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窑砌筑工程施工技术
2H313080炉窑砌筑工程施工技术
炉窑砌筑工程包括:专业炉窑和一般炉窑的砌筑。 本目重点是:炉窑砌筑工程施工顺序及要点;炉窑砌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和环境保护措施等。
炉窑的分类
一、炉窑的分类
1.专业炉窑有
(1)冶金炉窑中的炼焦炉、炼铁高炉、炼钢转炉、电炉、鱼雷型混铁车等;
(2)有色金属工业炉窑中的铝电解槽、镁电解槽、闪速炉、炼铜反射炉、鼓风炉、锌精馏炉等;
(3)化工炉窑中的裂解炉、气化炉、一段转化炉、二段转化炉等; (4)建材工业炉中的玻璃炉窑、隧道窑、回转窑、辊道窑等。 2.一般炉窑有:加热炉、淬火炉、回火、正火、退火炉等。 3.其他炉窑有:连续式直立炉、蒸汽锅炉等。 二、施工前的工序交接
(一)施工前的准备
——技术准备、资源准备、施工现场条件的准备(通则) 1.技术准备
(l)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的会审。
包括耐火材料的种类、分类及使用部位,尤其是特殊、特型耐火材料的施工要求及使用部位。
(2)施工方案的编制
编制内容包括:施工顺序、质量控制标准、施工方法的重点、难点、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措施、施工工期控制、冬雨期施工的技术措施。
2.(1)施工人力资源的准备
包括:管理及技术人员、专业技术工人、普工。 (2)施工工机具的配置
包括:起重设备、运输设备、搅拌设备、切砖机、磨砖机、砌砖机、振捣设备、称
量设备、通信及照明设备、焊接设备、质量检测设备及各类专门工机具。
(3)材料准备
——耐火材料的验收。 例如:
运至工地的耐火材料和制品应具有质量证明书和生产厂制定的施工方法说明书、产品合格证、使用有效期;
证明书上应按牌号和砖号分别列出各项指标值,并注明设计要求和技术条件;必要时应由实验室检验;对耐火砖的外观检查验收,根据炉窑各部位所用不同类型耐火材料的标准进行外观几何尺寸和数量全部检查或抽检。
——耐火材料的场内运输宜采用叉车整箱分期分批运抵施工现场,随用随运,以免堆积受潮。
——仓库内的耐火材料、结合剂等必须分别保管在防潮、防污垢的仓库内,按不同种类、不同使用日期分别存放。
耐火材料堆放不宜过高,对包装破损受污染、受潮、或过期的耐火材料不得使用。 对不定型的耐火材料,应根据不同结合剂和外加剂的保管要求,采取措施妥善保管,并明显标识其名称、牌号和生产日期。
3.施工现场条件的准备
包括:水、电源准备;场地准备,主要用于耐火材料现场临时堆放、浇注料搅拌、耐火砖切磨加工等;运输道路平整畅通;砌筑前,炉窑主要部位的检查与测量。
(二)工序交接的主要内容
根据《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1)进行工序交接。 工序交接证明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炉子中心线和控制标高的测量记录以及必要的沉降观察点的测量记录; 2.隐蔽工程验收合同的证明;
3.炉体冷却装置、管道和炉壳的试压记录及焊接严密性试验合格的证明; 4.钢结构和炉内轨道等安装位置的主要尺寸的复测记录; 5.可动炉子或炉子可动部分的试运转合格的证明;
6..炉内托砖板和锚固件等的位置、尺寸、焊接质量的检查合格的证明; 7.上道工序成果的保护要求。 切记:
按照基本建设施工程序,在工序间交接时,对上一工序的建筑结构工程和隐蔽工程要及时进行质量的检查验收并办理中间工序交接手续。否则,不得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耐火砖砌筑的施工程序
三、耐火砖砌筑的施工程序
——动态式炉窑的施工、静态式炉窑的施工
(一)动态式炉窑的施工程序
1.动态式炉窑砌筑必须在炉窑单机无负荷试运转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2.砌筑的基本程序是:
起始点的选择,应从热端向冷端或从低端向高端依次砌筑→作业点清理划线→选砖,根据冷热段需用不同材质的耐火砖,选用合格砖→若有锚固钉或托砖板,即进行锚固钉或托砖板的焊接→若有隔热层(如硅钙板等),需先进行隔热层的安装→灰浆调制及使用,灰浆泥应与耐火砖相匹配→砌砖→膨胀缝隙的预留及填充。
(二)静态式炉窑的施工程序
起始点选择(一般选择自下而上、自热端向冷端顺序)→布划线(一般以最下端的风口或检查口等为基准)→选砖(根据设备不同部位选用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耐火砖)→根据图纸要求进行锚固钉和托砖板焊接→若有隔热层,应先进行隔热层的安装→灰浆调制与使用,灰浆泥的材质应与耐火砖相匹配→砌筑起拱、锁砖、拆除拱胎→膨胀缝的预留和填充。 四、耐火浇注料砌筑的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施工组织 (一)施工准备
材料检查与验收,重点检查使用部位所用材料的型号与设计相符、材料是否受潮变质、使用日期是否在质保期内;施工面清理,尤其是油污、泥土及杂物。
(二)施工顺序
锚固钉焊接与检查,按照图纸要求不同部位焊接不同材质的锚固钉,并按照图纸要求焊接牢固→模板制作与安装→防水剂涂刷→浇注料搅拌并制作试块→浇注料浇筑并振捣密实→模板拆除→膨胀缝预留及填充→浇注料成品养护。 五、炉窑砌筑工程交工验收
根据《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1)规定,交工验收。
施工单位应提供的资料有:
1.交工验收证书; 2.开工、竣工报告; 3.工序交接证明资料;
4.炉子主要部位的测量资料;
5.材料质量的证明资料,包括各种材料质量证明书、材料代用证明、实验室复验报告、泥浆和不定型耐火材料的配置记录及检验报告;
6.筑炉隐蔽工程验收报告;
7.分项、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质量保证核查资料,单位工程质量观感和综合评定资料;
8.工程质量问题处理资料; 9.技术联系单(含合理化建议; 10.冬期施工记录;
11.设计变更资料(含图纸会审记录);
12.竣工图。简单设计变更标注在施工图上; 13.重大、复杂的设计变更需要重新绘制竣工图。
炉窑砌筑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2H313082了解炉窑砌筑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二、耐火浇注料施工技术要求
——锚固钉焊接、模板支设、浇注料施工、浇注、养护、拆模 (一)锚固钉焊接
1..锚固钉的材质和规格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采购。 2.锚固钉的分布与焊接质量一定要按设计要求进行。 (二)模板支设
1.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规定。
2.支撑牢固,搭接缝严密,不漏浆。
3.对腐蚀性或粘结性较强的浇注料应在模板内设隔离层。 4.预留膨胀缝的木条等应固定牢靠,避免受振捣时移位。 5.浇筑前,模板应涂刷脱模剂。 (三)浇注料
1.浇注料一次搅拌量应以30min以内用完为限。
2.浇注料应连续进行浇筑,在前一层浇注料初凝前,应将下一层浇注料浇筑完,若施工间歇超过其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
3.当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时,浇筑层厚度不应超过振动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当用平板振动器时,其厚度不应超过200mm。
(五)拆模
1.不承重模板应在浇注料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脱模受损坏的情况下拆模。 2.承重模板,则应在浇注料强度达到70%以上时,方可拆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