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来源:化拓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作者:袁堂芹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0年第05期

摘 要:学生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不失为一条捷径。 关键词:成语;文言文;钥匙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40 -01

大家喜闻乐见的成语同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成语就是从古文中精炼出来的。例如:守株待兔、分崩离析、游刃有余、揭竿而起、深谋远虑、脱颖而出…即使是现代化成语也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古文的语法、语义特点。因此,结合成语学古文不失为一条方便之路。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习。 一、巧借成语学习古文句法。

1.省略句式。例如:现代成语中有:不以(之)为然、不以(之)为意、风行(于)一时、束之(于)高阁、鹤立(于)鸡群、逐鹿(于)中原、不见(于)经传。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融亦以(之)为然、摄书置(于)床上(《肥水之战》)、而范雎以(之)为忧(《六国论》)

2.倒装句式。例如:现代成语中有:唯命是从(唯从命)、时不我待(时不待我)、夜以继日(以夜继日)、一言以蔽之(以一言蔽之)、持之以恒(以恒持之)、嗤之以鼻(以鼻嗤之)、相濡以沫(以沫相濡)、含糊其辞(其辞含糊)。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孜孜焉唯进修是急(《问说》);何陋之有?(《陋室铭》);渺渺兮予怀(《赤壁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3.互文句法。例如:现代成语中有:心狠手辣、嘘寒问暖、革故鼎新、不即不离。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背盟败约、厚韩亲魏(《六国论》);追亡逐北、因利乘便(《过秦论》);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二、巧借成语理解古文虚词。

1.虚词“之”的用法。(1)作代词用。例如:现代成语中有:取而代之、有则改之、取之不尽。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之:代词,它)(《活板》);桓侯故使人问之(之:代词,他)(《扁鹊见蔡桓公》)(2)作助词用,译成“的”。例如:现代成语中有:井底之蛙、弦外之音、天壤之别。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魏庄子之钟也(之: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之:助

词,“的”)(《师说》)(3)作动词用。例如:现代成语中有:无耻之尤(之:动词,“到”)。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送孟浩然之广陵(之:动词,“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虚词“以”的用法。(1)作介词用。例如:现代成语中有:以卵击石、以貌取人、以德报怨。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以:用)(《过秦论》)(2)作连词用,可译成“来”。例如:现代成语中有:严阵以待、坐以待毙、拭目以待。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也(以:目的连词,“来”)(《田单列传》)(3)作动词用,可译成“认为”。例如:现代成语中有:不以为然、自以为是。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两小儿辩日》)

3.虚词“而”的用法。(1)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例如:现代成语中有:劳而无功、华而不实、言而无信、不谋而合。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而:“却”)(《鸿门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而:“却”)(《师说》)(2)表示修饰关系的连词。现代成语中有:娓娓而谈、侧目而视、不欢而散、垂手而得。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吾恂旬而起(《捕蛇者说》);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例如:现代成语中有:望风而逃、望而却步、一蹴而就。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4)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可译成“如果”。例如:现代成语中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

三、巧借成语理解古文中的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例如:现代成语中有:星罗棋布(星;像星星一样棋:像棋子一样)、川流不息(川:像河水一样)、言传身教(言:用言语)。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天下云集响应(云:像云一样;响:像声音一样)(《过秦论》);事不目见耳闻(目:用眼睛)(《石钟山记》

2.名词作动词。例如:现代成语中有:不毛之地(:毛:长草木)、不情之请(情;合乎情理)。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沛公军霸上(军:驻军)(《鸿门宴》) 3.形容词作名词。例如;现代成语中有:推贤让能(贤:贤能的人)、择善而从(善:善良的人或者事)。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不能容于远近(远、近:远的地方、近的地方)(《五人墓碑记》);将军身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兵器)(《陈涉世家》)

4.意动用法。例如:现代成语中有:不远万里(远:以…为远)、不耻下问(耻:以…为耻)。而古文中也有类似的用法:梁以此奇籍(奇:认为…奇特)(《项羽本纪》);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异)(《桃花源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