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化拓教育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班语言活动区创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大班语言活动区创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化拓教育网
⼤班语⾔活动区创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9-10-27

语⾔区是幼⼉园区域活动的基本设置之⼀,它作为学习性区⾓活动中的⼀类,是教师根据语⾔教育⽬标和幼⼉发展⽔平,有⽬的的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让幼⼉按照⾃⼰的意愿和能⼒,在操作摆弄中⾃主学习、主动发展语⾔的⼀种活动。它以其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中⽬标内容统⼀化、指导⽆法顾及个别差异性这⼀先天缺陷,⽆疑对幼⼉个体语⾔发展具有很⼤的促进作⽤。

⼀、⼤班语⾔活动区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班孩⼦随着脑功能的⽇趋成熟、抽象思维的相应发展,他们需要借助更多的简便、快捷的语⾔与⽇益扩⼤的外界进⾏交流。鉴于此,我们开辟了语⾔区:图书架上投放若⼲图⽂并茂、新旧不⼀的幼⼉读物,墙上张贴⼀些集体活动时⽤过的故事或讲述图⽚,⼀架⼩型的收录机及故事磁带,⼀些识字卡⽚等材料。但不久就发现来语⾔区活动的孩⼦越来越少,进区活动持续时间越来越短,直⾄⽆⼈问津,最终成为摆设。

语⾔区为何⽆法吸引幼⼉?“对照定义去看现状,必定能发现问题所在。”根据区域创设⽬的要求、⼤班幼⼉年龄特点及语⾔活动的特性,我们进⾏了原因分析,发现了问题的症结:①忽视⼤班幼⼉的年龄特点。5~6岁的孩⼦,对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表现出兴趣,⽽我们的语⾔区材料变化少,缺乏挑战性,⾃然⽆法激起他们的兴趣。同时,⼤班幼⼉已能正确地说普通话、连贯性语⾔及语⾔的理解性得到了较好地发展,但倾听能⼒相对薄弱;有较为丰富的词汇,对⽂字有初步的兴趣,有主动探索汉字的欲望但阅读习惯较差等。这些幼⼉的实际⽔平,教师在设置语⾔区时都忽视了,材料没有处在孩⼦的最近发展区,不是孩⼦当前所需。②提供的材料缺乏问题情境。⽼师只是将⼀些图书、图⽚等资料进⾏简单的组合堆放,不能使孩⼦通过探索明确问题情境,所以孩⼦每次进区均只能凭⾃⼰的原有经验翻翻书、听听故事;要么就只能漫⽆⽬的地转悠,⽽后离去。③忽略了幼⼉语⾔学习的特殊性,即语⾔是幼⼉在与环境的交互作⽤中通过双向交流的过程发展的。⽆论是在语⾔区看图书、听故事或是讲故事,都是⾃顾⾃的单向活动,缺少⼈与物、⼈与⼈之间的互动,⽆法引发幼⼉与之产⽣充分、有效的语⾔交流。④没有给孩⼦提供⾃主选择的可能。区域活动的优势在于体现个别化学习,然⽽我们的语⾔区活动形式与内容较为单⼀,材料层次较为统⼀,不能满⾜孩⼦不同的发展⽔平和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1.按需设置区域内容

《幼⼉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要“利⽤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式,引发幼⼉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为此,我们确⽴适宜的“听、说、读、写”的⼤班语⾔发展及阶段性⽬标,结合幼⼉当前发展需要,创设了“亮⽿朵”、“⼩⼩阅读家”、“书写绘画区”等系列化区域活动内容:

(1)“亮⽿朵”――引进多种现代化教学⼿段,如电脑、录⾳机、语⾔学习机等,借助多通道参与的⽅法,让幼⼉在反复地听听、排排、画画、讲讲过程中提⾼理解性、辨析性倾听能⼒。

(2)“⼩⼩阅读家”――采⽤分层次投放的⽅法,定期提供⼀些情节集中、有趣、主题内容突出、有画⾯、有⽂字的画报类读物,让幼⼉针对作品进⾏看、讲、读活动,从⽽帮助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解基本的阅读⽅法。

(3)“书写绘画区”――通过有⽬的、有步骤地引导幼⼉进⾏与书写活动接近的、特殊的绘画练习,加强幼⼉⼿对笔的控制能⼒。我们选择有质感、可塑性强的沙⼦作为材料让孩⼦⽤图画的⽅式临摹⾃⼰感兴趣的字。并选择⼀些“形”本⾝就是或接近汉语拼⾳字母的字形、数字字形或汉字的某些内容,如吹泡泡“O”、⽔波纹“M”等制作成砂纸字模板,让孩⼦看字、闭眼沿着轮廓线摸字、拓印字等。当孩⼦们对整个字形有所认识后,就让其到沙⼦堆⾥⽤⼿指写字。会流动的沙⼦随着⼿指的移动快速地变化着,孩⼦们玩得乐此不疲。同时,还⽤铅笔或⽔笔进⾏画线活动。所画的花纹、线,接近于汉字、拼⾳、数字,如:交叉线、弧线、螺旋线、⽺⾓纹、回纹线等。当孩⼦们看着展⽰墙上张贴的花纹、线,创造性地进⾏表现时,会不⾃觉地发表⾃⼰的见解,如“交叉线像井字”、“弧线像拼⾳W”、“螺旋线像6”。在这个过程中,幼⼉的前书写技能便逐渐形成了。

