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贺娟教授临床应用柴胡桂枝汤验案2则_郝宇

来源:化拓教育网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年11月,20(6)

・35・

・导师经验・

贺娟教授临床应用柴胡桂枝汤验案2则

郝宇张轩费占洋指导:贺娟(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29)关键词:柴胡桂枝汤;临床应用;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

doi:10.3969/j.issn.1672-2205.2013.06.011

柴胡桂枝汤是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之一。关于该方的论述最早见于《伤寒论》。《伤寒论》146条曰:“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本为治疗太阳、少阳兼证的方剂,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和发挥,其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如用于治疗抑郁症、肩周炎、胃溃疡、急慢性肝炎、冠心病、神经症等属太阳少阳两经的多种疾病[1-2]。导师贺娟教授对柴胡桂枝汤的临证思路有着独到的见解,在临床上应用柴胡桂枝汤每每获得良效。兹将贺教授应用柴胡桂枝汤验案2则呈管见如下,与读者共享。

案1:全身不适、难以名状案。患者马某,女,64岁,2011年6月5日初诊。自诉全身不适无定处。两腋、胁下胀闷疼痛,难以忍受,需不断按揉方可缓解,且从颈项、肩部、腰背部至大腿部有冷感,感觉有冷风直吹颈项部。情绪悲伤,常哭泣不止,口苦,食欲不佳,大便少,睡眠欠佳。舌红苔薄白,脉滑。治以太少两解、宣展枢机,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味。处方:柴胡18g,黄芩12g,党参8g,清半夏10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3片,大枣15g,炙甘草10g,淮小麦30g,片姜黄15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二诊,患者自诉服2剂后哭泣症状消失,5剂后腋下、胁下疼痛基本消失,其他症状均有减轻。但近有肿胀感,排尿多。刻下脊柱两侧发凉感较明显,畏风,不敢坐凉板凳、吹空调。考虑患者卫气不足、卫表不固,于前方加白术10g、防风30g、鹿角霜10g以加强温阳益气固表之力。继服7剂。三诊,自诉服药后肩背怕冷症状好转,言自己捏揉肩部可以减轻冷风吹的感觉,伴胸闷心慌。鉴于患者肩背怕冷捏揉后减轻,又兼见胸闷心慌等不适,考虑为局部血脉瘀滞所致,更于前方加全蝎6g、地龙6g、丹参30g以改善血液循环。再服7剂。随后患者再诊时诉出

郝宇,男,在读硕士生现眼部不适、恶心、手颤、多梦等多种不适,但主症已明显减轻,故仍以柴胡桂枝汤为主方随症加减。2012年春节,患者女儿反馈,已停药月余,无明显不适。

按:两腋、胁下为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后颈、腰背至大腿部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位,故两腋、胁下胀闷疼痛,从颈项、腰背至大腿部有冷感,此为太阳、少阳合病;患者情绪悲伤,常哭泣不止,为肝失疏泄、少阳枢机不利所致。故用柴胡桂枝汤方开太阳以祛外邪,疏少阳以利枢机,治疗邪郁太少之全身不适,切合病机,故效如桴鼓。

2013年5月12日初诊。呃逆3年,掐按皮肤肌肉则呃逆连声,并自觉呃逆凉气。伴胸闷痛不适,喜揉舌淡暗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理气、调和营卫、降逆止呃,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味。处方:柴胡12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3片,大枣15g,法半夏10g,党参10g,黄芩10g,白术30g,茯苓30g,旋覆花10g,代赭石10g,羌活15g,丹参30g,水蛭6g,虻虫3g。7剂,每日1剂,水煎服,日2次。二诊:呃逆明显减轻,自觉呃逆凉气减少,背凉减轻,本次掐按身体后不再呃逆,但仍稍胸痛,大便不成形,日2次。效不更方,更于前方加肉桂10g、赤石脂10未复发。

g、片姜黄15g。继服7剂。后随诊服药月余,随访

按:呃逆,《内经》本谓之“哕”“气逆”。虽然其病因复杂,可由多种疾病引起[3],但最终都是因胃气上逆动膈而成,故《素问・宣明五气篇》曰:“胃为气逆,为哕。”肝胆气机郁滞导致胃气上逆亦是呃逆的病机之一,《素问・藏气法时论篇》所言“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

