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博物馆与城市文化认同的构建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认同的构建

来源:化拓教育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博物馆与城市文化认同的构建

作者:周加胜

来源:《中国名城》2013年第05期

摘 要:深圳是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的转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深圳,必然处于社会转型的最前沿,这种急速的转型使社会个体在现实中出现了浮躁情绪,从而出现哲学上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哪里去”的问题。深圳博物馆正是利用自身的文化特色,让个体从中寻找自我认同及社会认同,从而达到一种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境界。深圳博物馆所发挥的这种认同作用,必将有助于消弥社会的裂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深圳博物馆;中国改革开放;社会认同

Abstract:shenzhen is a microcosm of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high-spee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evitably bring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as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of shenzhen, will be at the forefron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is rapid transformation has created blundering social individual in reality, thus appeared the philosophical \"who am I\", \"where I come from\", \"where will I go\" problem. Shenzhen museum is using its own cultural features, making individuals looking for self-identity and social identity, so as to achieve a harmonious coexistence of people. Shenzhen museum plays the role of self-identity, will help to eliminate the split of society, in shenzhen will wield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shenzhen museum;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social identity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05-44-(4) 1 引言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她从一个边陲小镇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在中国大变革背景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其它相关因素而担负了历史的使命的结果。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也是中国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践行改革开放的标志。 2 深圳博物馆的位置

2003年初,深圳成为中国文化改革的试点城市,深圳三届六次会议决定实施文化立市的战略。2008年,深圳将“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提到城市科学发展战略的新高度。作为城市名片的博物馆,担负着记载城市历史文化和展示文明形象的光荣使命。建国六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历史,启迪未来,理应有一座铭记这段历史的博物馆,深圳这个因改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发展的经济特区,对改革开放的感恩都凝聚在博物馆这座文化殿堂里。

深圳博物馆,不仅是深圳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更是深圳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以来兴建的重要大型文化设施之一,她不仅见证了中国博物馆近30年的发展,还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她是深圳占地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其设计采用全世界公开招标,由美国设计大师李铭仪领衔的廷丘勒建筑师事务所设计,位于深圳市中心区中轴线上,是深圳的标志性建筑,处于中心区的地标。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室内面积3.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形象被喻为大鹏展翅,象征深圳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中的腾飞和发展。深圳博物馆在其东翼,在博物馆与莲花山公园之间,中心书城、图书馆、音乐厅、少年宫、关山月美术馆等众多文化设施形成了一条多彩的文化长廊。 3 深圳博物馆的影响

深圳有独特的人文历史,古代展厅展示的是距今七千年的咸头岭文化,2000年的海洋文化,600多年的海防文化,800年的广府和300年的客家移民文化。近代展厅则展示了推翻封建帝制的第一在这里响起和农村近代化的进程在这里的演绎。在改革开放史展厅,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号角在这里吹响,许多“第一”在这里产生。民俗展厅则将人们耳熟能详的19个民俗事像活化,将民俗场景与民俗文物有机的结合,使人流连忘返。

深圳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改革开放史为主题的永久性展馆,对于改革开放史的研究在国内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或许时间不够久远,并未进入到历史学家的研究视野,更不可能进入到博物馆的收藏展览范畴之中。[1]在挑战与机遇中,深圳博物馆迎难而上,推出了改革开放史展览,并获得了2009年十大展览精品奖,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览“系统、规范、精彩”,把深圳28年来的改革开放的历史展现给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开馆以后,高峰时期日接待人数达1.2万人次,远超出最初设计的日接待6000-8000人次的接待量。深圳博物馆是深圳改革开放历史的丰碑,也是深圳博物馆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4 深圳的困顿

