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儿童语言发展初探

来源:化拓教育网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earch 2014年1 1月 上旬干『 综述.专著 二、要研究学生的学情 如果我们把“能知”的标准定得太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 学习过程不仅受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制约.而且还受学生的 会不好 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说明.对学习内容分清 思维方式、能力状况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设置导向性信息时要分 主次.分清层次.适当取舍 析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三个方面的情况 三、要研究学习材料的内容。 1.学生的“已知” “已知”即“原有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已经 1.学习材料的意义性会影响学生的理解 有意义的学习材料 具备的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基础和能力 明确这点很重 逻辑清晰地表达某种观念意义.具有激活学生相关知识经验的可 要.它决定了探究起点的定位 能性.导向性信息设置起来相对较容易。对于无意义的材料,教师 导向性信息的设置要特别关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个体 要想办法铺路搭桥.建立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便学生掌握。 的原有认知结构会影响学生对导向性信息的理解和对探究活动 2.学习材料的具体程度会影响学生的理解。相对来说.材料 的进行 要研究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可与新知识挂 中包含具体、形象与生活经验贴近的信息,学生容易引起共鸣。如 起钩来的知识点.原有认知结构中最好有一些生长点将新知识同 果材料中的信息较为抽象.教师在设置导向性信息时应注意做好 化到认知结构中 要研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生长点是否具有稳定 铺垫.尽量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 性和清晰性:如果生长点不够清晰和稳定,在探究新知之前,要通 例如:同学们在探究生活中常见的“力和运动”的关系时容 过复习回顾使生长点清晰、稳定起来 比如在探究运动合成与分 易接受.而在探究较为抽象的“楞次定律”时.由于生活中不常见, 解时.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再加上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学生探究起来比较困难。这时老 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速度、位移、力都是矢量,都应该遵从“平行 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多种情况下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 四边形定则” 这样新学习的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有共同点。学生 磁通量的变化关系,做好实验记录,画好对比分析图,形象直观的 掌握起来便很轻松 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要研究新学习材料与原有观念之间的的可辨性.人在理解 四、要明确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动”。 活动中有把学习内容简化的趋势.当新学习内容与原有观念有些 “学什么”和“怎么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时.由于它们间可辨性和分离性较差,新知 “学什么”可以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这对于新时期青少年 识往往被理解为原有观念.学习者便难以对新知识形成清晰的理 的全面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没有经历和体验知识获得的过 解.这一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思维定势 比如学习位移概念时要 程.学生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记住的知识也是死知识。 路程进行对比.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时要和一对平衡力的 “怎么动”就是通过探究活动完成体验性课程的内容.“怎么 关系进行对比。 动”可以有以下七种方式:“动手做、动眼看、动耳听、动情读、动口 2.学生的“未知” 它不仅包括学习应该达到的终极目标.而 议、动笔写、动脑思” 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活动只是提出了“应该 且还包括为了实现终极目标而必备的知识或技能 怎样”.但对于“如何怎样”并未提供具体操作层面的理论指导和 例如:在探究斜面上物体受力的正交分解时.我们应该先补 实施方案 因此每位教师应该研究好课标、教材、整合好课程资 一补学生的“未知”.因为此时很多学生还不能够正确的表示直角 源.用导向性信息指导同学们借助何种感官器官采用什么方式去 三角形中某个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与对应边的运算关系。 探究新知。 3.学生的“能知” “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能达到 五、要明确“动”到什么程度。 什么样的目标.它决定了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 每条导向性信息都要明确“动”到什么程度.“动”到什么程 如果一节课安排要达到的目标太多.既要学会这.又要掌握 度也就是学到什么层次 在这里老师要将目标分解到每个导向性 那.学生学得太多,根本掌握不住,最终对所学内容都是一知半 信息中.使目标细化和具体化,更容易让学生达到。对于不同程 解 例如在学习动能定理的时候.第一课时能把同学们用“力和运 度的活动层次要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明确.比如“了解xxx”、“知道 动关系”的思维模式过渡到用“功和能的关系”来思考问题就达到 )。。(”、“掌握Xxx”、“会应用x一解决实际问题”。 目标了.如果再要求同学们用动能定理解决变力做功问题、多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师者,所以引路、开窍、 程问题.学生肯定是浅尝辄止 促进也!