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视野 201 3年4月 第4期① 综 述 腔淋巴系统总是与血管伴行,在动脉、静脉周围某些陷窝、深腹 转移的重要途径,因此妇癌手术时,此网及腰淋巴结必须清除干 股沟窝内,淋巴管难以看清,淋巴结在脂肪团中,呈乳白色或黄 净。 白色,柔软、光滑、活动、易于游离,或呈串链、或存在;淋巴 腰淋巴结在腹膜后隙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为大小不 结数目,人与人之间、同一侧、左:占侧的各组淋巴结均有差异。 等的椭圆形结构,清除时要熟悉腹膜后解剖,采用后腹膜切13, 髂总血管较粗易于辨认,与输尿管有交叉,在骶髂关节前方,寻 即在腹主动脉前腹膜切口L2J,操作细致,注意血管和输尿管的分 找髂内外动脉及伴行静脉、周围淋巴结;左侧髂总淋巴结群有乙 布及走向,清扫血管四周的淋巴结时,先把血管鞘纵形切开再轻 状结肠遮掩,髂外淋巴结群容易显露,侧卧于腰大肌上,在腰大 轻向下撕脱血管鞘及四周淋巴组织,遇有小血管分支及需要切 肌内缘有银白色生殖股神经,髂总血管分叉处下内方是闭孔窝, 断的组织,不可暴力牵拉撕脱血管,避免撕拉而致下腔静脉裂口 闭孔窝有较多的淋巴脂肪组织,有较粗的闭孔神经,也有丰富的 出血,清扫从肠系膜下动脉起点水平开始,两侧为输尿管内侧, 闭孔静脉及与闭孔静脉交汇的血管丛,清理此群淋巴结可顺闭 注意仔细辨认输尿管,或将输尿管充分暴露,避免器械直接钳夹 孔神经进行,但注意避免损伤其深面的血管、神经,该群最下一 或刀直接接触输尿管。 个淋巴结通常较大,下缘可达股环上口。 参考文献 髂外淋巴结沿腰大肌下部前面排列,其后外侧覆盖生殖股 [1]王淑贞.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4:339~ 神经,髂总中间后淋巴结的后外侧临腰大肌,其深面有腰骶干走 340. 行。清除两侧髂总内侧淋巴结时,同时要清理干净两髂总血管 [2] 熊宙芳,王泽华,王世宣.卵巢上皮癌的腹膜后淋巴结切除 间、主动脉分叉以下到第三骶椎上缘之间的淋巴管网和位于网 对预后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2):77—80. 眼内的一些小淋巴结,两侧的髂内内侧、髂总内侧和髂总中间后 [3] 高劲松,沈铿,郎景和.不同手术方式对工期子宫内膜癌患 淋巴结的输出管,在此三角区内,互相交织成密集淋巴管网,网 者生存及复发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 眼被制服组织填充,内有散在的1 3个小淋巴结,骶正中动脉穿 [4]dePoncheviUeL,PerrotinF,IeifancqT,et a1.Doesparaaorticlyer. 行于深面,此网向上发出淋巴管,越过髂总血管或主动脉分叉 phadenectomy have al ̄nditinthetreatment ofovarian cancerthat 处,向上注入腰淋巴结,这也是盆腔炎症和癌肿左右相互扩散与 is apparently confined to the ovaries.Eur J Cancer,2001:37.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 白鸿超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110023) 【摘要】脂联素(adip0nec血)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降低血糖,血脂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同时也可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形 成,在2型糖尿病,肥胖症,胰岛紊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其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人。脂联素结构基因区域内的多态性可能与2型 糖尿病有关。脂联素的研究为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脂联素基因多态性2型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SS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3)04—0245—03 脂肪组织一直被认为仅仅是被动的燃料库或组织器官间的 Schaitter等 J对344例随机抽取的血标本进行了序列分析, 添充物,近年来,逐步认识它不仅是主要的储能器官,而且是机 发现位于脂联素基因+45位点(外显子2)T—G转换(Gly15Gly)。 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包括白介 其中Tr型275例(79.9%);TG型67例(19.5%);Gg型2例(O. 素一6,肿瘤坏死因子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一1,促酰化蛋 6%),1例患者有青少年起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0DY),另1例患 白,抵抗素等,即参与糖脂代谢,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平衡,又参 有脂肪萎缩性糖尿病综合症。+331位点(外显子3)检测到错义 与炎症的反应,血管功能调节等。脂联素(adiponectin)是新近发 突变(TAC—CAC,TyrlllHis);+331位点TyrlllHis多态性分布为 现的一种脂源性的血浆蛋白,由脂肪细胞特异分泌,其水平升高 Tr型328例(95.4%),,I℃型15例(4.3%),CC型1例(0.3%)。 