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
摘要: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过去注重知识教学转变为培养基础学科素养,把家庭和国家的情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家国情怀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观,反映出强烈的人文色彩和关怀,是学习和理解历史的重要精神,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国家意识,以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理解国情,理解家庭和乡村情感的本质内涵,落实德育的基本任务。因此,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居家情操素养,必须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创设教学情境,拓展国际视野,不断提高居家情操的渗透、教育和影响力。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把爱国主义的根和对祖国感情的灵魂深深地植入自己的血液中。
一、家国情怀素养内涵
爱国主义是研究和探索历史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主要包括以下内涵:一是理想追求。个人只有从心底肯定和热爱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人民,才能把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作为自己的理想追求。第二,责任和使命。国家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努力,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有良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时刻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为自己的美好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壮大而奋斗。第三,感情和信仰。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国家的发展,总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各种起伏。有亲情和国家情怀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仍能有信念,能战胜逆境。
二、现阶段高中生家庭与国家情感培养面临的挑战
1.来自网络文化的挑战。着眼于当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首先面临的挑战是来自网络文化的挑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发展速度非常快。一方面,网络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许多生活方式。但另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也给了很多负面文化的传播空间和生存空间。总的来说,负面信息总是存在的,但始终是一小部分,缺乏面向大众的渠道。互联网的出现,给了这些负面信息一个低成本快速传播的途径。高中生大部分还是未成年人,思想还不成熟。即使18岁了,由于没有经历过社会生活,他对很多事情的认知还是过于偏激。因此,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负面文化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2.外来文化的挑战。外来文化的挑战也是近年来我国青年教育的一大难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交流必然导致文化交流。而外来文化的进入,既有优秀文化,也有消极文化,更多的是诱导性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文化传播者会有目的地保证其他国家的文化,从而让学生对国外产生向往,甚至盲目地认为国外什么都好,而国内还是有很多不足。在这样的文化影响下,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文化自信,甚至容易被外来文化所利用,造成不良影响。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措施
1.用教材内容渗透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既要注重传授历史知识,又要重视立足课本,渗透家国情怀,明确家国情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增强意志力,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形成坚韧不拔的品格,同时激发学生爱国,更加关心国家大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这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态度,使学生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创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开始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小组讨论、问题设置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在讲解过程中,也可以播放《十送红军》等歌曲,陶冶学生情操,调动学生情绪。也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高质量的、知名的相关电视剧,比如《长沙之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和参观抗日战争遗址。通过这些
创新有效的教学模式,一是可以有效活跃历史课堂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
3.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中历史教学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已经提升到家国情怀的高度。对此,教师要准确理解什么是家国情怀?包括什么?高考在这方面是怎么考查的?等一下。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这些材料和知识,如学习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关于家国情怀的论述,准确理解国家对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和预期目标;阅读有关课改和核心素养的理论著作,丰富理论知识;积极参加校内外举行的关于新课改理念的培训交流活动;在我校教研组开展的历史核心素养的教研活动、公开课、评课活动中学习同事的长处,提出困惑,虚心向同事请教;阅读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杂志, 不断反思教育教学;深化对家国情怀理论的理解,指导教学实践,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开展家国情怀主题活动。学习不仅仅是讲述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生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师应将家国情怀教育与学生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比如,教师可以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结合近期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主题, 老师可以推荐一些历史名人传记或者历史杂志,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家国情怀的深刻含义。老 教师可以开展家国情怀主题活动,丰富学生历史学习渠道,将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5.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高中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阶段。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意志决心,提高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能力。家国情怀才是本质。 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的精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学校应该提倡丰富活跃的课外活动。以教师言传身教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可以开展以“国庆”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红色节目、唱红歌、演讲比赛,定期放映爱国主义影片,让学生感受祖国成长中的坎坷历程,体会和平年代来之不易的繁荣昌盛;开展以“,我的梦想”为主题的写作比赛,
评选优秀作品,让学生投入到思想深化的感受中。这样学生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历史使命感,进而树立起为国家、为民族、为家乡、为自己而努力的目标。
6.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除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这一教学目标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实现。比如举办纪念五四的文艺晚会,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组织学生观看反对外来侵略的电影,如《小战士张嘎》,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缅怀先烈,让当代青年肩负起责任和担当;开展“中国诗词”黑板报、手抄报比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办“我最崇拜的历史人物”讲座,学习历史人物的高尚情操,等等。
总之,家国情怀作为一种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宗旨,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历史课上培养学生的家园感和国家感,教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本,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学习中成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在学习中牢记祖国。
参考文献:
[1]刘伟.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2019. [2]张忠裕.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