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 儿童语言发展初探 郝瑞芳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儿童语言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语言准备期和发展期,儿童语言发展对儿童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抓住关键期进行 教育,为儿童语言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增加同儿童交流的频率,对儿童的言语学习行为及时作出反馈,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语言发展 【中图分类号]0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o95—3o89(2o14)11_0035—02 一、儿童语言发展的诠释 据自然界已经设计好的严格的时间表进行学习.她肯定了儿童语 语言发展又叫语言获得.是儿童对母语的理解能力的获得。 言敏感期的存在.并指出儿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是出生后两个月 语言是由三种成分构成.分别是语音、语法和语义 语言的发展经 到八岁,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具有吸收力的心理。可见,抓住 历了两个时期: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展期。语言准备期儿童还不 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 能产生语言.但是他们可以凭借自己的方式对外界作出反应.逐 过儿童发展的敏感期,就会像“狼孩”一样虽然具备人的机能.但 渐进入牙牙学语期.语言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不同的语音可以进 却不会运用语言技能。成人要把握好儿童的语言发展关键期.不 行辨别,通过对语义的理解,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两岁以 能错失良机。 后的儿童逐步掌握了语用技能.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境做出相应的 2.创设艮好的环境 调整.表现出巧妙的交流能力 为儿童创设适宜他们发展的语言环境.幼儿园环境是幼儿 二、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眭 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口语表达的必要条件.宽松 从心理学角度看.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某种方面反 和谐的情境有利-I--) ̄童言谈交往 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 映了人的智力水平.可见.语言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代表着智力 需要,与他们谈论感兴趣的话题.引发儿童进一步的探索欲望,鼓 水平的高低:从脑科学角度看.语言运用的越频繁使得大脑神经 励儿童的每一次表达.哪怕说错也不能怪罪儿童.从中让他们体 越活跃,大脑皮层增厚,思维越敏捷;从社会学角度看,语言是表 验到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快乐和舒畅 达自己观点.传递信息的工具 3.成人与儿重多交流 三、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策略 家长是幼儿语言教育的启蒙老师.紊子游戏不仅可以培养 1.加强儿童关键期的教育 幼儿正确的依恋,形成父子、母子良好的感情,也有助于提高幼儿 儿童的语言获得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蒙台梭利认为.语 语言学习能力 通过练习说话,可以是孩子在自由玩耍时。询问他 言的发展有一个非常固定的时刻表.儿童似乎在忠实、准确地根 们在做什么事情。 ・35- 综述・专著 课程教育研究 Coupe Educ ̄on Re.arch 给予学习与巩固 2014年11月 上旬干 (1)在亲子游戏中可以练习听力,良好的听力是清晰发音的 前提.发展听觉的敏感性就是发展辨别声音的能力。练习听力的 游戏主要是发展儿童能分辨各种大小.强弱等不同性质的声音。 发展听觉注意、比如“猜猜家中是谁在学什么动物叫”.再如“我来 说你来做”.让幼儿练习听指令活动.“哪句对,哪句错?”这些游戏 都训练了幼儿认真听的能力.一边听一边辨析.在体验愉快情绪 品等。游戏开始时,每个幼儿拿一样,边拿边说:“我帮小丽搬了一 套床单被罩。”“我帮小丽搬了十个碗”等,把平日里常用的量词. f2)角色游戏是锻炼儿童在不同情境下如何运用语言的重 要工具 所以在教室里可以设置一些区角.专门摆放种一些小道 具.如“超市”“理发店”“蛋糕房”“医院”等.教师可预先为他们准 时从而练习听音辨音能力 备好一系列的小型仿真道具 如在“超市”中要有化妆品、薯片、饮 厨具等,使他们在游戏时感觉到真实性,仿佛自己就是收银员 (2)在亲子游戏中可以练习发音.练习发音游戏的内容、规 料、则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水平确定 两岁以下幼儿应该在日常 或者顾客。 生活中纠正发音.运用游戏形式则适宜两岁以上的儿童.家长选 4.对儿童的言语学习行为作出积极反馈 择游戏时要注意游戏尽量简单.不要把几个难发音的词同时组织 对幼儿的语言学习行为和结果作出积极反馈能够增进儿童 到一个游戏中。家长对游戏要有选择性,适合儿童年龄特点。身心 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兴趣和信心.教师对幼儿在语言学习活动 健康发展的最适宜,这样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快乐的练习 中表现出的优点要及时观察并给予积极评价.会极大地鼓励幼儿 发音.自娱自乐中语言得到提升和进步 继续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语言学习活动中.对儿童的缺点或者错误 中 幼师是儿童的榜样.也是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引导者.幼师 行为也要适当时机加以引导并纠正.但是前提不能伤害儿童自尊 不仅是游戏的组织者.还应该是参与者和引导者.以正确的发音 心要时刻警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参考文献: 示范给儿童,此外,幼师可以对幼儿的语言学习因材施教,给予针 对性和重点帮助以及指导 『11王哲.论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对早期语言教育的启示m.科技 (1)为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活动材料.如不同幼儿园的 文摘报・教育周刊2010 ̄1 绘本或者图画书.字母卡片或者开发智力的拼图,以激发儿童运 f2]李燕.游戏与儿童发展fM¨坪江教育出版社2008—3 『31曹碧华。李红.O一18个月婴儿言语发展的个案分析f11.学 用语言.表达想法的兴趣 为了拓展儿童的词汇.幼师可以为词汇练习编选多种游戏. 前教育研究2009(1 11 在游戏中锻炼儿童敏捷的思维和流利的语言 在游戏进行中.教 『4]蔡毅萍.创设多种适宜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II1. 师要参与到活动中去.和儿童一起做游戏,同时严格要求儿童遵 学前教育研究2009f91 『51黄进.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f!