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村环境问题[论文]

农村环境问题[论文]

来源:化拓教育网
农村环境问题浅析

【摘 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村环境污染逐步加剧。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其中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是目前造成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环境 畜禽养殖污染 生活垃圾污染 农药化肥污染 工业污染 1 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的快速增长,农村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数亿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和食品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2 农村环境污染

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农村面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其中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是目前造成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

2.1 畜禽养殖污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养殖形式也从分散的农户养殖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转移。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土壤、河道中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水源产生极大的危害。养殖场及畜禽产品加工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虫卵等,这些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后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相较于畜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其污染治理的速度却相对滞后,污染防治水平还很低,一些地区养殖规模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且种、养分离现象严重,大量畜禽粪便无法就近还田,而是直接排到土壤、河道中。另外,农村各种养殖场的沼气池等标准化处理设施不到位,甚至一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废水也随意排放,致使养殖场附近地下水中的氨氮、盐超标,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2.2 生活垃圾污染

伴随着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垃圾向城郊和农村转移,农村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1]。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且大多数的农村没有固定的垃圾堆放处和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和处理系统,各类垃圾未得到统一集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是厨余、清扫物和种养殖废弃物,其中以易降解的破布、果菜屑、塑料、废橡胶、树枝等有机物居多,难降解的陶瓷、废玻璃、砂石、砖瓦、金属较少,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可分解与不可分解、有害物与无害物的垃圾混为一体,给垃圾处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的生活垃圾问

题,已经对农村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直接威胁。 2.3 农药化肥污染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作物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促进农作物生产的发展,我国农药和化肥使用量也在持续增长。我国农田化肥的使用率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化肥使用量达40吨/平方公里[2]。长期大量地使用化肥特别是铵肥,使土壤逐渐酸化,板结严重,最终导致土壤丧失耕种价值。过量施用化肥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气的污染。随着农药使用量的剧增,环境中的农药在气象条件及生物作用下,在各环境要素间循环,造成农药在环境中重新分布,使其污染范围极大扩散,导致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都受到污染,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4 工业污染

近几年来,工业经济发展迅猛,为适应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各种工业企业向城市周边村镇发展。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农村地区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落实,民营工业企业和一些“小作坊式”的加工厂也大量涌现,造成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加剧。工业“三废”排放已成为影响农村环境质量不可忽视的原因,特别是分布在乡镇的一些小企业、城镇的小

餐饮等,由于分散隐蔽,污染难以监管和治理,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环境污染。 3 结语

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把防治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由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复杂性,农村“脏、乱、差”的现象仍然存在,生产、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废物垃圾乱堆乱放,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比较突出。多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而且最终通过水、土壤、大气和食品等渠道影响到环境总体,一些地区还呈现出“立体污染”现象。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阻碍了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国家生态安全等诸多领域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污染防治机制,实施相关措施,加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力度。 参考文献:

[1]林涛,李倩,张佳,韦海民.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43(5).

[2]宋言奇.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历程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j].苏州大学学报,2008,(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