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独山镇中心小学

独山镇中心小学

来源:化拓教育网
独山镇中心小学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裕安区独山镇是一个老区,是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的六安中心县委所在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镇”。独山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建在红土地上的百年小学,现共有教师26人,在校学生近900名。多年来学校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教育优势,积极整合红色资源,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以“红色资源培育人,以传统熏陶人,以烈士教育人”的新路子,拓展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的新空间,加强了新时期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我校在利用“红色资源”进行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寻找收集现成的“红色资源”财富,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利用红色资源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教育是一个很好方法。红色资源包括遗址、纪念场馆、烈士陵园;包括战争故事、歌曲以及孕育的精神;还包括至今依然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老民兵等。这些红色资源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我们独山镇是老区,有着光荣的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土地时期,周捐芝领导独山人民打响了六霍的第一,开创了根据地,让独山成为红军团成长的摇篮。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其中六霍纪念碑和六霍纪念馆是我镇教育的基地。这两处地方是我校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传统教育的理想之地,这里孕育的独山精神鞭策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奋发图强、励志报国、茁壮成长。

学校自编了《红色的土地》校本教材,在教材的编排上,注重针对性、教育面宽,加强了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和时代性特点,使学生有一种认同感。通过教材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一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风俗人情,资源矿产等。特别突出了独山作为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六安县中心县委所在地的作用和贡献。融入了大量的“红色元素”。如介绍了红军在独山、金寨周边活动动的一些著名的历史遗迹、文物。从这些遗迹和英雄故事中折射出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爱国情感和高尚品质。向学生讲述了红军的光荣历史,记载了“独山大捷”、“苏家埠四十八天战役”等著名战役以及“周捐芝”等英雄事迹。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补充教材,学校安排了一定的课时,由专门的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对家乡的认识,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并培养了学生作为一个老区人的自豪感。通过对这些历史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对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红色资源”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学校根据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扫墓活动,缅怀先烈;开展“红色标兵”演讲赛、“献爱心,为敬老院服务周”、建立红领巾广播站、播放红色歌曲、介绍有关红军的文章,让学生写读后感;学唱红歌、组织学生进行走访红军遗址、遗迹,写观后感;寻访老红军,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进行《红色土地》校本教材课程后续开发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让他们为前辈的光辉业绩感到无限崇敬,从而产生接受和弘扬传统的内在动力。那些富含生动感人的事迹,先烈们传

奇般的经历,英雄业绩生动感人。通过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参观遗迹,听讲故事,演唱歌曲,重走之路,用生动的事例,鲜活的语言,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主动参与中接受熏陶。 三、加强社会实践,挖掘“红色资源”,通过身体力行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让学生面向社会把学校教育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走参观独山遗址,寻访当地老人,了解当时有关红军的传说,组织观看有关红军的影视片,深度了解红军烈士的光荣事迹和、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家创建鄂豫皖根据地的艰难历程,老区人民为建设和保卫根据地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对一些流传的故事加于收集整理。举办讲红色故事比赛,让学生从实践中,感知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中,深入体会到先烈们的精神。从实践中感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了解家乡落后的面貌,长大为建设家乡而努力。教育教学过程中红色元素的适时融入,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了他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

四、全方位营造“红色”人文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思想品质得到提高。 学校充分发掘“红色资源”的价值,多方位搭建展示“红色资源文化”。办墙报,纪念节日举办系列“红色”图片展,举行“红色歌曲大赛”、“红色资源征文大赛”、评选“红土地上娃娃”等以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多种表现形式展示“红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先烈的精神,树立学生建设家乡、报效国家为己任的远大理想。

独山镇中心小学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把红色资源引进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上来,整合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渠道,解决了以

往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形式主义、口头说教、空洞无物等缺点,实现了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乡土性,现实性,实用性特点,在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直观化,加强了学生的亲身的体验,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开辟了新途径。

执笔:王益俊 2014.10.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