当今世界,城市化无疑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中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①城市以其自身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而深圳得益于倾斜和优惠,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以“孔雀东南飞”局面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成为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领头羊。1982年,随着两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竹子林、白沙岭、滨河等地驻扎,掀起了深圳建设的热潮,这是深圳最早的一批移民。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圳这座城市的外来人口也越来越多,2009年3月24日发布的《深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截至2008年末,深圳常住人口为876.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228.07万人,外来人口已占深圳人口总数的74%”。②外来人口数量几乎是七年前的一倍。③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人口红利的作用下,人们的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而人被劳动或被物的异化的速度也大幅提升,使自我主体变成了受体。城市化的弊端开始出现,伴随物理空间的迁移,外来人口将面临社会身份的重新确认,可能伴随着认同危机和焦虑。 正是基于城市化所带来的问题,博物馆意识到自身的职能要向外拓展,包括旅游、休闲、娱乐等等。日本博物馆学家鹤田总一郎将博物馆的职能概括为内部职能、外部职能、综合职能。而叶杨馆长认为,博物馆职能不是拓展问题而是侧重展示问题。以前强调文物的重要性,所以更侧重博物馆的收藏保管职能。现在强调以人为本,所以更侧重博物馆的教育推广服务功能,深圳博物馆的教育推广部由此设立,[2]旨在加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使人门能走进博物馆净化心灵,使博物馆亦能走进学校、社区、各个层面,缓解人们的焦虑与浮躁,使移民在原住地与迁入地之间不断建构和调整自己的社会身份,以确立积极的社会归属感。 5 深圳博物馆的作用

塔菲尔和特纳提出社会认同是“一个社会的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它是团体增强内聚力的价值基础”。劳伦斯和贝利指出,社会认同是“这样一些关系,诸如家庭纽带、个人社交圈、同业团体成员资格、阶层忠诚、社会地位等”。[3]由此可见,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我社会身份或特性的主观确认。社会学家亨廷顿将人们的社会身份分成了六类:(1)归属性,(2)文化性,(3)疆域性,(4)政治性,(5)经济性,(6)社会性。[4]对这六种社会身份的认同可以概括为群体认同、文化认同、地域认同、政治认同、职业认同和地位认同。

对群体身份的认同即是对于我们归属于哪个群体的回答,这一认同和地域认同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地域认同是指群体与固定地区之间关系的自我认同。地域认同应反映移民对特定城市或地域的认同状况。许多人身体和文化都可以背井离乡,归属感却是他们随身的方舟,是远祖所奉持的神殿。与基本群体认同功能最密切相关的,是每个人的人格与生活经验中两个关键性的成份,亦即他的归属感与自尊心。[5]从本地人与外地人的情况来看,群体身份认同与地缘性有关,地域认同越高,表明城市新移民越可能将自己的地缘性身份与本地相联系,即倾向于本地人群体认同。然而深圳的状况不同,她虽然有着近7000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作为一个滨海城市,从远古先民靠海洋提供的食物得到繁衍生息,到秦汉以来的盐业、养殖、海上贸易促进了深圳的发展,或明清以来的外侮和海盗使其成为沿海的边防重镇,海洋文明是深圳历史的重要特色,改革开放前还被称为边陲小渔村。改革开放之后,大量北方农耕文明地区的人口南下,加上户籍制度这一社会屏蔽器的解禁,使外来人口远超过本地人口,深圳本地人这个群体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更多的人是以地域或职业来认可自己的群体身份。很多人在心理上是我不想做打工仔或打工妹,但深圳博物馆并没有忘记这一对深圳发展作出贡献的群体,《下班的女工们》这张照片被放大到20平方米喷绘在一整面墙上,画面上的内容是,一群20多岁的女工刚刚下班;打工者的汇款单、第一张上署名打工仔的献血证及打工女的日记等一一展示,这些内容充分反应了打工族的经济状况、生存现状和思想感情。很多打工者在汇款单面前驻足不前,或许他们在计算今年为家庭汇去了多少钱?很多衣着整齐的中年人在喷绘面前指指点点,他们或曾属于这一群体?这一群体不仅为深圳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2009年,他们以打工群体的身份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世界的赞誉。