案2:掐按肌肉呃逆案。患者李某,女,59岁,

按,手指有肿胀感。大便不成形,日1次,睡眠可。

2天下肢及胯部出冷汗,并且汗后疼痛,且时觉面部

・36・

耳聋不聪颊肿”,即描述了肝气郁滞、肝胆同病所致“气上逆”之呃逆证。掐按全身肌肉出现呃逆之象临床并不罕见,考《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其云:“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三焦外应皮肤腠理毫毛,营卫循脉,循环周身,内至五脏六腑,外至腠理、皮毛,而腠理又是营卫流通交会的场所之一,可知呃逆与三焦枢机不利及营卫不和有关,故给予柴胡桂枝汤治疗。此方乃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取半量,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运转枢机;取桂枝汤之调和营卫气血、燮理阴阳之功。两方相合共奏疏通三焦气机、调和气血阴阳之功效,恢复脏腑经络气化功能,并处以旋覆代赭汤降逆止呃,标本兼治,故疾病乃除。正如《中藏经》所云:“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养左荣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

讨论:贺娟教授对柴胡桂枝汤的临证思路的理解,重视对太阳少阳合病的阐发,尤其注重少阳经的循行部位与络属的脏腑。其一,“少阳”从经脉的角度可分为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且足少阳胆经是人体循行线路最长的一条经脉;从脏腑角度又包含了胆和三焦两腑,而三焦腑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年11月,20(6)

个大腑,正如张景岳所说:“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少阳病变的特征之一是病变部位广泛、临床症状复杂,病人表述常莫衷一是,痛苦难以名状。其二,《素问・阴阳离合论篇》云:“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又《难经》曰:“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明确说明了少阳为人体内外气机运转之枢纽,是全身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总司人体气化,故本方具有转枢气机的作用。其三,“太阳”不仅主表,还与营卫之气有密切的联系,桂枝汤的功效便可佐证,本方除治疗表有邪以外,对内伤杂病中见营卫不和者亦可用之。故在临床上,凡遇病位不一,病症复杂,且无明显寒热虚实,或见气机阻滞、运行不利,或见营卫失和,凡属太阳少阳合病,大可用之,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保华,李赛美.柴胡桂枝汤的临床运用[J].辽宁中医药

大学学报,2008,10(3):126-127.

[2]杨薪博,董正华.柴胡桂枝汤证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1):77-78.报,2012,27(7):878-879.

[3]唐国彬.呃逆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医学

(收稿日期:2013-08-10)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1文内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和著录原则与方法

参考文献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最新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内部文件和资料、二次文献不宜作参考文献引用。按照《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要求,文内参考文献标注按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并视具体情况把序号连同方括号作为上角标或按正文文字排列;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需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止序号;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时,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外著录引文页码。2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

文后参考文献的顺序应按文中引文的顺序依次排列,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加方括号。对于个人作者,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国人名可缩写为首字母(大写),但不加缩写点(·)。若为3人以下应全部写出,之间用“,”号相隔;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应的文字如“etal.”,“等”和“etal.”前要加“,”。在作者之后著录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题名,在题名后以方括号加大写单字母的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如:普通图书[M],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等。2.1期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连续出版物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年,卷(期):页码.

示例:[1]蔡霞,刘宁州,刘芳霞.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42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8,15(5):22-23.2.2专著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示例:[1]陈进元.科技期刊著作权讲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2.3专著中析出文献

[2]李培生,刘渡舟,陈亦人,等.伤寒论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28.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示例:[1]鲁星.编辑人员的素养[M].//王立名.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27-32.

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