这样的区域设置,既考虑到孩⼦⾃⾝发展的需要,也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既符合孩⼦年龄特点,⼜具有领域特⾊。这样的区域内容安排,既单⼀⼜全⾯;既可以在玩中学,⼜可以在学中玩。这样不仅促进了幼⼉的⼝头语⾔发展,⽽且帮助幼⼉做好了学习书⾯语⾔的准备;不仅提⾼了幼⼉⽇常交往语⾔的⽔平,⽽且锻炼幼⼉在不同场合不同情境下使⽤语⾔的能⼒。2.精⼼创设问题情境

前苏联著名⼼理学家马秋斯⾦从⼼理学⾓度研究“问题教学”,他强调教学活动应从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创设学习活动的内部条件开始。区域活动是幼⼉的⾃主学习,问题情境创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有效性。因此精⼼设计蕴含⽬标、任务和⽅法的问题情境,是让语⾔活动区活起来的有效举措。

(1)问题提⽰。在教师录制⽂学作品后再录下由易到难的问题,促使孩⼦进⼀步深⼊地理解感受作品内容、主题和⼈物形象等。如在《⼩狐狸请客》的故事后再录下这样⼏个问题:“⼩狐狸为什么等不到朋友?”、“你觉得⼩狐狸的家是怎样的?请你将

它画在纸上。”、“如果你是⼩狐狸,会怎样向朋友介绍⾃⼰的新家呢?”通过这样的问题提⽰,孩⼦就更有⽬的和⾃主地进⾏语⾔操作了。

(2)图⽰引路。⼤班孩⼦已有⼀定的视图能⼒,并且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为培养幼⼉⾃主学习的能⼒,可以通过较为直观形象的图⽰让孩⼦明确⾃⼰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如针对孩⼦握笔姿势、书写姿势不正确的情况,可以将⼩学⽣正确的姿势拍下来,放⼤后贴在书写区的墙上,幼⼉⾃我对照进⾏调整。针对幼⼉朗读诗歌、讲故事时拖延声调缺乏抑扬顿挫的现象,可以在展⽰墙上提供⽂学作品语⾳谱,让孩⼦们观察、熟悉、理解语⾳谱上的标记,逐句练习朗诵。在图⽰的隐性指导下,就不必担⼼区域活动因指导不及时⽽导致⽆效了。3.多向参与,对话碰撞。

《纲要》强调:“语⾔能⼒是在运⽤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语⾔的关键是创设⼀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为此,我们从为幼⼉创造“使⽤语⾔”的环境着⼿,对语⾔的材料和活动形式进⾏了调整,在“对话”的过程中使语⾔区的交际功能得到了发挥。

(1)⼈机对话。在视听⾓中,可以在原来的故事录⾳中加⼊⼀定的问话,随着录⾳问话,进⾏⼀定的语⾔交流。还可以发动孩⼦将家中的学习机带到幼⼉园,利⽤机器本⾝的评价、语⾔指导功能,使孩⼦能够及时得到对于⾃⼰语⾔运⽤的评价,可⼤⼤激发孩⼦说话的兴趣。

(2)⽣⽣对话。《纲要》提出:“幼⼉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针对幼⼉只想⾃⼰表演不愿意倾听、不会评价、表演区中只有演出⽽⽆观众的原因造成的孩⼦表演⽆情趣,语⾔运⽤不⽣动等现状,我们设置了最佳演员和最佳观众两个奖项和相应的奖励标记,演出结束后让观众有⽬的地评价演员的表演:有好听的词就奖励他⼀张画有⽿朵的标记;有⼼理活动的就奖励他⼀张画有爱⼼的标记;有对话的就奖励他⼀张画有嘴巴的标记;声⾳响亮的就奖励他⼀张画有⾦喇叭的标记……观众之间也相互评⽐:谁看得最仔细就得“千⾥眼”的标记;谁听得最认真就得“顺风⽿”的标记。⼤班幼⼉已出现了有意控制和调节⾃⼰⾏为的能⼒,活动前有了明确的⽬的后,活动中就会显得更投⼊主动,评价时因有话说⽽想说了。这种民主、平等的⽣⽣互动,既提⾼了孩⼦的语⾔评价能⼒,也更好地促进了他们的语⾔运⽤能⼒和表演能⼒。4.材料提供凸现层次

每个孩⼦的发展状况各不相同,材料投放也应具有多样性,以满⾜不同兴趣的孩⼦,就是将⼀个内容所需投放的材料,逐⼀与孩⼦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标之间,按照由浅⼊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个能够与幼⼉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同⼀内容有不同的难度差异体现,从⽽能够适应不同能⼒层⾯的幼⼉的需要,如倾听区中的《听画故事》: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如此变⾰后,语⾔区再也不是⼀种摆设了,它极⼤地激发了孩⼦参与活动区语⾔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了孩⼦内在的语⾔学习潜⼒,最⼤可能地调动了孩⼦学习的积极性,使原来冷清的语⾔区变成⼈⽓渐旺的区域,促进了不同层次的孩⼦语⾔⽔平的提⾼。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班语⾔活动区创设中的问题及对策被举报⽂档地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9.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300880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