当前,在文化认同上存在着“同化论”和“多元文化论”两种模型,前者强调外来移民对迁入地文化的吸收,后者则强调外来移民对原住地文化的保留。其实,这两者并不冲突,不论是原住民还是外来移民都可以采取儒家所提出的“和而不同”的策略来相处,在相互的学习和了解中达到和谐的境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中的文化认同更倾向于城市新移民认同本地人身份,会试图将自己做得像本地人,他们会越倾向于学习本地语言,过本地节日,接受本地风俗习惯,按照本地价值观待人接物。许多人参观完之后在留言本上写道:“想不到深圳还有七千年的历史!”深圳博物馆给人们一个了解深圳文化的窗口。民俗展厅中下沙盆菜的硅胶展示中,很多人对肥美的鸡腿忍不住要上去拔下来,开馆一月内就更换了几个鸡腿,这更多的体现了外来移民对本地饮食文化的认同。在大鹏军语多媒体前,很多游客边学习边喊到:“深圳的本地话是这样的!”大量来深圳的建设者在博物馆找到了一个了解和学习本地文化的窗口,这对于促进他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必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地位认同主要指社会或经济地位的身份认同,它与职业认同相辅相成,职业身份认同承载的是城市新移民提高自身心理优势的需要。客观职业现状是人们获得主观职业身份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这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这种经济地位认同是一种居于一定社会阶层地位的个人对社会不平等状况及其自身所处社会经济地位的主观意识、评价和感受,阶层意识的基础不仅是物质经济利益的差别,还可以建立在经济、权力、文化等各种资源的不平等分配基础之上。[6]深圳的义工和社工阶层可以说是走在时代的前列,改革开放展厅中对口扶持贵州贫困地区的支教活动场景是用仿真人再现教师辅导山区孩子的情景,很多义工对此感同身受,更有曾支教过贫困地区的义工为观众讲述当地的艰苦,使听众深深触动,学生们为之肃穆,成人为之动容,激发了人们的同情心与爱国情操。这种奉献精神无关乎人们的经济地位,更多的是在博物馆内找到一种灵魂的触动,一种对社工或义工身份的认同。这种认同感召唤着人们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现实社会中去,为我们的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生活在某地区的人却不能认同客观上与之相应的文化身份和群体身份,这会给他们带来不可避免的心理冲突,从而导致他们被边缘化。这种边缘化反映的是社会成员在同一时代背景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区域、民族、社会体系、知识体系之间从隔阂到同化过程中人格的裂变和转型,这是一种空间性、地域性文化冲突的产物。这种冲突使人们不断地在寻找信仰,宗教便随着现代文化的快速传播而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宗教逐渐脱离了全能性的意识形态领域,逐渐成为社会的第三部门,开始更多的发挥抗灾救助、社会福利等社会慈善功能。它依靠自身内在的力量吸引人,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终极关怀和感情抚慰,使人们重新找回自我。1855年,国内第一座新建筑教堂在深圳布吉李朗开堂。18年,李朗堂开设存真书院,1868年增设女书院,其毕业生分赴国内外从事不同工作,是教当时在国内最重要的设施。传教士们把世界的知识和观念带到了深圳,把深圳的文化推介到国外,大大推动了中西文化交流。[7]近代展厅中李朗堂的一些照片、《圣经》及《赞美诗》等陈列展出,使人们在博物馆中找到了一种心灵的安宁,对教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认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6 小结

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圳不仅在经济上是全国的领头羊,在对人们的心理关怀上更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伴随着转型期的阵痛,人们的心理普遍焦虑,社会整体陷入一种浮躁之中。个体对自我认同产生了迷惘,也就是哲学上“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往哪里去”的问题。深圳博物馆正是利用了自身的文化优势,让个体从中寻找自我认同及社会认同,从而达到一种人与人和谐共处的境界。深圳博物馆所发挥的这种认同作用,必将有助于消弥社会的裂痕,对深圳未来的发展将会挥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09/27/content_6798582.htm,2007年09月2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② http://www.sztj.gov.cn/main/xxgk/tjsj/tjgb/gmjjhshfzgb/200903243520.shtml。

③ 2002年4月23发布的《深圳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称:全市年末户籍人口132.0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8.2%,比上年末增加7.12万人。暂住人口336.7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1.8%,比上年末增加28.70万人。http:

//www.sztj.gov.cn/main/xxgk/tjsj/tjgb/gmjjhshfzgb/200204231580.shtml。 参考文献:

[1] 章百家.关于改革开放史研究的思考[J].北京党史,2008,(6).

[2] 叶杨.论深圳博物馆的建设[M]//深圳博物馆.深圳文博论丛.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8. [3] 张乃和.认同理论与世界区域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4] 塞缪尔·亨廷顿.我们是谁?美国国家特征面临的挑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25. [5] 哈罗德·伊罗生.群氓之族-群体认同与政治变迁[M].邓伯宸,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65.

[6] 刘欣.相对剥夺地位与阶层认知[J].社会学研究,2002,(1).

[7] 蔡惠尧.历史类陈列水平提升的途径——以《近代深圳》陈列为中心的探讨[M]//深圳博物馆.深圳文博论丛.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8:25. 责任编辑:蒋亚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