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服务宣传稿600字
八月杭州,骄阳似火。我们“杭州市地铁周边公共自行车系统调度现状与研究”社会实践小队一行十人冒着高温与烈日,在杭州市主要几个地铁站口边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展开了调查,了解当前公共自行车系统调度现状。
8月23日,我们小组一大早就赶到地铁文泽路站旁的一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开始了我们的社会实践之旅。随着早班峰的到来,我们看到陆续有市民骑着公共自行车来这还车,再搭乘地铁去上班,不一会儿这里32个停车桩位就满了,但后面而还是陆续有市民来还车。在与
其中一名市民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在这个时间点,来还车的都是要换乘地铁去市区上班的市民,因为还车的人过多,而停放在这的车又不能及时被调离,所以常常会导致有市民陷入有车难还的困境。当我们问起他对此现状有什么建议时,他说道:“希望有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调度车俩,方便我们还车。我还有个建议就是为什么不在这设置一个临时放置点,以此来解决高峰时段还车难的问题。”我们小组针对这问题联系了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解释说,是否安排专人对租货点进行管理,需要该租货点有一定的租用量和一定的场地作为下架点(多余车的放置点),这需要相关部门的批准。“对于市民反映难还车的问题,我们也会去实地了解具体情况。”工作人员说,如果确实存在,早高峰时还车难,他们会向有关部门提交中请,是否能划定一个固定的下架点。在早高峰过后,我们发现还车情况明显有改善,基本有一半的空车位可以停放。据一位经常在地铁站口拉客的司机说,早晚高峰过后在这里租车的大多数是学生族,能够保证车俩借出率与归还率大致相同,所以公共自行车站的借车与还车压力较少。
8月24日中午,我们小组义来到龙翔桥公共白行车服务点。正好看见辆白行车公司用
来“分流”自行车的人巴,正把这个服务点“满出来”的自行车拉走。每辆大巴只能装50辆自行车,装满开走,服务点还剩26辆自行车。我们在这待了一会儿,没过多久这里的空车位就又被前来还车的市民填满了。我们询问了服务区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也很无奈的表示,下一趟分流的大巴要几小时后才能来。他们现在担心的是如何说服接下来还车的市民去其他服务点还车。“龙翔桥是全杭州租还车量最大的一个点,到西湖景区的、到市一医院的、逛龙翔服饰城的,还有接泊地铁的,都在这里租还车。每天平均有3000次的租还量。碰到节假日、双休口,租还量口均超过4000次,真当是像流水一样,上一辆借一辆。“这个点要是没有了储车场地,对周边游客、市民的影响实在太大!下架的车子没处放,限于调运车的运力,也做不到‘随满随拉’。虽然周边还有少年宫、柳浪闻莺、吴山广场等24小时服务点,但离这里都不近,公交车三四站路的样子,让还不进车的老白姓去这些服务点,我们要挨骂的。”管理员说。
我们的社会实践进行的很顺利,虽然仅仅只有四天,但却让我们走出了校园,去体验到了外面的世界,学到了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合作,也了解到了当前杭州市地铁周边公共自行车系统调度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