么态度”的调查显示,945%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反对延迟退休,仅3.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2.3%的受访者表示中立或未表明态度。由此可见,对绝大多数普通劳动者而言,延迟退休并不能为其自身带来利益,几乎遭到了一致反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如果强制推行统一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二,延迟退休可能一定程度上增大就业压力。延迟退休意味着一部分人在原有的岗位上占据的时间增长,这显然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纵观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原因之一是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比上年增加19万,再创历史新高,共699万,这比总人口数为562万的青海省还要多出137万,也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国家统计局的监测调查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人数达到17111万,同比增加444万,增长了2.7%。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增速趋缓,我国的就业岗位也相应减少,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调查,在相同的94个城市中,2013年第二季度的需求人数相较2012年第二季度减少了34.8万,下降了5.7%。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逐步放缓,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推迟退休年龄必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就业负担。
第三,养老金双轨制成为延迟退休的重要阻力。在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是指,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员工和公务员无需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所享受的退休金待遇却是企业职工的2到3倍。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延迟退休年龄,则意味着企业职工的缴费年限增加,退休后的领取金额却并不一定增加,甚至可能减少,这样就会拉大本身就并不合理的双轨制之间的差距。不仅如此,中央财政每年对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系统养老保障的拨款高达200多亿,这使得企业职工普遍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后,自己多缴的养老保险费实际上是用来弥补这一缺口。因此,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延迟退休遭到了普通企业职工的抵制,其中养老金的双轨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4 当前推行柔性延迟申领养老金政策的效果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上海市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1979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0.2%,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7.15%,比全国提前2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的一系列影响在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容易表现出来。因此,2010年上海市颁布《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本市企业各类人才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的试行意见》沪人社养发(2010)47号。
规定“参加本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企业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和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符合在本市领取基本养老金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件,如企业工作需要,本人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经本人提出申请,与企业协商一致后,可以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
该意见成为推行柔性退休政策的第一步,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上海市划定的可申请延迟申领养老金的人群为具有专业技术的资格人员。这与特定行业的人群的工作特点是相关的,是符合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决策。第二,上海市在该政策上是采用完全自愿的方式。延迟退休需要本人提出申请,这意味着退休时间成为一种个人选择。职工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退休年龄,这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的效用。
但是,自从该意见实施后三年以来,申请延迟申领养老金的人数是多少,上海市人社局并未给出具体数据。而综合各方信息,申请参与人数不多。当地人社局也表示,试点效果不理想。
5 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建议
首先,应当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杜绝“一刀切”。综合上文有关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和阻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在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有现实需要,但当前我国并不完全具备延迟退休的条件。因此,在延迟退休的政策制定上,应当遵循中央“渐进式”的要求,逐步实行,而非一次性将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实施每几年延迟几个月退休的方案比较可行,而具体的延长周期则需要根据养老保障的精算平衡去确定。如果采取这种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我国退休年龄的延迟大约需要20年的过渡期去完成。
其次,延迟退休年龄应当做到“男女有别”。目前我国男性退休年龄为60岁,女职工为50岁,女干部55岁。这与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的客观事实是不相符合的。不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角度考虑,50岁退休对于女性而言的确过早。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时,可以考虑男女分开实行。先从延迟女性退休年龄出发,逐步过渡到男性。
此外,尽快推行养老金并轨方案,减少社会阻力。当前的养老金双轨制多为社会大众诟病,实行养老金并轨的呼声越来越高。实施养老金并轨,可以缓解养老金供给压力,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公平,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有着良好的作用。
最后,完善就业信息渠道,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尤为重要。延迟退休年龄对缓解养老金供给的紧张的确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其对就业的挤出效果过于明显,则会减少新增的工作人口,即减少了养老金的缴费人群,这样以来反而有可能增大养老金的压力。就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虽然2012年以来我国劳动力绝对人口出现了下降趋势,但是当前我国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仍然普遍存在。劳动力素质和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信息不畅通等问题成为充分就业的阻碍因素。延迟退休年龄应当以充分就业为前提,否则将会对就业市场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解决就业问题应当被摆在突出的位置上。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金刚.中国退休年龄的现状、问题及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0,(2):32-38.
[2]李珍.关于中国退休年龄的实证分析[J].中国社会保险,1998,(4):21-22. [3]马建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EB/OL].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http://www.stats.gov.cn/zgrkpc/dlc/yw/t20110428_402722384.htm,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5]李云霄.男女不同龄退休对女性养老金的影响[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2).
[6]崔亚琪,王如冰.对统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2):71-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