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为何广受欢迎
1. 传播者角度——双向性的传播过程
在微博世界里,传播的主客体的区分不再重要。传播者的身份发生了变化,每个人都是集信息生产者、信息传播者、信息接收者为一体的,每个用户既是传播的主体,也是受众,同时也是传播媒介,每个用户都成为了微博信息传播的驱动力。信息传播不再是专业媒体机构的,体现出信息传播的去中心化、个性化。 2. 受众角度——使用与满足心理
受众使用媒介,是在某种特定需求和目的驱使下,通过接触使用这些媒介而让自己的需求和目的得到满足的一个过程。现实生活的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越来越希望通过虚拟世界来寻找释放,“快餐式”和“碎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满足了现代都市人的表达欲望。海量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便捷性,满足了受众的“使用与满足”心理。
3. 传播效果角度——大众传媒推波助澜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个人意见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大众传播通过营造
“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人们会根据所处社会群体和大众传播来判断周围意见。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较之以前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影响力更大,信息不再是独享,而是共享。多数报道内容高度类似、同类信息传达活动在时间上的持续与反复、媒介信息抵达范围的广泛,都使得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环境认知活动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微博热”现象中也尤为突出。在微博上,即使少数人的观点也依然可以相对地存在,让受众感受到自己是其中的一员,并不是“沉默的大多数”。“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高。打开新浪微博人气关注榜,目前排在第一的是姚晨,她的微博粉丝已超过200万人。这个排行榜以及上面的数字,一直是名人和大众关注的焦点。新浪网自己在炒,名人们自己也在炒,传统媒体也不甘示弱加入炒的行列。随着加入微博人数的不断增多,关注的人也越来越多,这个排行榜上的数字将会越来越大。处在这个媒介圈子里的大众,包括名人和普通受众甚至是传统媒体,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微博“议程设置”的有力影响。狂热的粉丝们会靠自己的关注与转载让自己追捧的微博点击率上升,既而上升人气指数。我们不难预测,微博在这种影响下,还将持续升温,吸引更多的视线。