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1) 守游戏规则,使儿童在社会性发展中得到锻炼.并且获得正确的 练习。如学习数量词时.组织幼儿《帮小丽搬家》游戏.游戏开始 『61周兢.幼儿园语言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1 前。把教室里布置成一个“家庭”模样,有洗漱用品。餐具.床上用 ,小文 学化 各教 科育 教的 学主 实内 中要 谈在 贾光祖 中和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若笠乡教育管理中心华途 甘肃白银730600)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是人民的 优径 期盼,时代的要求,也是人类更趋文明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发掘这些素材,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学生 的品德修养.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促进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关键词1传统文化教育实施内容途径 施容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秀 传 【文章编号】2O95—3o89(2O14)11—0036-02 *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 化兴盛为支撑的 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无时不存在,无处不渗透,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今后将更加 日臻完善 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 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 正因为 如此.我们要认真研读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开展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的具体方向.并分别针对小学阶段、初中阶段提出了具 体的教学目标 要求“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 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 地理、数学、物 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应结合教学环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关内容” 下面谈谈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实施的主要途径 民,休戚与共……他们所展示的都是伟大的爱国精神1 2.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 这类理想人格教材中事例很多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 入 做了十几年县太爷的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 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一 焦裕禄顶住病魔.以惊人的毅力带领兰考人民战天斗地、治理沙 丘 当代活雷锋郭明义三次把家里的电视捐给比他困难的工人弟 兄和龙门小学.六次为白血病患者献血.多次把轮到自己的分房 指标让给其他工人家属……以上都是为国为民、仁爱共济、大公 无私精神的真实写照 统 3.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中华民族是文明古国、礼仪之 邦 为世界的文明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 进人类共同富裕作出了卓越贡献 非洲发生饥荒时.是中国伸出 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它渗透在各科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发掘这些素材.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增强学生的品 德修养.强化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内容大致可归纳如下: 1.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 每一个中华儿女对国家怀有拳拳之心.对民族怀有眷眷之 恋 由此引发出无数千古流传的豪言壮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天 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掷地有声的八个字,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 成为人民维护民族气节振奋爱国精神的格言 这一美德的行为表 现是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其深刻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中华 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 甲午战争中的爱国将领邓世昌、林永 升为反对外来侵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为国损躯。范仲淹“居庙 一、援助之手运去粮食和衣物:日本“3.11”大地震.是中国派去了工 作组、医疗队抗震救灾:……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无疆大爱风 格!文明、和谐、诚信、友善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 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2008年汶川大地震.海 内外中华儿女举全国之力.在废墟之中抢救同胞.从死神手里夺 回生命,血浓于水、仁慈博爱.捐款捐物,支援灾区重建家园。以上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崇德弘毅.和谐友善的传 统美德。 二、主要途径 1.言传身教引导学生 常言道:“不怕做不到.就怕说不到” 教师应坚持正面引导 原则.准确而鲜明地向学生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 培育学 谦虚友善、热爱生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孝老爱亲、下之乐而乐”。他时时想国家之所想.处处急人民之所急,忧国忧 活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从具体、生动的各科教材中、日常生活中 ・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