对机体是一种保护作用。 Hara等_4J报道日本人群带有脂联素基因+45位G/G,或+ 1脂联素概述 276位G/G基因型的个体,与在这两个位点上为T/T基因型的个 1.1脂联素分子结构 体相比,其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其比数比分别为1.70 脂联素亦称为28kD凝胶结合蛋白(GBP28)/AdipoQ/Acrp30。 (95%置信区间1.09~2.65);+276位基因与血浆脂联素水平呈 是由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有244.个氨基酸的多肽。其开放读 负相关。 码框包括一分泌信号序列,一段类似胶原的G—X—Y3氨基酸重 Srumvoll等 研究了+94位(外显子2)T—G突变与代谢异 复序列(约66个氨基酸)及C端的一串芳香氨基酸,与胶原蛋白 常的关系;在371例非糖尿病个体中,C,G+GT基因型个体胰岛素 x,Ⅷ,补体蛋白Clq的c端有很大程度的同源性[ 。而脂联素 敏感性(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低于,I-I'型个体,在调整 胶原化区域的四个赖氨酸(Lys68,71,80,104)的羟基化与脂联素 BMI差别后,两组之间的这种差别消失;进一步研究发现G等位 的胰岛素增敏作用有密切关系 2。 基因型所造成的上述差别只见于没有家族史的亚组。 1.2脂联素基因多态性 1.3脂联素一般功能 人脂联素是位于染色体32q7的apM1基因编码的。近期发 脂联素是一种胶原样蛋白质,属于coUectin家族,在循环中 现它是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位点,apM1基因长约16kb,包括3 约占总血浆蛋白的0.0l%,血中的浓度为5—30t-c,/ml,且无昼夜 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外显子3的3 一非翻译区中有Alu的重 分泌规律的变化,也不受进食的影响。在糖尿病,肥胖及冠状动 复序列。目前已检测到脂联素基因存在5个核苷酸改变,包括发 脉病变的患者中脂联素浓度明显下降_66,血浆脂联素浓度与脂 j生在外显子2的G/T多态性和发生在外显子3的4个错义突变 肪含量,臀腰比值,空腹胰岛素,餐后2h血糖成反比,而与胰岛素 (R112C,I164T,R221S,H241P)。 敏感性成正比_7]。在不同种族中,低血浆脂联素浓度与肥胖和2 ・---——245----—— 综 述 健康大视野 201 3年4月 第4期① 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病均相关,并且,低脂联素血症的程度与胰 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具有显著相关性。在动物模型研究中 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个体中,脂联素的多态性可能会适度的增加 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但已经有基因影响的个体,脂联素多态性很 难再起作用。 Men i等发现高加索人45位点T等位基因与胰岛素抵抗 发现,在被导管损伤的血管壁中可测得脂联素,这些结果提示脂 联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功能。在糖尿病鼠给予脂联素 可增加骨骼肌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减少肝糖的输出而减胰岛素 抵抗,改善糖代谢_8j。 2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 肥胖与2型糖尿病高度相关,故糖尿病及肥胖症又称“糖尿 肥胖病”(diabesity)。肥胖者血浆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非肥胖者, 和糖尿病有关,且SNP45位点和SNP276位点T—G单倍体与胰岛 素抵抗的相关性不依赖于体重和胰岛素水平。T—G单倍体个体 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非携带者。在非糖尿病个体中,T—G 单倍体携带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高。这些提示T—G单 倍体引起的低脂联素血症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之一。最近 对人群的研究发现外显子2的T94G多态性G等位基因与 BNI负相关;其机制尚不清楚[18,19]。故外显子2的G—T多态性 与血浆脂联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关系可能存在种族 且脂联素浓度与BMI(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水平,血脂水 平有显著相关性,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调整BlVlI,腰围后,血 浆脂联素浓度的增加作为一个变量与臀围的降低呈明显相 关[引。减轻体重可增加血浆脂联素的水平,这在肥胖症及2型糖 尿病患者中均可见 l Ul。 Lindsau等[“]研究表明体内血浆脂联素浓度高的个体发展为 2型糖尿病的危险明显降低。前瞻性纵向研究表明肥胖症早期, 血浆脂联素浓度即开始下降,且发生2型糖尿病后仍持续下 降 l2_。Lihn等【131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的1级亲属脂肪组织中脂 联素基因表达比正常人低约45%,而血浆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 别。