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金融支持广西新基建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金融支持广西新基建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来源:化拓教育网
金融观察与经济视野

金融支持广西新基建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陈金鹏,成蕾,黄欣,刘雨君

(广西财经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及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研究广西新基建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金融问题,分析发现其存在着投融资模式落后、缺乏实质抵押品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较低等问题。结合新基建产业特点以及可采取的金融措施,本文提出了积极探索和完善投融资模式、创新多种金融支持模式和精准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等对策和建议,以期有效推动广西新基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广西;新基建;金融支持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其中明确要求加大基于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新基建的建设。各省市区纷纷公布了近三年的新基建项目投资计划,项目总投资额已达 48.6 万亿元,广西提出了基于新基建的“五网”建设计划。后疫情时代下,新基建作为新技术的代名词,正在成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新基建改变了传统基建产业的发展模式,其在投资发展过程中属于数字信息时代跨领域的多重风险因素也格外明显。不可否认,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新基建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金融支持才能不断地改善和高质量发展。

一、广西新基建产业的发展现状(一)新基建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新基建往往伴随着技术创新、数字网络和智能升级,对经济有强大的赋能作用,主要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抓住新基建发展机遇,有利于及时淘汰落后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广西经济韧性。稳步推进广西新基建产业的发展,既是出于面对当下经济增长乏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实际考虑,也是自治区深刻认识到新技术将对产业更新换代大趋势后作出的重大战略考虑。2020年11月,广西落地中国—东盟智慧城市示范产业园、大数据智能服务呼叫中心基地和广西建工云建材智慧制造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等46个新基建重大项目,并计划近三年在14个地级市累计投入139440万元,新建充电桩20335个、充电插座58100个,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二)重点打造高质量数字经济

对于广西而言,新基建既是智能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机遇,更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转型契机。在未来产业博弈中抢占发展先机,更要抓住新基建浪潮中的技术进步红利。2020年广西《新基建蓝皮书》全球首发,强强联合了华为、中国移动等多家信息技术企业,重点打造面向东盟金融门户开放的高质量数字经济产业。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广西超额建设5G基站4256个,提前完成了2020年计划的2万个基站建设任务,基本实现了广西各地级市主要城区5G信号的覆盖,并深度覆盖了医院、

等重点区域。数据中心项目投资中广西累计投入了26亿元,建成了五象云谷云计算和中国移动(广西)数据等42个数据中心项目。中国-东盟数字经济产业园作为广西数字经济的生态园已联系相关企业300多家,其中有表达意向入驻产业园的企业也达60多家。重点打造的高质量数字经济,正成为广西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劲动力。

二、金融支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融资模式落后,金融支持滞后发展

2018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新基建才首次被正式提出,起步时间较晚,投融资模式尚在探索和完善中。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都存在着资金投入大、需要引导和外部性高等特点,不同之处在于新基建的专业性更复杂、产业链更长和开发运营风险更高,传统基建的投融资模式不能照搬运用。同时,新基建各个领域的内部差异性也相对较大,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的研发建设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和介入度高,在一定程度上和传统基建的项目特点接近,可借鉴其传统的投融资模式,培育出成熟的新基建投融资模式。而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人工智能的市场化程度高、运营模式成熟和社会资本参与度高,需要创新出一套新的投融资模式。

(二)缺乏实质抵押品,金融支持亟待创新

以“铁公基”项目为代表,传统的基建项目一般具有重资产类的抵押品,加上通常有良好的还款现金流来源,较容易获得银行信贷的青睐。而新基建项目与传统基建项目最大的区别是除了强调传统“硬资产”投资之外,更强调“轻资产”的投资研发,不但包括基站、交通和处理器等各类硬件投资,还涉及各种专利、算法、软件和系统平台等知识产权的研发。这些硬件或知识产权往往具有技术密集、更新迭代快和前期投入大等特点,新基建的特点决定了其缺乏金融机构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提供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如何克服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巨大差异,为其提供金融支持及金融服务,这是一个新基建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这需要金融机构深入了解新基建产业创新信贷模式,建立一套适应其特点的金融支持机制。

(三)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较低,金融支持有待加强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但中小企业数字化