正常人脂联素mRNA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呈正相关,而2型 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则不存在此相关性,这一现象值得注意。 2.1脂联素改善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脂联素受体(AdiopR)的成功克隆扩展了对脂联素作用机制 的认识。AdiopR1广泛分布于骨骼肌,对脂联素的亲和力低;A— diopR2则主要位于肝脏,对脂联素有中等亲和力。脂联素刺激脂 肪酸氧化的活性与它和AdiopR的亲和力呈正相关。脂联素通过 AdiopR1可以激活PPAP ̄,5’一AMP活化蛋白激酶( )以及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I ̄)。PPAR ̄,ANPK和p38MAI'K 的激活不但与脂肪酸氧化增强有关,而且后两者还与葡萄糖摄 取增强有关。p38MAPK可以激活PPAR ̄,并增强PPAR协同刺激 因子(Pc,c)的活性,从而促进脂肪酸氧化;同时它还可促进PGC 一1的磷酸化和活性,增强骨骼肌选择性转录因子(加西)2的转 录活性,从而促进葡萄糖转运,增加葡萄糖摄取L1 。 2.2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 Hid l0_1 J等筛选了年龄与BNI均相匹配的2型糖尿病患者 和非糖尿病对照者,从基因组DNA中扩增并分析了脂联素基因 的全部编码序列。全基因扫描显示脂联素基因所在位点32q7即 是2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症的易感位点。研究发现携有Rll2C, I164T突变者血浆脂联素浓度要低于无突变者,且无论男女,携有 I164T突变者的血浆脂联素浓度都明显低于不含此种突变者,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甚至即使是与不含I164T突变的糖尿病患者 相比较,差异仍然很明显。他们还发现所有携带Rll2C或I164T 突变的个体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综合症的表现,如葡萄糖耐量 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质异常以及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 等,这表明由于脂联素基因突变所造成的脂联素血浆浓度下降 与代谢综合症有紧密联系。脂联素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使脂联素 形成和(或)分泌减少,至少部分构成了代谢综合症的发病基础。 目前认为,RI12C和I164T突变可能是减少可与脂质及葡萄糖代 谢有关的活性蛋白质的生成。 Takahashi等用直接基因测序或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 发现可外显子2的G/T多态性可使平均血浆脂联素下降,但二 者无明显相关性。在日本人群的调查L1 J发现,45位点和(或)276 位点的G/G基因型较 I 基因型者其胰岛素抵抗和患2型糖尿 病的危险性显著提高,在BN1个体中,276位点G突变与外周脂 联素的浓度降低呈线性关系。家族疾病史分析_1’]发现,在没有 ・--——246---—— 差异。 综上所述,脂联素作为一种成熟脂肪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 白质,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通过多个方面发挥 抵抗胰岛素抵抗作用,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将提高对脂肪细胞 功能,胰岛素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认识,并为2型糖尿 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Nneda K,Okul ̄K,Sh IoI叫ra I,et a1.Bioehem Biophys Res Communm,2006,221(2):286—289. [2]Wang Y,Xu A,I(I1ight C,et a1.J Bid them,2002,277(22): 19521—19529. [3]8chattier A,Ntrth N,Palit ̄eh KD,et a1.Eur J elin Invest,2000, 30(10):879—887. [4]胁a K,Boutin P,№ Y,et a1. abe鼬,20(I2,51(52):536—5t0. [5]DtumvollM,TsebxiiferO,Frit ̄eheA,et a1.Diabetes,2002,51(1): 37—41. [6]Kumada M,I(il1ra S,Sumitsuji S,et a1./ ̄ioeiation of hyp0ad— il ̄neetineraia with coIDII】ary artery diseade in l嬲1.Arteri ̄eler Tnmmb Isc Bid,2003,23(1):85—89. [7]Weyer C,Ftmsl ̄T,tamka s,et a1.H) p0asip0nec曲eⅡlia in pbesity and type 2 diabetes:dose association mth imdin re8es- tarIce and hyperimuline ̄a.J aill Endoeri ̄l l ̄Ietab,2001,86 (5):1930—1935. [8]I ̄ndo N,Shin ̄nmra L,胁lls Y,et a1.As 0n of adip(mectin nmt ̄Ijon witll type 2 diab ̄.A e ̄didate gene for the imulin resistance gyltl ̄llle.Diabetes,2002,51:2325—2328. [9]Arim Y,Kih锄S,Ouchi N,et a1.P ̄loxieal dicIease of all adipode—speciifc protein,ad n,in ovesity[J].Bioe ̄m Biophys Tes Comunm,1999,257:79—83. [10]Hotta K,Fumh ̄hi T,Am Y,el a1.Pl ̄ro.a oDllcel由 0璐0f a novel adip【 一speciifc protein,ac l0|∞c n,in type 2 diabe pa e】 ts[J].Arteri ̄elThrombVaseBid,2000,20:1595—1599. [11]Lindsau RS,Fun ̄hi T,Hanson R,et a1.Adii ̄neetin aIld de- veloI ̄ent oftype 2 diabetes.m the Pi瑚IIldian p0pu on[J]. L ̄cet,2002,360:57—58. 【12]8 ̄iek NA,Beave ̄I_S,C叫硼艘IJ,et a1.DeI I8ed a 吒 apN1 in and sI】b[眦锄删s adipose 籍LIe 0f llIl咖1s tIl type 2 diabe【ed[J].h吐J Exp Di Res,2I。0D,1:81—88. 【13] I2hn AS,0st 挣lrd T,Nyholm B,et a1.Adil ̄eetin r ̄tNA ex. pre ̄ion in subeutaneom adipose tissue is reduced in丘rst degree relaitves oftype 2 diabeitc en协[J].Am J Ph ̄id ̄rinlk Metab,2003,284:443—448. 【14j Yam ̄chi T,I ̄tn'lon J,It0 Y,et a1.( miJ of adip(Inec6n ̄eeep. 健康大视野 201 3年4月 第4期① 综 述 tara that mediate antidiabetic metabolic effects.Nature,2003, (1):37-41. 423:762—769. [18]Yang WS,Tsou PL,Lee WJ,et a1.Allele—speciifc diferential L15J Hidehilo LK,Lichiro S,Yuko]Vl,d a1.Association of adiponectin expression ofa common adiponectin gene po1)anorphism erltRed to with type 2 diabetes.Oia ̄tse,2O02,51:2325—2328. obesity.J Mol Med,2003,81:428—434. [16]Ham K,Boufin P, Y,et a1.iDabetes,20rE,51(2):536—540. [19] 卜瑞芳,吴文君,等.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血清脂联素水平 [17J Stumvoll M,Tschritter O,Frhsche A,et a1.Diabetes,2O02,51 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3). 木木木木术爿c木木木木木爿c术冰木木木木术:Ic术术米木术术半术术术米木爿(术术半牢术木木木木木半术术术米木木 护理园地 食管癌术后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 黄志新单志芬夏清华张桂华 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黑龙江鸡西1581oo) 【摘要】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护理。方法2008年4月一2o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手术食管 癌的患者69例,术中均留置一根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24小时由此管注入流质,至术后1o__l4d拔管,2例营养管堵塞,1例拔管。 结果 例病人均能耐受十二指肠营养管支持,满足患者每日的营养量,减少静脉输液量。结论术后早期实施十二指肠营养,能促 进肠功能恢复,降低感染发生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加速机体的康复。加强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食管癌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o19(2013)04—0247—01 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以手术为 液沉淀或肠内粘液凝结造成,另一种是管道打结[2。术前检查 2]主。食管癌患者多数术前合并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患者手术后需 营养管是否通畅,术中置管后要及时冲管,以免血块堵塞。术后 禁食时间长,因此,术后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是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 定期冲洗营养管以防堵塞。