43

金融观察与经济视野

程度仍然较低。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指出,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约为28.8 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0%,其中,广西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30%。产业数字化加速增长,俨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然而,我国工业数字化应用程度依旧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仅有30%企业在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生产和管理,55%企业对自动化制造、工业机器人应用尚不明确。中小企业存在数字化程度较低,5G、积极利用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辅导新基建企业在科创版和创业板的上市。完善新基建企业的股权转让系统,让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三是创新参与发展方式,完善进入-管理-退出的风险投资参与新基建企业成长机制,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赋能新基建产业。兴建一批新基建产业园给予租金设备技术帮助,有利于新基建企业加强业务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三)金融支持精准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

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应用仍有较大缺口的明显短板。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落后于大企业,有限的金融支持也大多集中在大企业,加上疫情的冲击变化使中小企业尤为脆弱敏感,面临着破产倒闭的风险。但由于其在市场经济占了60%以上,是稳定经济发展、释放经济潜能的核心。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新基建是商业机遇,也是转型契机。深入挖掘新基建对生产研发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以新技术应用为契机弥补不足和提高用户体验,积极应对数字化浪潮的到来。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助力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则是当下金融支持新基建产业发展面对的核心问题之一。

三、对策和建议

(一)积极探索和完善投融资模式

不同领域的新基建有不同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方式,金融机构应该加以区别,积极探索和完善相关的投融资模式。一是积极探索PPP模式,对于市场化程度高、运营模式成熟和社会资本参与度高的5G、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人工智能领域采用PPP模式既可以减轻的财政负担,分担企业的投资风险,又可以加速新基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需要明确和企业的职责界限,规范权利和义务,平衡两者在项目中的不同诉求,从而达到PPP模式所倡导的合作共赢。二是积极完善开发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在传统基建投融资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而新基建的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大数据中心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和大部分传统基建一样的研发建设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和介入度高等特征。在原来传统开发性金融投融资模式基础上继续完善新基建的开发性金融模式,既可以实现目标提供公品,又可以引导社会中长期资本流向新基建,提供资源配置效率。

(二)积极创新多种金融支持模式

由于新基建产业的发展特点与传统金融支持模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导致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基建产业发展中难以发挥作用。金融机构应当深入了解新基建金融需求,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支持新基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信贷支持模式,新基建通常具有较大的公品属性,银行部门以购买服务权益作为抵押提供金融支持。新基建建设往往涉及多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主体,采用联合授信模式,有利于风险分担合作共赢。新基建资产价值评估中知识产权价值比重最大,金融机构应建立一套适应新基建产业发展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系统,合理估值为其提供质押融资。二是创新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应

44

中小企业应积极把握新基建带来的数字化转型新机遇,金融机构应携手优质新基建企业一起支持中小企业深入定制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新基建产业的发展。一是激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需求,中小企业存在体量小、技术弱和制度不建全等各种特征,难以获得金融支持进行数字化转型,因此金融机构要适当地采取措施支持其转型。金融机构应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设立采用较低利率的专项贷款,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地延长还款期限,以此激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需求。对于一些规模小经营风险高的中小企业来说,采用联合担保机制,可有效提高其贷款的获得性并降低银行的风险,相对于风险投资利用担保联合融资对中小企业更为友好。金融部门应当发挥其先进的管理以及信息优势的作用,提前介入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辅导其完善财务制度,以达到现代金融的融资门槛,并提供相应的智力咨询服务。二是引导新基建企业增加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供给,新基建企业增加产能需要投入大量的长期资金,金融机构应对其简化贷款流程提高信用额度,并根据其投入周期适当延长还款期限。重视人才和知识产权在新基建企业价值中占比较大的客观情况,通过创新性地改变传统信用抵押担保贷款模式满足其融资需求。完善资本市场,鼓励新基建企业多渠道融资,例如可以考虑买壳上市、股权抵押和发行企业债券等渠道。三是银企合作匹配供需助力新基建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银行作为中介机构的作用,提供沟通的桥梁,解决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金融支持便利度,支持中小银行运用大数据进行有效银企对接,疏通传导机制,扩大市场主体受益面。

参考文献:

[1]温方琪.新基建在融资和发展建设方面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1(02):8-9.

[2]胡付姣.新基建的融资路径选择【J】.现代商业.2021(04):92-94.

[3]何涛,范修礼,蔡正旺.新基建对地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金融经济.2021(01):56-63.

[4]陈端.新基建,新动能,新机遇【J】.经济.2019(04):92.[5]刘伟.在新基建中发挥民企更大作用【J】.施工企业管理.2019(04):60.

[6]任李娜.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新基建”【J】.人民论坛.2020:184-185.

[7]张粲东.新基建的历史发展轨迹及与传统基建的比较分析:83-.

(15)【J】.地方财政研究.20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