推注前后用20--30ml温开水冲洗管 措施。营养管的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关键环节。我院自2OO8 道,输注含膳食纤维类较黏稠的食物时,每4h以温开水冲洗营养 年4月—铡2年l1月对国例食管癌患者术中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 管,若需经导管注药必须研成粉末状,应采用推注,不可直接滴 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取得良 孜果。 人,否则易发生堵管。本组2例患者因输注营养液时间较长,营 1临床资料 养液浓度高,引起管道堵塞。 本组 例患者,男性54例,女性15例。年龄45—8o岁,自 2.4体位有文献报道_3J:平卧,床头角度过低会增加返流物质 行拔管1例,营养管堵塞2例,术后带管时间 7_14d。方法:在全 流入呼吸道的机会。床头抬高3 或取半卧位,可防止呛咳、 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食道癌根治手术,术中将预先放入的十二 呕吐。滴注营养液后嘱患者维持半卧位30rain左右,防止体位过 指肠营养管送入十二指肠降部。术后24h将输液管与营养管连 低发生返流引起误吸。 接后,患者取半卧位,持续滴注37’C—4o℃生理盐水500ml,如无 2.5 口腔护理 留置营养管期间应保持口腔、鼻腔清洁卫生。 腹痛、腹胀等症状,第二天可由营养管滴入营养液总量1000ml, 每日口腔护理两次,或定时提醒患者刷牙,指导患者以温开水漱 24h持续滴人,每分钟加滴(如患:蕾无不适可适当加快滴人速 口,咳嗽、痰后漱口。同时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鼻腔,避免营养 度,每分钟不超过40滴),第3d经营养管滴注营养液总量150o一 管长期摩擦引起鼻腔粘膜受损、干燥、出血。 2000ml,平均每小时100--150ml,第4d营养液量为2 ̄gD--2500ml, 2.6腹胀、腹泻、腹痛的观察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严密 第s—6d营养液量为20tD--3000ml左右,以后根据肠功能恢复情 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腹泻等不适,如有不适要及时准确记 况程度,逐渐增加营养液的量和次数,使每天总量增加至30oO一 录程度、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情况,要及时找出原因。是否 3500ml,同时减少静脉输液量。营养液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 与术后早期肠功能未恢复,营养液输入量、温度、速度等有关。 肪、维生素等低渗的糖盐水,也可是各种汤类(如鸡汤、鱼汤、肉 各种营养液的配制温度要适宜,从低浓度少量慢速滴人开始,待 汤)、牛奶、各种果汁、蔬菜汁等。 肠道适应后再加量加速,同时要保持滴注装置的消毒清洁。 2护理 食管癌患者术后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2.1心理护理术前向患者宣传留置营养管的好处,解释肠内 对胃肠道的生理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促进肠蠕动,避免腹胀, 营养对术后恢复重要性。告知患者配合要点及在输注营养液过 并可维持肠粘膜的屏障功能L4J,可提高免疫功力,增强患者的抗 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鼓励其表达感受和想法,让患者有一定 病能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减少静脉输液量和 的心理准备,取得患者合作。 患者卧床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对疾病康复发挥重要作 2.2营养管固定营养管固定要牢靠,避免牵拉、折叠、滑脱…1。 用。 术后胃管及营养管在同一侧鼻孔,分别在胃管及营养管的鼻孔 参考文献 端出口处用标记笔进行标记,先用“-I'’’型胶布固定在鼻翼,再用 [1]范红云,杨福娟,吕素云,等.导丝置鼻管法在食管狭窄及食 棉布带在标记处把胃管及营养管捆绑固定在一起,绳结两端分 管穿孔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OO7,45(9):65187. 别绕到耳后,在一侧耳朵的后方打结固定,松紧以绳结上下移动 [2] 罗艳.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lem为宜。固定的胶布及棉绳每天更换1次,以免胶布松脱造成 2010,26(4):573—574. 脱落。同时指导病人活动时注意固定及保护营养管,必要时自 [3]董春辉.卧床高龄鼻饲患者进餐体位与吸入性肺炎关系的 行用手固定。本组1例病人因未用棉布带固定,患者在睡觉时白 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17(3):162. 行将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拔出。 [4]黎介寿.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过去与未来[J].中华外科杂 2.3保持导管通畅导管不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肠内营养 志,2001,39(1)i17. ---——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